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事務所優缺點分享

待了三年終於要從事務所畢業了, 想說可以提供一些心得和想法給還在觀望or已經踏入這個產業的朋友們, 如果有其他想要補充的也歡迎在底下一起討論~ 學歷:頂大會計系學士、沒牌QQ、多益800多QQ (還沒離職怕被認出來先用卡稱) 經歷:台北四大之一,三年都在審計組,查的產業橫跨非公發傳產至公發金融業,對各行業的內控和重點科目都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面試了幾家上市櫃的工作都有收到offer, 從會計、財務分析、稽核都有, 年薪大約都在75-90萬左右(月薪低於現在薪水的工作一概不考慮)。 因本人英文實在是太爛, 外商這塊就沒有浪費時間去面試了, 等把英文能力補齊之後再跳槽。 事務所優點: 1.適合洗經歷的好地方: 如果學校或本身條件沒有到太出色, 事務所算是一個不錯的跳板, 在其他公司眼裡能在事務所撐三年的人都蠻耐操的, 在會計專業上也有一定的水準在, 很多上市櫃公司也要求至少要事務所兩年以上經驗。 2.適合畢業後對工作沒有想法的人(例如我): 如果想不到要做什麼其實來事務所增廣見聞也不錯, 在看過眾多行業後對自己的未來多少會有點想法, 尤其是在查核薪資的時候可以知道各職業的薪資水準(或應該努力擠進哪家公司)。 3.口說能力 撇開會計專業不說, 這應該是我在事務所學到數一數二寶貴的技能, 從踏進事務所後幾乎每天都會和客戶打電話, 從一開始和客戶講話結結巴巴、說話不得要領, 到最後能順暢的和客戶溝通且精準的了解需求, 面試也是靠一張喇叭嘴成功拿下所有offer, 在討論薪資的時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扁平化的組織 從staff到SA甚至到一些經協理, 有任何問題基本上都可以直接發問, 很像大學討論報告的環境, 氣氛也比一般公司輕鬆許多。 事務所缺點: 1.雜事極多: 進事務所以前原本以為自己出財稅報做底稿就好, 但發函或其他麻煩的垃圾事真的很讓人消磨熱忱 (例如:財報格式調整、英文報翻譯、超多紙本要掃描複印和一堆莫名其妙根本應該丟給後勤部隊做的事)。 2.工時極長: 人力嚴重不足常常忙季一加班就是80小時起跳, 如果身心本來就比較脆弱的朋友請審慎評估可行性, 常常會在辦公室(凌晨)聽到同事崩潰的聲音, 工作一年後健檢報告一排紅字的朋友不在少數, 壓力大到身心會很不健康, 也有聽聞同仁加班過勞直接暈倒的慘況。 3.案件品質參差不齊 客戶爛、前期底稿爛的事也遇過不少, 沒有夠強壯或我就爛的心靈真的沒辦法撐過去, 有時候客戶爛到完全不屌你或資料給的和屎一樣, 也遇過前期底稿根本亂做、案件經理沒看的慘案, 這時候除了祈禱應該沒其他事情可做了。 4.同酬不同工 事務所是個非常講究團隊合作的地方, 案件進度永遠是決定在做的最慢的人身上, 所以效率高的人就會被塞更多的案件和底稿, 好讓效率低的人可以準時交出作業。 我的工作量在L1L2時永遠比同勒高出至少30%, 但薪水還是他X的一樣, 加班費甚至還報比較少… 建議沒有要待到經理的同仁們適時衡量自己進度, 別太過份超前了。 5.各組品質參差不齊 除了客戶有別之外, 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進到的組別, 小弟我很幸運進到一個肯教的組, 至少在系統操作上及底稿方面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隔壁組L1則被迫選擇以困難模式開啟事務所人生, 然後兩個月後就登出了:) 結論: 對審計、會計完全沒有興趣或身心脆弱的人, 已經可以準備離職或根本不要跳進這個火坑, 畢竟在事務所的工作對未來要從事的行業沒有半點加分的效果下, 不要浪費時間在這高工時低薪水的地方。 想拿事務所經歷當跳板的人建議組運和客戶運要夠好(面越多家越好,至少有選擇的權利)、抗壓性高、樂於挑戰且至少待上3年(除非有過人長處可以兩年就走), 當上組長會接觸更多員工管理或與客戶開會的經驗, 在薪資談判上相較L2那時也比較有話語權。 (特別提醒有些行業偏好收有相關查核經驗的人,如果有想進金融業的請直接勇敢轉去有查金融業的組別,在面試時才說的出東西來) 對我而言我覺得事務所這三年算是個小賺的投資, 沒進來前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好用多耐操, 也拿到了一些蠻實用的技能包。 待了三年終於要畢業了, 想到終於有週休二日、薪水還變高就覺得好興奮, 雖然年薪90萬對版上大部份人來說不算什麼, 但至少目前有照著我人生規劃的方向邁進。 希望我的心得能幫助到一些迷惘的人, 也祝還在苦海裡的人能早日上岸, 三年事務所社畜下台一鞠躬~
Like
Sad
Haha
422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