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中華隊預估的 WBC 35 人名單詳細分析(Part 2/4)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 2025 年經典賽資格賽的背景,簡介了中華隊的教練團組成,並分析了中華隊如何藉助 2024 年 12 強賽的成功經驗,來為晉級 2026 經典賽正式賽鋪路。 這一篇文章(Part 2/4)將重點放在中華隊投手群的預測與分析,分為先發投手陣容和後援投手陣容兩部分,詳細探討可能的名單與其關鍵影響。 中華隊在稍早(2025/1/15)針對經典賽資格賽的 35 人集訓名單進行了微調,其中包括 19 位投手,展現出對投手群深度的重視。在這 19 名投手中,10 位來自中華職棒,而9 位為現階段旅外的選手,結合了本土與國際經驗,力求投打平衡。 其餘位置的安排如下:捕手 4 人、內野手 7 人、外野手 5 人,合計野手部分共 16 人。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針對中華隊19 位投手的集訓名單進行預測與分析,透過每位投手的能力、表現數據及過往經驗,探討中華隊在本次經典賽資格賽中的投手群配置。 (2) 中華隊資格賽的先發投手預測 在本次經典賽資格賽中,中華隊將進行 3 場預賽(分別對戰西班牙、南非、尼加拉瓜),並預計使用 3 名先發投手。然而,考慮到資格賽的賽程密集以及投手用球數限制,35 人集訓名單中的先發投手人數可能遠超過 3 人,以提供更多調度選擇。 由於先發投手的角色要求投球局數長於後援投手,且比賽日期緊湊(2/21 至可能的 2/25),投手的實際投球局數未必能達到季賽中常見的深度。因此,教練團很可能採取多名投手輪替的策略,並靈活運用中繼投手來分攤局數壓力,以確保投手群在每場比賽中都能保持良好的體能與狀態。 這種策略對於教練團的調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先發投手並有效搭配後援投手,將成為中華隊在資格賽中能否穩定表現的關鍵之一。 根據上一屆經典賽正式賽(2023)的數據,中華隊的 14 名投手中,有 7 位在上一賽季(2022)擔任先發投手(包括王維中、鄧愷威、胡智爲、黃子鵬、江少慶、陳仕朋、吳哲源)。預計此次 19 人投手集訓名單中,大約會有 9 位近期在季賽中擔任先發投手的球員入選。 以下我預測的先發投手 (9 位人選分別為): 徐若熙(味全龍,中華職棒) 古林睿煬(日本火腿,旅外) 莊陳仲熬 (運動家 2A,旅外) 鄧愷威(舊金山巨人 40人名單內,旅外) 江承諺(台鋼雄鷹,中華職棒) 陳柏毓(海盜 2A,旅外) 林振瑋(紅雀 1A,旅外) 王維中(味全龍,中華職棒) 劉致榮(紅襪 2A,旅外) (徐若熙 / 中華職棒) 近期,來自味全龍的年輕強投「龍之子」徐若熙表態願意參加本次經典賽資格賽,這對於中華隊投手群的深度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徐若熙在上個賽季效力味全龍,出賽 20 場(94 又 2/3 局),全部擔任先發投手,繳出 7 勝 4 負、防禦率 2.47(ERA+ 148)的亮眼成績。他在整季共送出 113 次三振(K% 29.5%)、僅 29 次四壞球保送(BB% 7.0%),對戰打者的打擊三圍僅為 .222 / .288 / .278(OPS+ 64)。無論是控球能力、三振能力還是對打者的壓制力,徐若熙的表現都極為出色。 徐若熙在上個賽季(2024 年)中,為他的球種武器庫新增了卡特球(Cutter),使用比例約為 10%,這讓他的快速球系列(Fastball pitch type)中增加了帶有二縫線特性的變化元素。雖然卡特球在上季的被打擊率高達 0.306、被長打率達 0.449,是五種球路中數據較高的一項,但對於一名先發投手而言,新增一種球路能有效提升與捕手在配球策略上的靈活性,使打者更難預測其投球意圖。 除此之外,徐若熙上賽季其餘球路的表現相當出色。他的四縫線快速球平均球速高達 150.7 Km/h (約 93 mph),搭配的其他變化球種(變速球、曲球、滑球)揮空率均超過 30%,其中變速球的揮空率更是高達 46.1%,成為他與四縫線快速球組合的主力武器,威力十足。這些球路的高品質和多樣性,讓徐若熙在實戰中的整體實力與策略性進一步提升,為他在國際賽事中應對高強度對手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徐若熙在上個賽季平均每場比賽僅投 4.73 局(以十進位計算),這主要與教練團對他的用球數進行保護有關。此外,由於經典賽資格賽的時間點落在 2 月下旬,考量到季前調整階段,教練團可能會延續對他手臂的保護措施,限制其投球局數或用球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徐若熙擔任先發投手時,後援投手群必須隨時做好準備,迅速承接比賽任務。這對於教練團的投手調度與中繼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得整體投手陣容的深度和靈活性變得尤為重要。 (古林睿煬 / 旅外) 古林睿煬於 2018 年季中選秀第一輪加盟統一獅,近幾個賽季成為球隊先發輪值中的主力成員之一,其表現甚至超越多數洋投。2024 年季末,古林睿煬透過入札制度挑戰日本職棒,最終與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Nippon Ham Fighters)簽下為期 4 年的合約(包含 3 年固定合約及第 4 年雙方選擇權)。 古林睿煬在中華職棒上個賽季表現極為出色,出賽 21 場皆以先發投手身份登場,投出 125 局,繳出 10 勝 2 負、防禦率 1.656(ERA+ 221) 的亮眼成績。他全季共送出 150 次三振(K% 29.9%),僅有 28 次四壞保送(BB% 5.4%),對戰打者的打擊三圍僅為 .228 / .276 / .289(OPS+ 63)。無論是三振能力、控球穩定性,還是對打者的壓制力,他的數據都展現出極高水準,是球隊先發輪值的絕對王牌之一。 此外,古林睿煬展現了極為優異的控場能力,本季殘壘率(LOB%)高達 84.3%(PR 95),這意味著即使對手成功上壘,也很難在他面前發動連續攻勢來突破防線。這樣的穩定性和關鍵時刻的壓制能力,對於國際賽這類「場場關鍵」的賽事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優勢,能為球隊帶來穩定的先發保障。 此外,古林睿煬具備非常優異的球種實力,快速球方面雖然均速僅 146.7 Km/h(約為90.6 Mph),但最快球速能夠到達 157 Km/h (約為 96.9 Mph),代表他能夠在快速球這項主導球路上(使用比例 68.8%),隨著情況不同而有所調配(主要能夠在關鍵時刻將球路速度提升)。 古林睿煬的主要武器之一是搭配快速球使用的指叉球,其被打擊率僅為 0.110,揮空率高達 44.3%,可謂相當銷魂,是他快速球組合中最具威脅力的球種。 此外,他的曲球也是另一種常用來搭配快速球的球路。雖然曲球的被打擊率相對較高(0.319),但揮空率達到 35.2%,能有效讓對手揮棒落空。在整體球路搭配上,曲球依然是古林睿煬的重要策略武器,為他的投球組合增添了多樣性與迷惑性。 (莊陳仲熬 / 旅外) 莊陳仲熬在上個賽季(2024 年)效力於奧克蘭運動家(Oakland Athletics,現已搬遷)的小聯盟體系,最高層級升至 2A,歷經從 1A、高階 1A 到 2A 的逐步晉升。他整季共出賽 23 場比賽(其中 15 場擔任先發),累積投球 86 局,展現了穩定的投球能力。他的三振率(K%)達 25.2%,四壞保送率(BB%)僅 3.6%,不僅具備優秀的三振能力,也展現了極佳的控球穩定性,能有效避免堆積四壞保送。 此外,莊陳仲熬上個賽季在運動家隊 2A 的被打擊率僅 0.188,展現了相當大的潛力。他的整體控場能力同樣出色,殘壘率(LOB%)達 82.4%,這表明他不僅能夠依靠球路壓制對手打者,還能在面臨危機時有效化解,展現了穩定性與臨場應變能力。這樣的表現使他成為中華隊投手陣容中極具價值的潛力股。 莊陳仲熬擁有不錯的快速球球速,去年他的快速球最快曾達 97 mph(約 156.1 Km/h),展現了出色的投球威力。此外,他近期在球種配置上增加了曲球的使用,利用快速球與曲球之間的速度差距,成功擾亂打者的節奏,增強了投球的迷惑性與壓制力。這樣的搭配不僅提升了他的實戰效能,也讓他在國際賽場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此外,變速球也是莊陳仲熬武器庫中的重要球路之一。憑藉快速球、變化球(如曲球)和變速球三大系列球種的搭配,他能在投球策略上展現極大的多樣性。這樣的球路組合不僅讓他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打者靈活應對,還能有效迷惑對手,提升壓制力和實戰中的競爭優勢。 (鄧愷威 / 旅外) 去年效力於舊金山巨人(San Francisco Giants)大聯盟體系的鄧愷威,主要在 3A 出賽(小聯盟包含新人聯盟與 3A共計 25 場出賽,其中 14 場擔任先發)。他整季投球 79 局,防禦率為 8.66,共送出 65 次三振(K% 17.3%) 和 46 次四壞保送(BB% 12.2%)。此外,鄧愷威在去年小聯盟賽季的被打擊率達 0.301,顯示整體被打擊的壓制力仍有提升空間。 整體而言,鄧愷威的各種球路在美國棒球數據網站 Fangraphs 上獲得了不錯的評價。其中,滑球(評價 57)和曲球(評價 60) 的評分均落在 55-60 的範圍內,屬於中上水準。而他的主要球路 伸卡球(評價 50) 和 四縫線快速球(評價 45) 則分別落在 45-50 的區間內。根據球探報告的標準,評分範圍從 20 至 80,55 以上已屬於優秀。 值得一提的是,鄧愷威的快速球最高球速曾達到 156 Km/h ,展現了他在球速上的潛力,為他的球路增加了更多威脅性和競爭力。 不過,近幾年來,控球能力仍是鄧愷威的一大罩門。上個賽季他在小聯盟的保送率超過 10%,顯示控球穩定性尚待提升。雖然在 3A 的數據中,他將球投入好球帶的比例達到 48.9%,表現不算差,但他時常投出偏差過大的壞球,這是他需要特別努力改善的問題。 對於鄧愷威而言,作為一名先發投手,控球的穩定性對於延長局數與降低失分至關重要。如果他能進一步提升控球能力,將能顯著增強整體投球表現,也更具國際賽競爭力。 (江承諺 / 中華職棒) 江承諺在上個賽季透過與統一獅的交易加盟台鋼雄鷹。原本台鋼雄鷹是透過擴編選秀選中郭俊麟,但最終台鋼與統一進行了一對一的球員交易,將郭俊麟送至統一,而江承諺則加入台鋼雄鷹。 江承諺在上個賽季效力台鋼雄鷹期間,共出賽 20 場,繳出 7 勝 9 負、防禦率 3.434(ERA+ 107) 的成績。他在整季投出了 57 次三振(K% 11.7%) 和僅有 25 次四壞保送(BB% 5.1%),展現了穩定的控球能力。 對戰打者的打擊三圍為 .261 / .302 / .363(OPS+ 92),儘管被打擊率(PR 61)不算突出,但江承諺在保送方面控制得相當出色,避免對手藉由保送大量上壘。此外,他對戰打者的 BABIP 值 為 0.280(PR 77),顯示打者要徹底掌握他的球路並不容易,進一步體現了他在球路上的壓制力與穩定性。 江承諺的快速球平均球速雖然並不算快,上個賽季四縫線快速球的平均球速為 134.4 Km/h (83.0 mph),但他最快球速曾達 149 Km/h(92.0 mph),顯示他在關鍵時刻有能力將球速提升至更具威脅的水準。 此外,曲球是江承諺球路中的重要武器,上賽季平均球速為 106.2 Km/h(65.6 mph),被打擊率僅 0.202,展現了相當不錯的壓制力。整體而言,曲球的壓制效果優於他最為主要的變速球,成為他在投球策略中不可或缺的組合之一。 當江承諺將曲球與快速球搭配使用時,能夠透過速差有效干擾打者的擊球時機,進一步提高其投球的靈活性與實戰中的壓制力,讓對手難以預測和應對他的投球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江承諺是目前中華職棒本土先發投手中最穩定的左投之一。他在去年例行賽的數據顯示,面對左打者的 OPS 為 0.663,表現相當出色,而面對右打者的 OPS 也僅為 0.668,顯示他在對左、右打者的壓制力上相當均衡。 這樣的穩定性使江承諺在國際賽中可能成為一大優勢。對手在面對他時,無論是以左打者或右打者應戰,都難以透過調整打線來顯著削弱他的投球威脅,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國家隊投手名單中的價值。 (陳柏毓 / 旅外) 來自匹茲堡海盜隊 2A 的陳柏毓在上個賽季共出賽 22 場(134 局),繳出 4 勝 10 負、防禦率 4.03 的成績。他整季投出 96 次三振(K% 16.8%) 和 43 次四壞保送(BB% 7.5%),展現了穩定的控球能力。 此外,陳柏毓在上賽季小聯盟的被打擊率為 0.251,BABIP 值為 0.288,顯示他的球路對打者具備一定的壓制力。 雖然陳柏毓在上個賽季的三振能力表現相對平平(K% 16.8%),但回顧他更早期的賽季表現(主要在 1A 和 A+),他的三振率穩定維持在 24% - 25%(2022 年在 1A 和 2023 年在 A+ 的 K% 均為 24.5%)。這顯示陳柏毓具備良好的三振能力潛力。 三振率的下滑可能與他升至新層級(2A)後面對更強打者的適應期有關,或者是在投球策略上進行了調整以更注重控球與持續性。在適應 2A 環境後,隨著經驗的累積和實力的提升,他的三振能力有望回歸到過去的高水準,進一步提升他在國際賽中的競爭力。 不過,陳柏毓在上賽季的控場能力表現並不突出,自 2021 年旅美以來,他的殘壘率(LOB%)僅在 2023 年超過 75%(75.2%),而 2024 年則下降至 69.6%,未達到穩定的控場水準。 這樣的數據顯示,陳柏毓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應對策略和心理穩定性可能還需進一步提升。如果他能進入 35 人名單並參與訓練,這部分的能力將是他需要重點加強的環節,包括如何調整壘上有人的投球策略,以及隨著經驗累積提高心理素質與穩定性。這將有助於他在未來的賽事中更好地控制比賽局面,提升整體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過往的球探報告,陳柏毓的投球動作相當簡潔且出手迅速,展現出良好的基本功。他擁有多樣化的球路(快速球、曲球、滑球、變速球),其中滑球與曲球的製造揮空率略優於變速球,成為他有效壓制打者的重要武器。此外,陳柏毓具備將球精準控制在好球帶不同區域的能力,展現了不俗的控球技巧。同時,他的球速也能維持穩定,即使在用球數上升時也不會明顯下滑。 整體而言,陳柏毓的穩定性是他在國際賽場上發揮的重要優勢。這種「穩定度高」的特性,使得敵方打者難以制定有效策略來突破他的投球,為中華隊的投手陣容增添了可靠性與競爭力。 (林振瑋 / 旅外) 林振瑋在上個賽季效力於聖路易紅雀(St. Louis Cardinals)1A,出賽 22 場先發,投出 116 局,成績為 10 勝 5 負、防禦率 2.79,展現了穩定的投球實力。他整季送出 123 次三振(K% 26.6%),僅有 36 次四壞保送(BB% 7.8%),不僅具備優秀的控球能力,也展現了相當出色的三振能力。 此外,林振瑋上賽季的被打擊率僅為 0.204,BABIP 值 0.282,顯示他的球路壓制力相當強,能有效限制對手的打擊威脅,是一名整體表現極為穩定的先發投手。 林振瑋是聖路易紅雀小聯盟體系中備受期待的新秀之一,目前在紅雀小聯盟新秀排名中位列 第 11 名。他之所以被看好,主要在於其出色的球路條件。根據 Fangraphs 的球探報告,他的多種球路(快速球、滑球、變速球、叉指快速球)都有潛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快速球的評價相當高(最快球速曾來到 101 mph,約 162.5 Km/h)、現階段評價為 60,未來有望上升至 70,顯示他在速度與威脅性方面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 此外,他的控球能力(Command)目前評價為 30,相對並不突出,但 Fangraphs 報告認為他在這方面的成長空間很大,未來有可能提升至 45。如果能在控球能力上進一步提高,林振瑋的整體實力將迎來顯著增強,有望成為紅雀體系中的關鍵投手,並在未來的國際賽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儘管林振瑋擁有出色的球路條件以及多樣化的球種,但目前他的控場能力仍有提升空間。上個賽季,他的殘壘率(LOB%)為 70.7%,表現尚未達到理想水準。若能進一步加強在危機時刻的解危能力,尤其是提升 Command(將球精確投至目標位置)的能力,將大幅增強他的投球穩定性與實戰效果。 一旦控球與控場能力有所突破,林振瑋的整體實力將迎來顯著提升,不僅能更有效壓制對手,還能在關鍵場次中成為隊伍值得信賴的先發投手。 (王維中 / 中華職棒) 王維中是 2020 年味全龍在選秀會上的第一指名選手。由於他曾在大聯盟及韓國職棒累積了豐富的出賽經驗,因此在回台參加中華職棒選秀時,受到高度關注,最終以第一輪第一順位被當時剛加入中華職棒的味全龍選中,成為球隊重建的關鍵人物之一。 王維中在上個賽季ㄧ共出賽 24 場,其中 19 場擔任先發投手,累計投球 104 局,繳出 4 勝 7 負、防禦率 3.981(ERA+ 92) 的成績。他整季投出 63 次三振(K% 14.3%) 和 39 次四壞保送(BB% 8.8%),整體 K/BB 值為 1.615。 相比前幾年,王維中的控球表現有所下滑,三振能力和保送控制未達到過往水準。這樣的數據顯示,他在整體穩定性和壓制力方面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特別是在面對高壓場次時的表現有待改善。 此外,王維中上個賽季對戰打者的被打擊三圍為 .268 / .342 / .370(OPS+ 106),整體壓制力表現不算理想,顯示他在限制對手進攻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相比他在 2021 和 2022 賽季擔任先發投手時的表現,上賽季的數據呈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不過,王維中憑藉豐富的投球經驗,仍然具備相當的競爭力。這主要歸功於他曾在 MLB 大、小聯盟體系累積的出賽經歷,以及 2018 年效力於韓國職棒 NC 恐龍(NC Dinos)的實戰經驗。這樣的背景使他在面對國際賽事時,能夠憑藉過往的對戰經驗與臨場應變能力,成為球隊的重要一環。 雖然隨著年齡增長,王維中的身手可能有所下滑,但他豐富的經驗與對比賽的理解,仍然是他在本次 12 強名單中具備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有能力利用精準的策略與投球智慧,壓制對方打者,為球隊提供穩定的投球表現。 此外,身為左投手的王維中,本身已具備一定的優勢,再加上他的球種武器庫相當多樣,包括四縫線快速球、卡特球、變速球、曲球與滑球。值得注意的是,卡特球和變速球在上賽季的表現尤為突出:卡特球的被打擊率僅為 0.205,揮空率約 22.1%;變速球的被打擊率更低至 0.184,揮空率達 30.1%。這兩種球路的被打擊率均約在 0.200 左右,顯示出優秀的壓制力與誘空能力。 此外,變速球與卡特球在王維中的投球策略中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在球數領先時經常使用,使用比例分別為 22.7%(變速球)和 18.9%(卡特球)。這樣的球路搭配,讓他在領先球數時能更有效解決打者,成為他實戰中重要的致勝武器,也增強了他在國際賽場上的競爭力。 (劉致榮 / 旅外) 現效力於波士頓紅襪(Boston Red Sox)小聯盟體系的劉致榮,上個賽季在紅襪 2A 共出賽 6 場,其中 4 場擔任先發投手,累計投球 18 局,繳出 防禦率 4.00 的成績。另外,他整季共送出 34 次三振(K% 39.2%),四壞球保送 9 次(BB% 12.2%)。 從數據來看,劉致榮的控球穩定性尚需提升,但他展現了極強的三振能力,這成為他投球方面的一大優勢。他能憑藉球速與球路變化有效壓制打者,特別是在需要解危或關鍵時刻,這樣的特質將使他在未來國際賽事中更具競爭力。 此外,劉致榮在上個賽季紅襪 2A 的被打擊率僅為 0.219,展現了優秀的壓制力。同時,他的殘壘率(LOB%)高達 87.0%,顯示出色的控場能力,能在關鍵時刻有效化解危機,避免對手擴大攻勢。 這樣的數據表明,劉致榮不僅具備壓制打者的實力,還能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展現穩定性,進一步提升他的投球價值,使他成為球隊投手群中極具潛力的一員。 根據 Fangraphs 的球探報告,劉致榮在波士頓紅襪小聯盟體系中排名高達 第 39 名,顯示他備受期待。在球種方面,他擁有快速球、滑球和叉指快速球這三種主要武器。其中,叉指快速球(Splitter) 的評分高達 60,滑球(Slider) 為 50,快速球(Fastball) 為 40。 劉致榮的叉指快速球品質極高,滑球的整體表現也備受期待。雖然快速球具備出色的球速條件(最快球速達 159 Km/h ,約 98.1 mph),但若能進一步改善其放球點的穩定性與一致性,將能顯著提升快速球的威脅性與整體投球表現,使他的實力更加全面。 (3) 中華隊資格賽的後援投手預測 至於本屆中華隊資格賽的後援投手,我預估在 35 人集訓名單中將包含 10 位,比先發投手多出 1 人。而在旅外球員與中華職棒現役球員的分布上,預測後援投手群中將有 7 位來自中職球隊,而旅外球員則有 3 位(先發投手的部分,6 位是旅外球員,3 位是來自中華職棒的球員)。 以下我預測的後援投手 (10 位人選分別為): 曾峻岳(富邦悍將,中華職棒) 陳韻文(統一獅,中華職棒) 宋家豪(樂天金鷲,旅外) 黃群(台鋼雄鷹,中華職棒) 陳柏豪(樂天桃猿,中華職棒) 王彥程(樂天金鷲二軍,旅外) 呂彥青(中信兄弟,中華職棒) 呂詠臻(樂天桃猿,中華職棒) 沙子宸(運動家 1A,旅外) 邱浩鈞(統一獅,中華職棒) (曾峻岳 / 中華職棒) 曾峻岳是富邦悍將隊在 2020 年季中選秀第七輪選入的投手,在新人年(2021 年)便展現出色的表現,累計 13 次中繼成功與 12 次救援成功。該年他共出賽 57 場比賽(接近球隊整季的一半),繳出 防禦率 1.80 的亮眼成績,最終榮獲當年度中華職棒的新人王。 在上個賽季(2024 年),曾峻岳共出賽 47 場,投了 47 又 1/3 局,繳出 防禦率 1.52(ERA+ 241) 的亮眼成績,累積 19 次中繼成功與 6 次救援成功,帳面數據為 2 勝 1 負。 此外,曾峻岳整季送出 63 次三振(K% 33.3%),僅有 14 次四壞保送(BB% 6.9%),K/BB 值高達 4.50,展現了優異的控球能力與強大的三振實力,是一名在壓制力與穩定性方面表現俱佳的投手。 在對戰打者的壓制力方面,曾峻岳上個賽季的被打擊三圍僅為 .214 / .277 / .250(OPS+ 53),展現出極強的壓制能力。此外,他的殘壘率(LOB%)高達 84.7%,整體製造揮空率則來到 33.3%,為其職業生涯最高。 曾峻岳的球種雖然不多,但對於一名後援投手來說,球路的品質遠比多樣性更為重要。他主要依賴四縫線快速球和滑球作為武器。其中,四縫線快速球的使用率為 64.7%,平均球速達 151.7 Km/h(約 93.6 mph);滑球的使用率為 31.3%,平均球速為 136.5 Km/h(約 84.3 mph),甚至在去年曾投出超過 150 Km/h 的滑球。 更重要的是,這兩種球路的製造揮空率都相當高:四縫線快速球為 27.7%,滑球則高達 36.5%,展現了極強的壓制能力與迷惑性,是他能在關鍵時刻穩定壓制打者的重要原因。 整體來看,曾峻岳的球路品質以及近幾年在中華職棒季賽中的穩定表現相當突出,加上他累積了不少國際賽經驗,使他成為中華隊後援投手中的關鍵角色。雖然過去在國際賽中曾出現控球不穩的情況,但隨著實戰經驗的累積,他的穩定性有望進一步提升,成為隊伍在關鍵時刻值得信賴的後援投手。 (陳韻文 / 中華職棒) 在效力統一獅超過 10 年的陳韻文,於 2024 賽季結束後正式申請自由球員資格(FA,Free Agent)。然而,在隨後的自由球員市場中,陳韻文選擇與統一獅續約,簽下了一份5 年長約,繼續為球隊效力。 陳韻文在上個賽季一共出賽 39 場、投了 33 1/3 局,整體防禦率為 4.59(ERA+ 80),另外拿到 10 次救援成功、4 次中繼成功,但也有 5 次的救援失敗,整體穩定性在上個賽季表現並不理想。 此外,陳韻文在上個賽季共送出 36 次三振(K% 23.7%),僅有 13 次四壞保送(BB% 8.6%),K/BB 值為 2.77,顯示整體控球能力尚屬不錯。然而,他面對打者的被打擊三圍高達 .263 / .325 / .409,特別是被長打的狀況較為嚴重,被純長打率(ISO)達 0.146,顯示他的球路偶爾會被打者鎖定重擊。 此外,陳韻文上賽季的控場能力不佳,殘壘率(LOB%)僅為 67.0%,在關鍵時刻容易遭到對方打者的有效狙擊。這些數據表明,他需要在提升控場穩定性與球路壓制力方面做出進一步調整,以應對更高壓的比賽情境。 不過,作為統一獅長期信任的牛棚主力,陳韻文在過去幾個賽季展現了穩定且出色的投球實力,尤其在 2020、2021、2023 賽季的 ERA+ 均超過 200,證明他是一名具備高水準的投手。儘管上個賽季遭遇了一些瓶頸,但基於他過往的穩定表現與出色的調整能力,相信他能透過積極調整重拾狀態,繼續為球隊提供關鍵貢獻。 此外,在這次經典賽資格賽中,若陳韻文最終入選 35 人名單內的其中一員,他的豐富國際賽經驗與長期穩定的表現,對於教練團而言依然是一大資產。陳韻文極有可能成為教練團在關鍵場次中依賴的重要人選之一,在壓力情境下發揮自己的價值。 上個賽季,陳韻文主要以四縫線快速球為主(使用比例 60.6%),搭配指叉球(33.9%),以及少量的卡特球(5.5%)。其中,指叉球的表現尤為突出,其被打擊率僅為 0.205,製造揮空率達 25.0%,明顯優於他的快速球系列球種(四縫線快速球與卡特球)。 相比之下,陳韻文的快速球在 2024 年的數據有所下滑,被打擊率為 0.277,被長打率高達 0.434,製造揮空率僅 19.0%,整體壓制力不如預期。相較 2023 年的數據(被打擊率 0.279、被長打率 0.295、製造揮空率 19.9%),快速球的威脅性有所減弱。 因此,如果陳韻文能進一步改善快速球的整體表現,特別是降低被長打的比率,將能顯著提升他的投球效果,使其在關鍵時刻的壓制力與穩定性更上一層樓。 (宋家豪 / 旅外) 效力於日本職棒東北樂天金鷲(Tohoku Rakuten Eagles)將近 10 個賽季的宋家豪,自 2016 年透過育成選手合約加盟球隊以來,一直是球隊的穩定戰力。自 2017 年升上一軍後,他便成為金鷲隊牛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以穩定的表現贏得了教練團的信任,是球隊後援陣容中的核心力量。 上個賽季,宋家豪共出賽 41 場,投了 39 2/3 局,被擊出 41 支安打,失掉 15 分,其中 14 分自責,繳出 防禦率 3.18 的成績。他在整季送出 22 次三振(K% 13.41%) 和僅有 7 次四壞保送(BB% 4.27%),K/BB 值達 3.14,顯示出穩定且出色的控球能力,是球隊牛棚中重要的一環。 宋家豪雖然不是以三振能力見長的投手,但他在對戰打者時展現了良好的壓制能力。儘管上賽季的被安打頻率有所增加(H/9 值 9.3),高於過去三個賽季(2021 年為 6.8、2022 年為 7.8、2023 年為 7.9),但他的豐富經驗彌補了這一不足。 即使現年 32 歲,可能逐漸進入狀態下滑的階段,但宋家豪憑藉累積的實戰經歷,能穩定地控制比賽節奏,特別是在控球方面表現突出。他避免大量保送的能力,使他即便被擊出安打,也能有效避免危機進一步擴大,這正是他近年來能在樂天金鷲牛棚中保持穩定地位的關鍵。 宋家豪的主要球路包括四縫線快速球、滑球與變速球,其中他的快速球最快球速曾達 157 公里/小時(96.9 mph),近幾個賽季快速球的表現也相當穩定且出色。他採用上肩投球(四分之四投球)姿勢,藉由這種投球方式的特性,發揮出極佳的球路壓制力。 此外,宋家豪的身高達 185 公分,能利用身高優勢在投球時形成更大的下墜角度,為對方打者製造額外的壓迫感與迷惑性。這些特質使他在投球策略與壓制力上都具備突出的競爭力,若進入到資格賽35 人培訓名單當中,有望能夠利用這樣的投球特質來對決其他國家隊的打者。 (黃群 / 中華職棒) 來自台鋼雄鷹的黃群,是目前中華職棒少數球隊中具代表性的牛棚左投之一。憑藉穩定的表現,他在去年例行賽展現了穩健的投球能力。綜合其表現與左投身份的稀缺性,黃群非常有機會入選本屆經典賽資格賽的 35 人名單,成為中華隊牛棚的重要成員之一。 上個賽季(2024 年),黃群共出賽 52 場,累計投球 51 局,繳出 防禦率 3.176(ERA+ 115) 的穩定成績。他送出 40 次三振(K% 18.7%),同時僅有 21 次四壞保送(BB% 8.9%),K/BB 值為 1.90。在對戰打者的壓制力方面,他的被打擊三圍為 .218 / .303 / .341(OPS+ 86),整體表現不俗。 雖然黃群目前的控球穩定性仍有待提升,投球的進壘點偶有不穩,但考量到他是第一年踏上職棒一軍舞台,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更多的實戰經驗逐步改善。隨著他累積更多的投球經驗,黃群在控球方面的不足有望逐步加強,進一步提升他的整體投球表現,成為牛棚中的穩定左投力量。 黃群身為一名左投,面對左打的被打擊率為 0.261(OPS 0.690),不過在面對右打者時,他的被打擊率為 0.176(OPS 0.596),整體對戰表現可說相當好,是現階段中華職棒聯盟的左投當中,相當少數能夠對右打者壓制相當突出的左投手。 黃群能夠有效壓制右打者的關鍵,很可能在於他的變速球表現相當出色。去年,他的變速球使用比例為 20%,整體被打擊率僅 0.209,製造揮空率達 45.6%。特別是在對右打者時,變速球的使用比例提升至 31.1%,製造揮空率更高達 48.6%,展現了極強的壓制效果;而對左打者時,變速球使用比例為 9.1%,製造揮空率也有 33.3%。 這樣的表現顯示,變速球是黃群在面對異側打者時的主要武器,不僅能有效干擾打者的擊球節奏,也讓他在對決右打者時更具威脅性。 此外,黃群在上個賽季使用了五種主要球路,分別為:四縫線快速球(47.8%)、變速球(20.1%)、曲球(15.0%)、滑球(11.1%) 和 卡特球(6.0%)。雖然他的四縫線快速球均速僅 141.2 Km/h(87.2 mph),但憑藉球種的多樣性,黃群能在比賽中靈活運用配球策略,針對不同打者做出有效調整。 這樣的多樣性讓黃群在中華職棒牛棚投手中具有獨特優勢,無論面對左、右打者,他都能運用多元球路來應對不同情境,增強了他的壓制力與競爭力。 (陳柏豪 / 中華職棒) 上個賽季季前,由於樂天桃猿的強打者陳俊秀透過自由球員制度轉隊至中信兄弟,樂天桃猿隨後透過補償方案,從兄弟的25 人保護名單外取得了陳柏豪。在 2024 年,陳柏豪成為樂天桃猿的守護神,這一安排也與當時桃猿原本的守護神豪勁(Bradin Hagens)離隊有關(豪勁後來加入台鋼雄鷹,譯名「後勁」)。 陳柏豪在上個賽季共出賽 52 場,投了 52 又 2/3 局,繳出 防禦率 2.392(ERA+ 153) 的成績。他送出 38 次三振(K% 16.0%) 和 36 次四壞保送(BB% 14.3%),整體 K/BB 值僅為 1.06,顯示控球穩定性有待改善。 不過,陳柏豪對戰打者的壓制力表現依然出色,其被打擊三圍為 .225 / .355 / .283(OPS+ 86),尤其被純長打率僅 0.058,顯示對方打者從他手中擊出長打的機會極低,充分展現了他在限制打者進攻威脅方面的能力。儘管控球有不足,但他的壓制力使他在關鍵時刻依然能夠為球隊守住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陳柏豪在上個賽季的殘壘率(LOB%)達 79.4%,表現相當不錯,顯示即使面臨危機,他仍能展現穩定的控場能力,有效限制對方打者的得分。此外,在他面對的 237 位打者中,僅被擊出 1 發全壘打,被全壘打率(HR%)僅為 0.4%。這項數據充分說明了他在限制對方重擊與控制長打方面的優勢,是他投球壓制力的重要來源之一。 陳柏豪上個賽季的投球主要以四縫線快速球(51.4%)搭配滑球(37.3%)為主,並輔以少量的曲球(6.0%)和變速球(4.8%)。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四縫線快速球被打擊率僅 0.214,而滑球更低至 0.200,顯示這兩種球路在壓制對手方面相當有效。 其中,滑球的製造揮空率高達 32.7%,是陳柏豪的招牌絕殺球種,能在關鍵時刻有效誘使打者揮棒落空,進一步強化了他的投球威脅性與實戰效果。 不過,在面對經典賽資格賽這類對控場穩定性要求極高的賽事時,陳柏豪的控球問題仍然是他的一大挑戰。儘管他擁有出色的壓制力與關鍵球種,但控球不穩定可能會在關鍵時刻影響投球效果。 因此,若陳柏豪最終入選35 人名單,他在控球表現上的改善將是這次賽會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加強控球穩定性,他能更好地應對壓力情境,發揮出更穩健的投球實力,為球隊提供更大的保障。 (王彥程 / 旅外) 王彥程於 2019 年以育成選手合約加盟東北樂天金鷲,是一名左投手。在過去 5-6 年的日本職棒生涯中,雖然尚未在一軍出賽,但他的表現在二軍持續進步。尤其在上個賽季,他的防禦率為 2.48(為 2020-2024 五年來最低),WHIP(每局被上壘率) 值僅 1.32,同樣創下五年來的最佳表現,顯示他逐漸提升的穩定性與壓制力。 王彥程在上個賽季共出賽 9 場,投了 36 又 1/3 局,送出 30 次三振(K% 18.64%) 和 17 次四壞保送(BB% 10.56%),整體 K/BB 值為 1.76,顯示控球穩定性仍有待加強。 然而,他的被安打率相比前 4 個賽季有所改善,H/9 值降至 7.72,顯示他在壓制打者方面已有進步,整體投球壓制力也有所提升,這是他投球成熟度逐步提高的一項體現。若能進一步提升控球能力,他的實力將更具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王彥程在日本職棒二軍主要被定位為先發投手,展現了不錯的續航力。然而,考量到目前台灣隊內有多名旅外投手在球路壓制力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且定位上也以先發投手為主,因此,若王彥程進入 35 人名單,預計他將以「長中繼」後援角色為主。 憑藉他作為先發投手累積的續航能力,王彥程在國家隊中的定位很可能會被安排在長中繼的位置,為球隊提供穩定且靈活的調度選擇,尤其在需要消化多局或緊急填補局數的情況下,他的角色將至關重要。 王彥程的主要球路包括四縫線快速球、滑球與指叉球,涵蓋了快速球系列、變速球系列與變化球系列,展現了多樣化的投球組合。此外,他的快速球最快球速可達 149 Km/h(92.0 mph),在壓制打者方面具備一定的威脅性。整體來看,他的球路條件相當出色,為他在比賽中的靈活配球與壓制力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呂彥青 / 中華職棒) 呂彥青過去曾旅日,效力於日本職棒阪神虎(Hanshin Tigers)體系,並於 2021 年透過中華職棒季中選秀加盟中信兄弟。在效力中信兄弟期間,他展現了不俗的投球實力,甚至在 2022-2023 年期間擔任過球隊的守護神,成為牛棚中的重要支柱。 在上個賽季,呂彥青共出賽 54 場,累計投球 54 局,繳出 防禦率 4.167(ERA+ 88,PR 44) 的成績。然而,他的 FIP 值(投手獨立防禦率)為 3.048(PR 77),顯示他的實際投球能力比表面數據更為優異。 FIP 值的計算公式為:((13 × 全壘打數)+(3 ×(四壞保送 + 觸身球保送)- 2 × 三振數)/ 投球局數)。在上個賽季,呂彥青共投出 42 次三振(K% 18.3%),僅有 17 次四壞保送(BB% 7.0%),且只被擊出 2 支全壘打(HR% 8.7%)。 這些數據顯示,呂彥青對於能夠由自己控制的投球因素,如三振、保送與長打(全壘打)壓制,表現得相當穩定,這也是他能在FIP 數據上展現不錯成績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呂彥青上個賽季的 BABIP 值為 0.331(PR 32),略高於平均值,但他透過製造大量滾地球來彌補這一劣勢。去年,他的滾地球比例高達 50%(相比 2023 賽季的 42% 有明顯提升),顯示他能有效將球投在低角度位置,誘導打者擊出地面球。 這樣的投球特性讓呂彥青成功限制對方打者的長打威脅。事實上,他在上賽季的被全壘打比例不到 1%,充分展現了他在壓制長打方面的優勢,這也成為他投球策略中極具價值的一部分。 此外,呂彥青在中華職棒季後賽中的表現相當出色。隨著中信兄弟在 2021、2022、2024 年皆拿下台灣大賽冠軍,呂彥青在這三年的季後賽(包含挑戰賽與台灣大賽)累積投球 14 0/3 局,繳出 防禦率 1.29 的亮眼成績。他在大型比賽中的穩定表現,使他成為球隊奪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臣之一。 此外,呂彥青擁有豐富的國際賽經驗,近期還曾在 2023 經典賽中代表中華隊出賽,展現了他在高壓情境下的投球價值。 呂彥青在上個賽季主要使用的球路包括:四縫線快速球(52.7%)、滑球(26.0%)、變速球(13.5%) 和 曲球(7.8%)。雖然他的四縫線快速球均速僅 141.2 Km/h(87.1 mph),且被打擊率達 0.308,整體壓制力稍嫌不足,但他所搭配的滑球表現相當出色。不過,呂彥青的滑球被打擊率僅 0.241,揮空率高達 27.6%,尤其在對左打者時,滑球的製造揮空率更高達 31.6%。這使滑球成為呂彥青最具威脅性的球路之一,經常被他用來有效壓制對手,是他投球策略中的關鍵武器。 (呂詠臻 / 樂天桃猿) 在 2024 賽季結束後,樂天桃猿的強打者朱育賢申請了自由球員(FA)權利,隨後與味全龍簽下了一份4 年 4800 萬新台幣的大合約。而樂天桃猿根據自由球員補償方案,從味全龍獲得了過去 1-2 年內表現穩定的牛棚大將呂詠臻,進一步補強了球隊的後援陣容。 呂詠臻在 2024 賽季共出賽 43 場,投了 35 局,繳出 防禦率 3.600(ERA+ 102) 的成績。相比於他在前兩年(2022、2023 賽季)ERA+ 均超過 200 的亮眼表現,2024 年的數據顯示他的壓制力有所下滑,但仍維持在聯盟平均水準之上,展現了一定的穩定性。 呂詠臻在去年共投出 32 次三振(K% 21.2%) 和 15 次四壞保送(BB% 9.3%),整體 K/BB 值為 2.28,表現尚可。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上個賽季對戰打者的被打擊三圍相當優異,僅為 .238 / .311 / .308(OPS+ 79)。這表明,除了能有效控制保送數量外,他也能限制對方打者的安打數量,展現了穩定的壓制力與場上應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呂詠臻身為一名右投手,在2023-2024 賽季面對左打者展現出不俗的壓制力。上個賽季(2024),他對右打者的被打擊率為 0.250(OPS 0.639),而對左打者的數據更為出色,被打擊率僅 0.224(OPS 0.594)。 回顧 2023 賽季,呂詠臻對左打者的被打擊率為 0.244(OPS 0.663),相比面對右打者的 0.296(OPS 0.771),明顯具有更強的壓制效果。這樣的數據顯示,呂詠臻在應對異側打者時能夠有效限制其進攻,這也是他投球策略中的一大優勢。 然而,本季呂詠臻的控場能力表現不如預期,殘壘率(LOB%)僅為 69.5%(PR 49),相比上賽季的 86.5%(PR 97),出現了顯著下滑。這樣的狀況主要與他在得點圈時的控球表現有一定關係,本季在壓制對手得分的關鍵時刻,出現了更多控球上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本季得點圈有人時曾被擊出一發關鍵全壘打(2024/5/26),當時被朱育賢敲出一支兩分砲,這也是他投球壓制力下滑的一個典型例子。要改善這類情況,關鍵時刻的穩定控球能力將成為呂詠臻的首要課題。 呂詠臻的主要球路為四縫線快速球,使用比例達 63.5%,平均球速 145.4 Km/h(89.8 mph)。此外,他搭配滑球(15.1%)、曲球(14.8%)及變速球(6.6%)來豐富投球策略。 根據不同打者類型,他的配球策略也有所差異: 面對左打者時,曲球(17.0%)和變速球(13.3%)使用比例較高,滑球則僅占 8.0%。 面對右打者時,滑球成為主要輔助球路,使用比例達 21.2%,而曲球(12.8%)及變速球(1.0%)的比例相對降低。 這樣的配球差異顯示,呂詠臻根據打者的側別特性靈活調整球路,尤其在曲球和變速球的使用上,對左打者的壓制力特別明顯,而滑球則是他面對右打者的主要武器。 (沙子宸 / 旅外) 沙子宸於 2023 年與奧克蘭運動家隊簽下自由球員契約,上個賽季(2024 年)在運動家隊的 1A 出賽 24 場,其中 12 場先發、12 場後援,累積 85 1/3 局的投球,防禦率為 6.33。他送出 64 次三振(K% 16.4%) 和 27 次四壞保送(BB% 6.9%),K/BB 值為 2.37,控球表現尚可。 然而,沙子宸的壓制力表現不佳,被打擊率高達 0.291,且被擊出 20 發全壘打(面對 390 位打者,HR% 5.13%)。這顯示他在球路上對打者的壓制效果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防止長打和全壘打方面,將是他未來需要重點改善的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沙子宸在上個賽季的 12 場先發(52 2/3 局)比賽中,繳出防禦率 7.05,而在12 場後援(32 2/3 局)出賽中,防禦率則為 5.23。相較之下,他在先發投球時的表現明顯不如後援,這可能與他的續航能力尚待提升有關。 因此,若沙子宸順利進入 35 人名單,預計他會以後援投手的身分出賽,專注於短局數的壓制,這樣的定位或能讓他更有效發揮自身實力,對球隊提供更穩定的幫助。 沙子宸在美國小聯盟並非以「球速」見長的投手,他的快速球均速約為 91 mph(147.4 Km/h),最快球速則在 94-95 mph(152.3 Km/h - 153.9 Km/h)。雖然球速不算特別突出,但他的球路轉速表現相當吸引球探的注意。 在高中時期(約高二、高三),沙子宸的直球轉速就已達 2500-2600 rpm,屬於非常優秀的水準,而他的滑球轉速也在中等以上。對於一名投手而言,這樣的轉速條件能夠帶來更大的壓制力與球路變化,為他的投球策略增添不少優勢。 沙子宸具備相當不錯的球路條件,尤其是在球路轉速方面展現了良好的潛力。不過,鑒於現階段續航能力尚需提升,若順利進入35 人名單,預計他會以後援投手的身分出賽。 這樣的定位將有助於沙子宸在短局數的情況下專注發揮球路優勢,避免因長局數投球而影響表現,使他能在關鍵時刻更有效地壓制對方打者,為球隊提供穩定的貢獻。 (邱浩鈞 / 中華職棒) 邱浩鈞於 2014 年在中華職棒選秀中以第五輪被統一獅隊選中,成為球隊的一名資深牛棚投手。自 2022 年以來,他已經連續 3 個賽季保持高出賽數,每季出賽超過 45 場,並且防禦率始終維持在 3.000 以下,展現了穩定且出色的牛棚實力,是統一獅隊牛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2024 賽季,邱浩鈞共出賽 48 場,累積 44 又 1/3 局投球,繳出 防禦率 2.842(ERA+ 129) 的優秀成績。此外,他送出 38 次三振(K% 20.4%),僅有 16 次四壞保送(BB% 8.1%),K/BB 值達 2.52,展現了穩定且不錯的控球能力,持續為球隊牛棚提供穩健的支援。 此外,邱浩鈞在上個賽季面對打者時的被打擊三圍僅為 .204 / .288 / .272(OPS+ 62),表現相當優異。他不僅展現了穩定的控球能力,能有效避免對手透過保送上壘,還能利用多樣且精準的球路,讓對方打者難以掌握擊球時機,進一步提高壓制力,成為牛棚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雖然邱浩鈞在上個賽季的殘壘率(LOB%)僅為 67.7%(PR 44),表現稍顯不足,但他在得點圈的關鍵情境中展現了極強的壓制力,被打擊率僅 0.103(OPS 0.460),對方打者很難從他手中擊出安打。不過,他在被純長打率(ISO)方面稍有偏高,達到 0.128,顯示長打的偶發性仍是需要進一步改善的部分。然而,整體來看,他在危機時刻的表現仍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在上個賽季,邱浩鈞共使用了 4 種主要球路:四縫線快速球(54.8%,均速 143.0 Km/h,約 88.3 mph)、指叉球(20.7%)、滑球(16.4%) 和 曲球(8.1%)。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四縫線快速球的被打擊率稍高(0.276)外,其餘三種球路的被打擊率均低於 0.200: 指叉球:被打擊率 0.158,揮空率 24.0% 滑球:被打擊率 0.095,揮空率 23.1% 曲球:被打擊率 0.063,揮空率 17.4% 這些數據顯示,邱浩鈞的非快速球球路壓制力極佳,尤其是指叉球與滑球,能有效誘導打者揮空並製造出局,是他投球策略中的重要武器。 這一篇文章(Part 2/4)先到此告一段落。我們分析了中華隊在這次經典賽資格賽中可能的投手群預測,並深入探討了各位投手的特點與可能的定位。 下一篇(Part 3/4)將聚焦於捕手(4 人)、內野手(7 人)、外野手(5 人)的預測名單與分析,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 / CNA 中央社 台灣棒球維基館 東森新聞 野球革命 Rebas Fangraphs ET Today 運動雲 yahoo運動 WBSC 官網 運動視界(Benny Ice / Fangraphs 球探報告怎麼看、空調陳太郎(Command 部分)) 中華職棒官網 日本職棒數據網站(baseball data jp) Baseball Reference 自由體育新聞
Like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