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人類如何不弱智?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大一別用ChatGPT

長庚大學
大學是給各位探索人生的機會,在18歲時就要決定這輩子要做的職業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進大學一定要記住:Do the things you like, you will do better.(做你喜歡做的事,你會做得更好) 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你喜歡做的事、念你喜歡的課。但不要只是在自己的主系打轉,盡量去修不同系所的課,尋找自己的興趣。如果進了和自己性向不同的學系,就想辦法轉系,但是很多學校轉系不容易,轉不成就雙主修。 雙主修不成就修輔系,輔系也修不到就修學程,學程也修不到,就設法出國當交換生,出國即可修自己想要的課。若當不成交換生,就當訪問學生,還是能修到想要的課程。 若統統做不到,可以選擇拿校學士(教育部的新規定,不是每個學校都有),千萬不要辜負這4年。 再不濟,到研究所再轉業。我在台大當副校長時,就看到大氣系的學生,修了趨勢科技捐的雲端學程,然後到伊利諾大學念資工碩士,得償所願。相較於台灣的大學對轉系規定嚴謹,美國的私立大學卻是可以任意轉系。 讓資工成為你的副修 第二,要跨領域學習,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哪個領域會好。30年前,印度軟體工程師搶走美國資工系的工作,那時的父母告誡子女,Study anything but computer science.(什麼都能念,除了資工) 現在資工尤其是AI紅遍半邊天,父母又說,Study nothing but computer science.(除了資工,什麼系都不准念),如同以前核子工程的出路差,現在核工又成顯學。 所以,不要以現在流行的熱門領域作為追逐對象,而且未來的工作,都是跨領域合作的成果。 例如長庚大學有呼吸治療系的學生創業,用3D列印製造個人化的呼吸面罩,這就是機械系和呼治系結合的產品;而醫工系正是生物醫學加電機電子或機械、化工材料的結合,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即增加電機加生物的新學系。 今年去美國伊利諾大學訪問時,他們告訴我,近幾年最成功的學程是「資工加X」,X可以是任何系。他們的想法是,每個系都會有資工的應用,所以相當於各系是主修,資工成為副修。 未來是AI的世界,應用上更是無遠弗屆,勢必會有愈來愈多AI加X的學程設計。 所以不管你的主修是什麼,都要加上資工,以AI作為副修是未來最基本的配備。 學習判斷AI的錯誤 第三,要學習如何駕馭AI,而不是被AI駕馭。AI如ChatGPT可以幫你做作業、寫報告,但不會教你基本技能。別以為有計算機,就不用學九九乘法。 事實上,我最近去MIT學AI課程,發現在大學間討論最熱烈的是,引進AI後出現的de-skill(技能弱化)問題。 隨著AI能力愈來愈強,學生會變得「弱智」,猶如有了計算機,不會九九乘法的學生,連心算都不會。 現在很多教授出的作業都可以問ChatGPT,解決很多問題,如果學校不管,學生大學畢業就淪為Prompt Engineer(提示工程師),只知道答案,卻不知道答案怎麼導出,這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畢業之後,毫無競爭力。 殊不知ChatGPT也有出錯的時候,如果盲目遵循ChatGPT的答案,就會犯下大錯。最近研究顯示,模型愈大,出錯的可能性愈大。 所以念大學一定要避免掉入「弱智」的陷阱。我會告訴大一新生,不要走捷徑,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所有習題、考試都盡量不要用ChatGPT。先了解各學科的基本原理,才能判斷AI的錯誤。 例如會計學,要先學如何從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導出廠商的現金流量,不要用ChatGPT幫你導,以後才能判斷ChatGPT是對或錯。 第四,要培養國際移動力。大學只學一年英文絕對不夠,不要以為AI會翻譯,就不用學英文。英文好,可以接觸第一手的資訊,比較容易進入跨國公司工作。有了跨國公司經驗,工作機會就在五湖四海,可以開拓不一樣的人生。 對於大一新生的父母,我的建議是,早點建立小孩自行做決策的能力,最好不要住在家裡,住校可以體驗團體生活,培養人際關係。美國很多大學都強迫新生住校。 父母要鼓勵子女探索不同領域,尤其是參加社團,可以學習領導的能力;探索失敗沒有關係,總比到了職場再失敗要好。 第一年是試驗小孩適不適應大學生活的機會,有問題,盡早和學校聯絡。 大一是探索人生最好的起點。祝福大家Follow your heart!(順從自己的心!)
Like
Bow
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