【孩子長大的關鍵,不是獨立,而是先學會依賴】

​在閱讀中,看到一個詞「#假我」 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此時此刻的你, 是真實的你嗎?還是被逼著長大的你? ​ 有些人長大之後,還是無法活出真實的我, 只有年齡增長,各種表現跟一般小孩一樣, 原因可能是「內在的小孩」一直沒有被滿足。 ​ 網路上流傳著一句話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 ​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在我們成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我之前, 會需要先當過一個依賴他人的人, ​
megapx
如同孩子剛出生,剛開始學講話, 脫離學步車,慢慢走向爸媽懷抱, 過程要信任爸媽,依靠旁人協助, 嬰兒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之前, 要先學會相信他人,依賴他人, ​ 從「#絕對依賴」走向「#獨立自主」 就是成長的過程, 只是很不幸地, 很多大人小時候沒有經歷絕對依賴的過程, ​ 造就了長大就活成了「假我」, 不安、反社會人格、病態的依賴、 邊緣型人格、許多童年的創傷, 都是因為內在的小孩不曾真的長大過。 ​ - ​ ▎#暴力為何讓孩子無法真正長大 ​ 為什麼肢體暴力和情緒暴力, 是教養孩子路上要盡量避免的? ​ 因爲當今天孩子一犯錯、一有情緒, 我們用更大的情緒和聲音壓制孩子, 會阻斷原本想要表達的孩子, 他們的情緒、想法都被壓抑了, ​ 這些從小被高壓壓迫的孩子, 無論是因為情緒、肢體懲罰, 還是過高的期待, 都可能讓他們的心理逐漸扭曲。 ​ 他們會有一個心理暗示 「我的情緒、想法不重要, 爸爸媽媽不要生氣,不要罵我就好。」 ​ 而暴力就成為孩子長不大的原因, 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反抗, 最後都會在長大之後, 用另外一種的方式呈現出來, ​ 有可能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 也可能是自己的精神狀況裡, 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養兒育女, ​ 無論如何, 長不大的內在小孩不會消失, 他始終需要長大, 只是過程會變得更加困難, 因為大人可能再也找不到, 那一個能「絕對依賴」的人了...... ​ - ​ ▎如何讓孩子成為真實的自己?#從依賴到獨立的關鍵 ​ 而這種被壓抑的童年經歷, 許多大人都說自己是這樣過來的, ​ 他們之所以沒有出現心靈問題, 或許是他們的「假我」比較社會化, 在環境中比較容易被接受罷了, ​ 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長成假我, ​ 關鍵就是兩個: 1️⃣ #讓孩子學習絕對依賴 2️⃣ #讓孩子認識真實的人 ​ 有依賴的對象,孩子心中就有安全感, 他知道面對困難、挑戰, 可以向誰求助, 他知道就算被拋棄、背叛, 也會有人愛著他, ​ 而有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 就更能主動發表自己的情緒, 說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 這過程中只要善加引導, 加上我們作為孩子的「#身教」, ​ 教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 讓孩子學習適當的宣洩情緒, 在安全感的家庭環境中, 練習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 當孩子慢慢從學步車內,走向餐桌椅, 最後走出家裡,能夠獨立生活時, 我想,那個孩子的內外在都真正長大了 ​ 他也有努力去陪伴下一個孩子, 成為一個被依賴的人, 我想那將會很美好的事情。 ​ - ​ 無論我們過去如何,養孩子, 就像是重新當一次小孩一樣! ​ 我們可能還是會犯錯、會感到憤怒, 但要時刻提醒自己: 不要把上一代給我們的壓抑, 再一次加諸於孩子。 同時, 也要避免過度放縱孩子的情緒, 適時引導,做好陪伴與身教。 ​ 「#做自己」不只是一個口號, 是每個孩子們心中的夢想, 也是我們沒被滿足的渴望, ​ 謝謝孩子來到世上, 讓我們還有機會去學習, 再一次做真實的我和你! ​ 文/逸帆老師 - 參考書目:
megapx
Like
79
Comment
encourage first comment
Do you have something in mind? Let's post it out and share it with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