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甘苦談
2021年4月10日 17:02
前幾日,板上陸續出現幾篇討論醫牙是否過太爽的文章,同時也有更多
我目前是剛踏入醫學職場的住院醫師
有些事情還是想要分享一下,醫師/醫學生的甘苦談
以及是否推薦現在高三生加入呢?
文中分成幾點,
/直接討論醫師的薪水 /和其他科系的比較 /工時 /回應上一篇,也就是其他三類科系對醫師的質疑 / 推不推薦高中生來讀
來吧! 如果你對醫學系有興趣的高三生,或是是醫師值班累了想comment一下學弟,抑或磨拳擦掌準備開戰醫師過太爽的,歡迎入座討論! 我們開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壹、醫師的薪水
先簡介下醫學系
首先,醫學系是讀6年,四年基礎教育兩年見習,這段時間是“沒有”薪水(廢話
再來,即是2年的pgy(=不分科的住院醫師)。注意,之前有所謂實習醫師,但已經被廢除了,現在入學已經不會有實習醫生可以當了。
pgy兩年的薪水,約介在7萬-9萬之間,各間醫院不同,加上值班費、獎金等哩哩扣扣,算剛好年薪百萬差不多
再來,兩年完後是住院醫師,住院醫師要當的時間不定,4年到8年都有,取決你的科別。譬如說有名的快速拿專科像家醫科,只要3年;神外則要7年。此時薪水浮動很大,小科薪水可能跟pgy相仿甚至更低,大科可能累一點年薪200萬也有可能。總體而言大約薪水也是10萬差不多
住院醫師當完後,你以為接主治了嗎?錯!
因為最近醫師數量真的太多,因此住院醫師完後不一定能升主治,你可能還要當fellow幾年才能升主治。fellow 的錢跟住院醫師差不多,可能年薪150,好一點會更高。至於要當多久呢?取決於你的能力跟醫院有沒有缺。聽說北榮有人fellow卡到7、8年都還沒升上主治
最後是主治,主治期間各憑本事海闊天空,不過一般而言,年輕主治平均薪資抓月薪15萬-30萬之間差不多。資深的30、40up有很多,20左右也很多,看你的選擇。少數科別如骨科 整外 神外 薪水能到一月百萬,這是事實沒必要矯揉做作,但絕不可用這當通例,大部分主治薪水都在20-30打轉(包含開業醫喔!)
一個正常的醫師大約24歲畢業才開始工作,之後會領年薪約百萬2年;再來年薪100-150萬3~8年,之後年薪就取決於你的科別啦
覺得比你想像的多或少嗎?除了薪水,記住這些年紀,因為時間成本也是成本,讓我們看下一節
貳 、和其他科系的比較
在進入其他科系的比較之前,我們先來談談iphone跟安卓
什麼意思呢?
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果粉,只要提到安卓vs蘋果,都會提出一個論點
:安卓真的很卡啊,照相又爛,我媽的三星Axx系列超當,蘋果不會........
對於3c稍有了解的人,會知道他犯了什麼錯
因為安卓平價機旗艦機都有,當果粉拿安卓的平價機來比iphone的時候,沒有考慮到他們價格、定位上的不同。事實上,如果拿note 10出來比,iphone還有那麼多優勢嗎?不見得
同理,當各位用醫師的薪水在比較其他行業時,忽略了相較醫學系上下限分數差異不大,但其他系卻差異很大。若用醫師的薪水,比全體工程師的薪水,我相信一定是醫學大獲全勝。但醫學系的分數一開始就和台大電機、資工差不多,要比,應該用頂大的理工系來比
我高中走理工同學也都碩畢,平常也會聊聊薪水,現在四大理工碩的起薪,真的完全贏醫學了
當醫學還在拚年薪百萬時,理工人已經在拚200了
我台大電機資工甚至材料化學的同學,薪水沒有低於150萬的
但醫學系畢業生,pgy還在領苦哈哈的90萬 100萬
過幾年,理工人通通站上200了 醫學生還在住院醫師領不到150萬
主治呢? 一般主治可能200多萬,頂多400
理工有上管理職可以到400 但升管理職聽說也不容易
確實,如果走整外 骨科 甚至醫美大戶 可以到年薪七八百
但要比應該比平均不是特例
跳出理工呢? 這就必須強調醫師的好了
前面就說過,本文會盡量客觀,不會完全在幫醫師博取同情
因此頂大文法商的薪水,坦白說確實跟醫師比低非常多
除了檢察官起薪聽說能150,金融ma能100 以外,其他似乎破百不容易
至於頂大容不容易ma 檢察官 我也不知道 麻煩知道的同學分享了
但人不能只比錢,所以還要看看工時
參、工時
很多人有個誤解,我不知道是誰說的
:醫師高工時只有住院醫師,升上主治就爽了
覺得住院醫師比主治醫師工時,根本只是十八層跟十七層地獄的差別
分享我去年跟的主治的生活
某外科系醫師,一個禮拜工作6天
禮拜一
早上7:30晨會 8點門診一路看到下午2點吃飯 吃完速速去查房,再去開門診刀,幫學生上課,晚上6點下班
禮拜二
整天開刀,中午吃飯時間大概15分鐘,從8:30開刀到凌晨2點,2點我被趕回家了,隔天護理師說老師開到凌晨5點
禮拜三
凌晨5點開完刀,早上8點看門診到下午1:30(等於只回家3小時),一樣查房,然後趕到分院開會,下班時間???
禮拜四
相對輕鬆,早上8點開始做檢查一路到5點下班 中間休息時間約半小時
禮拜五
開刀一整天 把禮拜二行程複製貼上 一樣到凌晨
禮拜六
7:30晨會 看門診整天 8點下班
這還是主治喔 住院醫師的工時只會更慘 我不想貼 貼了會傷心
看到自己50歲的生活會如此,再看看網路上說醫師領太多好爽,有時候真的會忍不住想爆氣
有人說 啊你是外科醫師當然累啊 內科醫師是不是坐著開藥就好啊 好爽
我跟你說完全是狗屁
首先,什麼情況下會去看內科? 很簡單 病人狀況差到不能開刀的時候。所以內科將死之人超多
而且,內科醫師現在要做非常多的檢查。譬如大腸鏡小腸鏡心導管超音波,這些都是內科做
因為內科住院病人多又狀況糟,所以他們值班會很辛苦。
更何況禮拜六日病人住院不會因為你放假病情就不惡化....所以很多主治六日也是要來醫院查房的
現在在區域醫院,很多內科主治要值夜班,加起來周工時也是有近80(ps. 一般上班族是40= =)
一樣,只講主治不講住院醫師,住院醫師更慘,但住院醫師畢竟是過渡期就不拿出騙同情了
打一打發現怨氣太多 這邊注重在醫師的缺點上。跟缺點相比 醫師的優點也非~常多。4 5點開始會提到比較多優點
肆、其他三類科系對醫師的質疑
這些不外乎,醫師賺太多啦,醫師壓榨其他科系啦
既然我們都念醫學,基本ebm應該要有
可以查詢美國醫師的平均薪水,
平均約 310,000 美金 換算台幣算900萬台幣
台灣醫師薪水查來查去沒有客觀答案
只有衛福部公布的月薪15萬,換年薪而言是180萬
但因為美國是算專科,台灣是包含住院醫師,這樣比較不公平
所以我把台灣醫師年薪算300萬好了
差了約600萬台幣
其他科系呢?
美國護理師年薪7萬多鎂, 換算台幣200萬
台灣護理師薪水,大約60萬年薪 也是差3倍
都是差三倍,注意一下台灣醫師是少了600萬,護理師差100多萬
當然,你會說台灣護理師辛苦很多
這我認同 完全尊重你們追求合適的工時
但不要忘記,台灣醫師一樣也是比美國累很多
藥師一樣差三倍
我看大部分醫療業都是如此,可以自己去查,medscape很好查
所以可以知道台灣醫師在整體醫療業領的薪水跟美國比,並沒有占比比較多,甚至更少,因為倍數一樣但差額不一樣
為何會這這樣?可以查查政府在健保花的錢佔台灣gdp才7% 美國佔了快20%
希望同為醫療業,大家能一起弄清楚敵人是誰
我們的敵人,在政府,在濫用健保的國人,不是同穿白袍的彼此
當護理師追求護病比,治療師追求加薪,我會為你們站出來
能否當醫師在這樣糟糕的環境下,領跟你們比相對高的薪水時,不要怪罪我們嗎?
我們的敵人不是彼此,當我們披上白袍,一起發誓的那刻,我們永遠就是一家人了
我大一時,曾發過誓,"我將尊重及感戴我的師長、同事與學生"
我會做到的,希望你們也會
伍、推薦頂尖高材生讀醫學系嗎?
頂尖高材生面對的問題,通常就是醫學跟頂大電資法商的抉擇
說實話,我還是推薦醫學的
為何呢?
首先,現實的部分是薪水
電資確實不輸我們,但跟法商比,我們還是贏的
再來是自由度
這可能很多高中生還不能體會
但如果你念商科,想要出人頭地,你幾乎注定要待在台北
但醫師? 中南部薪水可不輸台北 而台北房價....你懂的
理工一樣,科學園區就那幾個
另一個好處,多元性
其實,醫生不同科別的生活型態可以說是天差地遠。如果你擅長社交,那醫美或許是你的好選擇,如果你內向害羞,病理放射讓你幾乎不用跟病人溝通。如果你是成就取向,可以在醫學中心玩權力的遊戲,如果你是家庭取向,可以開個小診所,一個禮拜只上三天班,領個10萬月薪安穩度日。
醫生最大的好處是,幾乎各種性向、興趣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你的科別。不像牙醫理工,一開始路就定死死了。不同科別之間的工作差異,幾乎是兩個不同職業了,很難用醫生這群體將其概括
還有職業壽命,醫師應該比理工長,我們大佬身體硬朗得很,70歲還在看診的一堆,這好處也不能忽略
最後自我實現的部分就不談了,救病人一命的爽感一定是超級有成就感的啦
大概這樣 不是勸退醫學系 只是說明各種優劣
很多人忽略了醫學系學生在各國分數和薪水都很高的事
如果砍了醫師的薪水,只是把優秀人才從醫學逼到其他領域,他們一樣在外商台積電領高薪,少的薪水會分到誰身上?爽到誰?我也不知道。上個砍醫師薪水的國家叫中共,可以去看看他們環境你羨不羨慕
共勉之
有關醫學系的問題都可以問,其實還有超多眉角沒講(醫師選科、波波、醫師自大問題等等,歡迎底下提問會用留言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