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整理 為什麼我從來不推薦朋友進入加密貨幣世界
6月18日 11:54
這兩天在朋友的LINE群組裡面看到有人交易加密幣慘虧近千萬,被逼著把透天賣掉換成小套房,真的是有感而發。
正常來說,加密幣的初衷是要對抗中心化貨幣系統,所以出現的分散式貨幣系統。這個系統的原理其實應該是個人要去維護帳簿,所以進入門檻一開始蠻高的。這合理,因為對抗央行貨幣體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但後來有了交易所,把幣圈進入門檻降低的同時也把大量一般人帶入幣圈,這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重新中心化。那重新中心化之後,進入門檻會變得更低嗎?不會。進入門檻只是條件變簡單(需要錢),但是門檻還在逐步拉高(要足夠的錢),到ETF成立的時候,其實我覺得就開始已經不是散戶應該碰的東西了。
第一,已經沒有所謂的去中心化特性,頂多是多中心化或者是弱中心化,但甚至可能連這種程度都沒有,已經回到中心化狀態了。
第二,一個好的貨幣體系應該要讓人有辦法使用,當他的震盪幅度這麼大,與一般貨幣價值差這麼多卻又沒有錨定標的的時候,除了拿來炒以外,應該是沒辦法在市面上使用的。
當然我知道某些商販會用加密幣交易,比如說桃園的阿慈車庫二手車,之前好像就有說可以收比特幣或者以太幣的樣子,但實際上這是非常態的。在一般交易市場或者地下交易市場都是非常態的。大概是這樣。
分散貨幣系統、加密幣系統也好,要走的路還非常的漫長,而且可以預期的是,大概會很辛苦。
這邊的很辛苦不是說投資人,而是說加密貨幣體系的初衷,要達成可能會… 很累。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炒,在資金盤裡面撈一筆,那注意交易風險就好,也不是不行就是了。
至於鏈圈相關應用,老實說只要不要把NFT當作是可以炒的東西我覺得沒什麼不行,用來做為多機構單一流程的簡式證明文件,讓token回到token的作用,這應該還是大有可為,畢竟傳統文件的問題就在於偽造成本遠低於防偽成本,如果可以發展出一個更低成本的防偽機制,我相信鏈圈應用還有得玩。
最後,祝大家都不要被割韭菜,我要來想一下星期一要怎麼處理手上的台指OP倉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