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

你,認識張雨生嗎?

嗨打擾了各位五迷打綠迷韓星迷, 願意花十分鐘,讓我帶你認識一下今年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張雨生嗎?
--------- 今年是張雨生逝世20週年,1997年他走時,只有31歲。 1996年生的我,會認識他是國二時原本逛YouTube在聽歌的時候,瞥見旁邊推薦連結的這個陌生名字。我想起曾經在陶子的節目聽過他,說他長得不起眼,聲音卻一鳴驚人。好奇心讓我點了進去,便是這首《口是心非》。 這首不是我最喜歡他的歌,但卻是任何人聽了之後都會大讚好聽並忘記年代的歌。當時我更深的好奇心就是這麼被汲出,推薦連結越點越多,然後接下來幾個月我就像個迷妹一樣把整個網際網路所有張雨生相關的影音、文章、新聞都翻了個遍。張雨生的音樂和態度便這麼陪我走過了7年青春。
--------- 這首我最喜歡的歌,一定要放到最後,有驚喜。 張雨生十多年的音樂生涯裡,拚命地在跟唱片公司斡旋,在市場與理想之間拔河。很多人對張雨生的印象停留在《天天想你》、《大海》、《我的未來不是夢》這些市場情歌,但其實雨生自己非常不喜歡唱這些歌。他有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作詞作曲都是一流,還有個得天獨厚的清亮嗓音和無上限的高音,再加上一張不算帥卻討喜的娃娃臉,簡直人生勝利組。但真正讓我著迷的卻更勝於這些,是他對音樂創作的態度和堅持。 ”嚴格說來,「超越」是我做唱片時最先考慮的事情,其次是「誠實」。至於那些主不主流、另不另類、新不新潮、前不前衛的問題,我不需要也不想要憯越地代媒體界定。“ —— 張雨生 懾服於這樣的帥氣。
--------- 張雨生的創作風格非常多變,是「非常」,舉凡搖滾、R&B、民謠、爵士、古典、藍調、POP無所不包;除此之外,創作主題涵蓋範圍也非常廣,寫給六四學運、身心障礙者、流浪動物等以及各種寄懷抒情,也因此他的歌迷最喜歡的歌都不盡相同。 資深歌迷必推的專輯是銷售慘澹的《卡拉OK Live! ‧ 台北 ‧ 我》,你是不是在想,哇靠這什麼名字完全提不起興趣...沒錯,這正是我一開始庸俗的想法。這張專輯一開始非常難入口,但當我逼著自己聽十遍一百遍之後,漸漸能夠咀嚼出每首歌的精華。
--------- 1997年,發掘張惠妹並幫她發行兩張百萬專輯後聲勢如日中天的張雨生,在發行《口是心非》不到兩個禮拜後便因疲勞駕駛發生車禍,並於11月12日辭世,享年31歲。這張專輯可以說是他整個音樂生涯的寫照,是一張在理想與現實間優雅取得平衡的作品,也讓他在1998年的金曲獎上領到了他的第一個獎,最佳專輯獎。雖然他再也不能親自上台領獎了。
《河》,前柔後激情的高難度歌曲,描述男歡女愛的繾綣纏綿。
《玫瑰的名字》,感發自Umberto Eco的同名小說。 --------- 張雨生逝世二十年來,非但沒有被忘記,年年都有樂團或歌迷為他舉辦紀念演唱會,更可怕的是歌迷觸及的年齡層非常廣泛,像我這麼年輕或比我更年輕的歌迷其實大有人在。 雖然我一直以來都大聲說出自己是雨生歌迷並引以為傲,卻難免會面對一些帶鄙視的反應或誤解,「恩...張雨生?沒聽過」「什麼年代的歌啊還在聽」「你都聽老歌齁?」但認識他音樂的人都知道,張雨生的歌,十年、二十年後再聽也不嫌老,單看你心中是哪一首歌代表”張雨生“。 至於張雨生的音樂哲學,也會跟著他的音樂繼續流傳下去吧。
”努力追求自己的最好,盡力表現自己的最佳。“——張雨生 * 香港留學生加映《去香港看看》:
_________ 哇…感謝大家的回應 賺到了很多人的十分鐘👍 會想發這篇文是因為在PTT上看到一部分酸民質疑張雨生獲獎資格 總覺得年輕人對他的為人、音樂、影響力都不甚熟悉 才會潛入DCard年輕人大本營推銷哈哈哈哈 看到有人推薦我別首他的歌 不用擔心 姐聽過他所有歌曲了啦xD 畢竟…也才十年的音樂生涯嘛QQ 喔對還有我是台灣人不是香港人啦 --------- 質疑張雨生死因的在衝動散佈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資訊之前麻煩看一下 B92 我心好累
愛心
7123
留言 391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