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背景
我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近十年,大學剛畢業時投入過會計師考試,第一年過的科目非常少,因敵不過事務所的煎熬忙季,讓我完全放棄會計師考試。直到幾年前從審計部轉調到稅務部,因忙季的長度較審計部短,才重新燃起挑戰會計師考試的決心。由於事務所的工作性質,淡旺季的區分非常明顯,因此我在備考上也依照不同時期的特性,制定符合與工作平衡的學習計劃。
二、準備時程
稅務部淡季大概是每年9月至隔年2月,我將這段時間視為「知識鞏固期」,利用空檔時間上課並認真聽課,確保每個題型及考試重點都能理解清楚。老師上課常強調一定要課後複習,但因為在職考生身分,我最多只能做到盡量跟課,複習即使在淡季也無暇執行。
多虧事務所提供員工申請考試長假的機會,我在忙季結束後,連續兩年請了整整兩個月準備考試,每年約6月中到8月中是我的「全力衝刺期」,因為中會和高會課堂真的太多,在淡季並沒有把課上完,在這兩個月中,我集中精神把剩下的課程上完,上完會馬上複習,並安排時間練習題目。我會將一天的時間分割成三等份(早上、中午、晚上),將補習班的課堂數量除以我剩下的時間份數,去分配每個時段大約需要完成的頁數或是章節範圍,其中也會分配約1~2等份練習寫各章節選擇題,和整理該範圍的筆記。
我覺得考前的集中記憶力十分重要,在這兩個月內我先將該年準備的科目細讀過一遍,約莫在考前兩個禮拜,會開始進行第二輪的複習及考古題與模擬考練習。
三、各科心得
1. 國文(作文)
國文是唯一沒有準備的一科,只憑國高中寫作文題目的感覺,先審題,再擬好各段落大綱(起承轉合),確保每段表達意見不偏題且有邏輯的闡述內容,盡量寫好寫滿拉長篇幅,寫到手痠就對了。
2. 中級會計學
因為真的隔了好幾年沒有讀中會,時常看上榜心得把中會形容得十分可怕,我在準備這科時也更加緊張,沒想到上了南陽街補習班的課後,發現中會內容真的是十年前的好幾倍,也難怪老師上課會一直強調要立即複習,雖然中會課堂真的很多,也很容易讓人灰心失去讀下去的動力,但補習班會計爺爺上課會不厭其煩把類似題型重複講解很多遍,也會幫學生整理類似選擇題,提醒一些細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後續複習時受益良多。中會這科內容很多但不到十分艱深,只要掌握老師上課講解的內容並花時間演練題目,一定能考過!
我在邊最後衝刺的兩個月複習中會內容時也會自己整理各章重點,加強腦內記憶,另外我很推薦用南陽街補習班總複習講義來做最後衝刺計算題的練習,講義會把各章節重點題型都整理好,後期進入第二階段複習時,我做的就是把這些南陽街補習班特別整理出來的題型都弄懂,這次計算題也拿到不錯的分數。
3. 高等會計學
高會這一科是連貫性很強的題目,每一堂都要弄懂後再進入下一堂,否則如果只顧著把課上完,最後一定會完蛋。在上高會時覺得大表老師上課方式很有趣,大表老師不僅只是帶著我們解題,也會突然測試學生的觀念是否正確,這種腦力激盪的過程是念高會很重要的關鍵。重點是要理解+不斷演練基本功,其實在淡季前我只上到第12堂課,讀書假的兩個月,前面先補還沒上完的課,上完課立即複習+做題目,還有其他科要念,時間非常趕,因為有立即複習觀念建構的不錯,選擇題有44分,但是可能缺乏計算題的演練,考試時只能掌握有把握的題型,本來已經做好不會及格的心理準備,沒想到最後還是及格邊緣過關了,十分驚險,如果有時間的考生真的要提早念,不然一個不小心就會再重來一年。
4. 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
這科因為內容沒什麼變動,我把十年前的講義再拿出來複習一次,再作各章的選擇題演練,熟悉題型及確保觀念正確,很幸運一次就過了。
5. 審計學
雖然在事務所有多年工作經驗,但這科申論題永遠是我的罩門,與多年前相比公報也是新增了無敵多號,我對於這科再重新準備一年的厭惡感太大,所以準備當年卯起來背公報重點,還買了坊間選擇題及申論題來讀,最後我是靠選擇題分數頗高通過這一科。
6.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與商業會計法
三法內容相較其他背科算是比較好準備的,但是怎麼寫申論題的答題技巧需要多加演練,我會先熟讀各法條的基礎內容並整理筆記及考點,再練習申論題,並整理各申論題的答題架構,考前將所有法條全部掃過好幾遍,並複習每個考是重點的答題範例。商業會計法雖然內容不多,但準備起來CP質相當高,考前一定不能忽略,有可能是分數及格的關鍵。
7. 稅務法規
因為在事務所工作,稅法的內容算是可以理解的很快,但是該科內容其實大部分工作上沒有用到,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整理法條重點,考前反覆複習,最後申論題剛好考到我有整理在筆記上的比較表格,沒想到那題拿到滿分,非常開心。
四、總結
這次的備考旅程,花了足足三年,對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成長。我在準備過程中不僅加強了專業知識,更學會如何在高壓環境下調整自己。能夠順利上榜,全憑持之以恆的意志力。對於準備相關考試的考生們,我的建議是要做好時間管理,相信自己,只要堅持下去,都能考上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