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系的五大迷思

其實很多問題都已經被問到煩了,像是「社會系在幹嘛」、「社會系以後是不是當社工」、「你們是不是都在搞社運」等等的問題,而很多社會系的學生也是無奈地笑了笑。為了避免造成更多誤會,所以這篇主要就是來跟大家釐清,大眾對社會系普遍的迷思。 ➤ | 迷思一:以後是不是要當社工? 社會系畢業後的確會有人當社工,不過佔社會系的比例非常少,而且社會系主要的課程也不是為了培養社工,反而課程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具備對整體社會的分析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利用嚴謹的研究方法詮釋社會現象、培養批判意識,因此探討範圍會非常廣,不會僅侷限於社工體系、社會福利與社會正義這塊。另外,社會系所學的理論比較重「整體」,社工系所學的理論比較重「個案」。以台大社會系為例,基本上必修課程都跟社工體系沒有什麼關聯,多半是以研究社會、分析理論為主。而台大社工系就比較把課程主力放在社會工作、社會福利上。
megapx
➤ | 迷思二:你們都在搞社會運動? 社會學主要的課程設計並不是為了讓學生搞社會運動,而是要讓學生具備對社會的關懷與批判能力,而社會運動只是社會學探討的其中一門領域而已。不過,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曾於太陽花學運 (2014)期間,調查參與者的基本人口圖像,發現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樣本參與的比例(7.3%) 顯著高於實際學門的比例(3.6%),可以說明像是社會學系的學生,他們相對於其他科系而言比較會參與社會運動,背後原因可能是自身在社會系已逐漸培養對社會現象的批判意識,所以想學以致用。
megapx
➤ | 迷思三:以後是不是沒出路? 確實,社會系相比於法律系、會計系、電機系而言,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專門對應的職場領域,所以對很多社會系學生而言,他們會很焦慮未來的職涯。不過,社會系的出路還是以公家機關或是投入市場調查、市場分析等為主。另外,有些畢業於社會系的學長姊也會投入非營利組織,或者是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因此,社會學系的出路非常廣,並非完全沒有職場優勢。 ➤ | 迷思四:社會系不需要會數學? 讀社會系當然還是得碰上數學!而這裡的數學是以「社會統計」為主。可能聽到這裡很多人就卻步了,但其實社會系所需要的統計並不會像微積分、線性代數那麼複雜,大多都只是操作報表、抽樣、統計檢定等基本加減乘除的概念。那麼,為什麼讀社會系要學統計?是因為很多我們對社會現象所提出的假設或預測,都得經由數據分析與資料處理來驗證。因此,像大家常見的民調,或者是探究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就得運用社會統計的概念,方便我們對社會現象進行整合。關於社會統計在生活的應用,以後會再為大家介紹。 ➤ | 迷思五:社會系是不是一堆報告? 基本上報告還是會看各校的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為了要建立對社會完整的研究方法與分析架構,所以在社會系的這四年,會教你一系列社會研究方法與社會學理論,甚至可能從大一上就會讓你讀大量的社會學文本與相關論文,以建立對社會學的基本認知,想當然爾,也會用報告的方式讓你應用這一學年所吸收到的社會學知識,可能從簡單的設計問卷、訪談,或者是田野調查都有。總結來說,社會系的報告不會到非常多,但內容可說是相當紮實。 - ➤ 參考資料 陳昱名(2008)。社會工作系畢業生的非社會工作職業抉擇:質性研究初探。美和技術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 廖亭雅(2022)。社會心理學群:四個問題解決你的科系選擇!究竟自己適合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還是心理學系呢!?恆素養網站。取自網站
國立政治大學(2020)。為什麼讀社會學。取自網站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2022)。社會系畢業出路。取自網站
巷子口社會學(2014)。誰來「學運」?太陽花學運靜坐參與者的基本人口圖象。取自網站
陳婉琪、黃樹仁(2015)。立法院外的春吶:太陽花運動靜坐者之人口及參與圖象。台灣社會學,第30期,頁141-179
Like
Haha
107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