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碎碎念,要取暖要分享經驗看法請隨意
應該不會有人要噴吧?
-------
BL影視台灣啟航應該是從 2017 年的 HIStory 1吧?
同年年底有了逐月之月(BL泰劇)的見面會
緊接著 2018 年的是非和越界,其衍生活動(見面會、簽書會...等)的CP值高峰就在此時期
2019 年的 HIStory 3 趕上疫情前最後一波,呼聲高的近距離也因為中途疫情升溫被迫取消
疫情過了商人都想把錢撈回來
盤子之路大家結伴同行。
主辦(行銷公司)、官方(劇組、影視平台)就是蓋鋼印的商人
開支票畫大餅,錢拿到手就隨便
個人認為多數抱持著要粉絲感恩戴德的心態、把粉絲當傻子一樣對待
各大 BL 劇的見面會內容複製貼上其次,現場動線、備案、場控外包可以說是紙上談兵
這個商號玩爛了就再申請一個新的繼續賣盤子
除此之外,個人覺得
台灣的粉絲吵架沒什麼力。
現場吵架:
多數會顧及演藝人員的臉面、觀感、不夠強硬就被外包場控及行銷公司踢皮球、「你再擾亂現場秩序我們要請你出去」來威脅
線下吵架:
禮儀在線的我們擋不住主辦官方的裝死宗旨。(看看 迅速解散的**社群)
要“吉”的話首先要調解協商,協商破裂後可寫訴狀上吉
花時間又花精力,社畜已眼神死更何況未成年需要法代幫忙出面處理
就算"吉"了也得不到什麼結果,懲罰也不痛不癢。
(這個懲罰不是罰款,是原告提出的求償。且需在合理範圍)
粉絲們說要制裁卻又無法真的實踐
因為怕會波及演藝人員(還有心疼)、因為難得見到本人不看(買)可惜
因為活動參戰經驗少所以覺得都很好...等
經紀公司對於活動的一切內容也是採放任制
或者,根本受限於與主辦、影視平台公司的宣傳簽約內容無法有作為(當然不排除一些經紀公司喜歡做妖...)
各種奇葩事件分分鐘上演,苦的都是我們粉絲....
圈子小重疊率極高。(痛哭
說一千到一萬
參加活動在能力範圍所及即可
走出捍衛自己權益的一小步
聲音大了才能被受重視
最後,活動貼文中都會有的免死金牌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變更或終止的權利」
這條是已「不危害消費者之權益」為基準
消費買了ABCD福利,最後只拿到ABC沒有D的替代方案,這樣是不行的喔
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