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科系,三個月全職工作自修上榜地政士配分策略與讀書技巧
大家好我是小代書🐈
目前是一位在高雄執業的地政士,也是IG小代書的成長日記的創辦人,同時也是新書小代書的不動產日記作者。
會在IG上創立小代書的成長日記是因為雖然科技與時代的發展讓資訊的流通更加透明與快速,但地政士的工作內容依然神秘,網路上查得到的資訊不外乎是代書貸款等廣告,所以對年輕人來說行業斷層也非常大,年輕一輩的地政士除非為繼承家中事業,老一輩的代書不見得願意教導外人。
而自己有幸跟隨親戚中有30多年經驗的大代書,而期許自己追上她的腳步,並讓更多人認識這個行業,所以開始記錄自己從小代書一路上的成長。
而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以非本科系,在三個月內全職工作自修考上地政士的考試心得,文長慎入,內容包含考試歷程、考科分析、配分策略、讀書技巧、時間規劃與心態調整還有考生常見問題~
🖌️考試歷程
從準備考試前的歷程開始說起,在一般不動產考試中,主要有兩張證照,第一個是地政士,另一個則是不動產經紀人,而地政士是屬於全部都是申論題,經紀人則是一半選擇題一半申論題,所以地政士的難度又經紀人高很多,每年的錄取率大約是個位數。
而小代書是先考上經紀人後再考地政士,其實回想當初準備考試時,有好幾次真的很想放棄,因為地政士的考試全部都是申論題,考的內容又更多更深,當時的我經紀人上榜後太開心又不想唸書所以玩了一個月,印象還很深刻下定決心認真開始準備是3/7號,準備考試的時間壓縮到只剩下三個多月,因為非本科系,所以當時的我其他差異科目都是0基礎的狀態。
而我當時的全職工作是當代書助理,同時又準備研究所課業,所以在白天要工作晚上又要上課,蠟燭兩頭燒評估沒時間補習後才決定自修念書。
這邊要先來說一個小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就是常常會羨慕別人有的東西,例如當時的我就很羨慕我一個朋友,是地政士的二代,家裡非常有錢,所以暫時不用上班可以專注全力準備考試,甚至只要一考上就可以馬上接家業,不用煩惱沒有案件來源。
而在我們這個行業考上僅僅只是個門票,我身邊也有許多朋友考上因為沒有案件而放棄從業,因為考試跟實務差別是非常大的,許多補習班會誇大招生考上不動產黃金雙照輕鬆年收入百萬,然而實際上這個行業如果沒有人脈與經驗,一開始的起步會非常挫折。
所以剛放榜後的我太專注在別人身上,常常一邊唸書又一邊跟別人比較的狀態,加上代書助理的工作案件非常多,課業壓力又很大,所以有段時間時不時念到一半就崩潰,最後乾脆逃避不唸書。
同時我的伴侶當時因為研究所畢業離開台灣了,他回去後留下了我們一起養的植物叫做「一帆風順」,因為兩個禮拜忘記澆水看起來已經死掉了,就跟我當時的生活狀態一樣。
原本想說應該是不可能救回來已經準備要拿去丟掉,但因為是伴侶留下來的東西,所以要丟掉的最後一刻決定死馬當活馬醫每天澆水,抱持著的嘗試的心態想著搞不好會出現奇蹟復活,結果每天努力的泡水澆水,過一陣子發現他居然復活了!讓我突然感悟:「最壞的事情都會過去,拋棄自己的設限,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奇蹟。」
所以從那天之後我就下定決心,把原本想放棄的考試用剩下的時間全力以赴的努力,同時要求自己每天都有進度有在進步就好,剩下的就努力到最後一刻,相信一切也會像植物一樣「一帆風順」的!
而因為可用的時間非常少,不過代書助理的工作就是要外出跑很多政府機關,所以後來基本上都是把握上班外出辦事情等候的小空檔,例如申報贈與稅或戶籍謄本排隊時的空檔,帶著比較輕薄的書或直接把法條印出來帶出去唸,還有晚上下班後利用研究所沒課的三小時唸書,有趣的是後來考上後,別的代書助理才來跟我講話,說當時都不敢來打擾我看書。
而因為沒有時間補習跟動筆寫申論,就把教科書還有補充資料跟歷屆試題等等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準備,雖然準備過程非常的焦慮,最後在三個多月沒補習的狀況下考上榜單第一頁,希望我的故事可以激勵到更多人,特別是非本科想考地政士又沒辦法全職念書的人。
🖌️ 地政士考試科目介紹
在準備考試之前總要知道自己再考什麼,我常遇到很多考生因為補習班的誇大,說考上地政士馬上年收百萬,然而有許多人好不容易考上卻最後因為行業跟想像中的不一樣而放棄從業非常可惜,接下來就來簡單認識地政士的考試科目吧!
地政士的考試科目總共有五科,包括國文(作文)、民法概要與信託法概要、土地法規、土地登記實務、土地稅法規,所有科目除了兩題作文全部都是四題申論題,考試採及格者非排名制,換句話說總成績滿60分便考試及格。
🖌️國文: 國文是多元形式作文,並且會有兩篇,通常一篇會有名人佳句做導讀,另一篇則可能有現代案例為導讀,通常會有的主題做議論,許多人可能會煩惱120分鐘要寫兩篇長長的作文很頭痛,甚至會覺得自己文筆不好,但其實閱卷老師也很煩惱因為要改的份數非常多,所以可以想像每份考卷閱卷的時間都不會太多,只要把握住以下幾個技巧就可以有不錯的分數。
1.第一點是開門見山的破題,例如去年地政士的題目叫做「放空」,在寫開頭的時候甚至前三行就嵌入題目關鍵字,最簡單的嵌入方式就是使用相關的名言佳句,因為閱卷老師要看很多考卷,不需要有太多的引導重點是讓老師知道我們有抓到題目的重點。
2.第二點破題後是濃縮範圍,不論題目多大都要縮小主題,延續破題的名言佳句,並選擇一個範圍發揮,才能在短時間內讓閱卷者掌握寫作的論點為何,自然就願意給分數。例如放空對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或是放空對工作的平衡等等。
3.第三點是舉例要豐富,例如詩人盧梭認為有時間充實精神生活才是真正的休閒放空,利用名人故事或成語典故等敘述豐富內容與畫面感,佐證選定範圍的論點讓閱卷老師覺得該偏作文是切題跟有內容的。
4.第四點是結尾呼應開頭,重新將題指做個簡單總結,例如再次肯定放空對生活平衡的重要等等。
🖌️民法概要與信託法概要: 民法的條文內容非常的多,是許多考生的認為的惡夢,而近年來考試愈來愈活,例如去年的考試就考了實務上的判例,不過對考律師的考生來說 算簡單,但非本科系的考生建議選擇白話且有案例輔助說明的參考書,先看懂法條內容與瞭解原委後會比較好記憶跟應用,相關書籍推薦可以看我之前整理的文章:
這顆CP值最高的部分是信託法,因為地政士考試通常信託法至少占半題到一題,而信託法僅僅只有86條,投報率非常高,常考的題型通常也重複的出現,所以基本上熟記歷屆試題就能掌握一定的分數。
再來好拿的分數就是民法繼承編及親屬編,條文數量相對較少且容易理解,題型也較好掌握,準備起來會相對容易一些。而物權篇例如無權代理,無權處分等都是基本必拿的分數。
而債篇雖然少出,雖然少出看一考出來就定生死,所以當時準備債篇的方式是利用心智圖跟背題型推導出萬用公式,考試的時候即使題目變化也能夠應對。建議在準備民法上用題型去記憶,因為法條太散亂,有時候因為大家都不太會,若能論述的出主要的概念,既使法條沒寫完整也會有一定的分數。
準備順序上建議從信託法開始準備,而民法的學習順序則是總則、親屬、繼承、物權最後才是債權。
🖌️土地法規: 土地法相關法規內容非常龐雜,整體準備起來相對費時,但其實因為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有些條文基本上是重複的,準備的要點一樣是先讀懂每條法規的意思,最後在將相關法規整理成表格,在考試前複習按照不同主題快速背誦。 土地法的考試重點在地用與徵收篇,幾乎一半以上是歷屆試題考過的題目,掌握考古題其實就能有基本的分數。
🖌️土地稅法:土地稅法的準備方式可以參考下列的結構
1.課稅範圍
2.納稅義務人
3.稅基(課稅基礎)
4.稅率結構
5.優惠稅率
6.稽徵程序
7.罰則
其實幾乎所有稅都會涵蓋這幾個點,而申論問題要問的答案基本上都在架構的某一個地方,其實不太需要下筆抄法條,如果考試前可以把每個稅率的結構心裡都默背出來應該就差不多了~
土地登記實務:土地登記實務則是考土地登記規則、申辦與作業程序、地籍測量實施規則中的土地複丈與建築改良物測量
而申辦與作業程序對於沒基礎的考生來說會很頭痛,因為沒有實務經驗會覺得背起來沒有概念,但這顆是最好拿分的,因為題目類型基本上都是已經全部出一輪過了,建議從每種登記直接去背會比一條一條發散的學習效果更好。
🖌️配分策略
地政士考試為及格制,平均總分60分便及格,但要留意的是,因為國文的成績是站總分的10%單獨計算,其餘四科專業站總分的90%,也就是說四科專業科目總分平均後乘上0.9加上國文成績乘上0.1才是我們最後的總分。 所以以一般考生國文的平均成績在在40-50分左右,以國文最差拿到40分的情況下,其餘科目平均分數加權後至少需要56分才能上榜。
又56分為百分之90的加權後的成績,所以反推回去實際上在其他四顆的平均分數需要達到62.2分,也就是在國文較差的情況下,其他科目「總分至少需要約249分」才會及格。
而申論題至少有一半是歷屆試題,顯而易見的若把握一半的歷屆試題,可以為新的題目預留更多錯誤的空間,舉極端例子來說若歷屆試題兩題都可以拿到40分,申論題就算兩題沒完全對的把握,只要各拿到10分以上也能及格,就算真的遇到完全不會寫的題目不要偏題太多儘量寫也會有分數5-10分。
而因為民法對許多考生較難,所以配分建議以以下目標為基本:
民法概要與信託法概要:50
土地稅法:70
土地法規:60
土地登記實務:70
把土登與土稅拉高,土地法與民法把握基本題目,即使土地法出釋憲或是民法出判例題,也能有容錯的空間,因為考試只是要及格加上準備時間有限,沒辦法每科都讀到精也是很正常的,做好配分能讓準備進度與心態更安心。
🖌️讀書技巧
在沒有基礎又沒太多時間的情況下,經過我的實測有以兩個小技巧可以分享:
第一個:是找到合適的書籍或補習班。
若需要補習要找到合適自己的補習班,我自己是因為自修所以一開始把市面上的考試用書都翻過,所謂合適的重點是要看的下去,因為在好的內容或是在好的老師,有排斥感的話基本上都唸不下去,再來是要看得懂,如字面上意思如果連吸收都吸收不了,那學習的效果必定不好。關於學習資源與書籍推薦我已經有整理在免費的上岸群中,有需要的可以追蹤我的IG主頁連結加入免費考試群組,補習班分析也可以看我之前整理的文章:
第二個:多看大於多動筆。
發現很多人準備考試時一開始還不理解法條就死背,然後好不容易抄完結果根本也記不起來,我的準備方式是以理解為主動筆為輔,而教科書至少以念過三遍為原則。
第一遍按教科書章節的法條唸一次,因為教科書會以題目類型整理相關法條,例如土登每種登記方式都是散落在法條中,如果自己一條一條背考試出來根本就不知道咬用哪條,所以我會按著教科書每個章節結束後的題目,讀完馬上跟著做一次,而在唸的時候除了參考書的關鍵字,也自己試著圈出法條關鍵字,先理解是什麼意思,再搭配題目熟悉考題會怎麼出。
這邊特別留意為何要再唸完後緊接著看相關題目呢?
因為人的記憶力有所謂的「遺忘曲線」,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短的時間內失去大約70%聽到或讀到的東西,在那之後,遺忘開始減緩,最後大約30%則以比較慢的速度流逝。
所以研究證明,比起重複學習所學內容,練習提取記憶可以讓學習效果更牢固。
「而練習題目便是一種提取記憶,練習能夠強化記憶並防止遺忘,並且學習和記憶效果勝過重複閱讀。」
而通常第一遍花的時間會比較久是正常的,建議一天至少大概讀20-30頁或一個章節,不要太有壓力害怕讀不完,因為一本書扣除目錄與題目頂多300頁,積少成多大約十幾天就能看完一科。
第二遍: 在第一次地毯式學習還有練習題目後,對於考試的難度還有考試內容會有更完整的概念與初步的記憶,而科學證實,有規律地複習,能夠幫助形成長期記憶。
第二遍的複習注重在: 「思考並運用向自己提問的反思練習,再用自己的話語解釋。」 舉例來說,再複習地政士法有關罰則的時候,心裡先思考罰則印象中是罰什麼?什麼原因會被罰?並且用簡單幾個字用自己的話濃縮並註解在法條上,目的在於未來看到申論題時,寫下自己的註解,便能更容易的提取記憶延伸法條,達到記憶效果。
在這個階段複習會比第一遍快速,也能開始嘗試自己寫完整的歷屆試題,這時候不太或寫或是錯很多是正常的,因為這時練習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考試會怎麼考,並且能在過程中漸漸找到考點,會發現有特定的題目會重複出現。
透過練習強化大腦學習系統的神經路徑,定期練習會遏阻遺忘,並可牢記想記憶的知識。若遇到錯誤還有特別不熟悉的地方,務必找出詳解,並且在參考書翻出相應的法條整理成自己的記憶方式。
第三遍大概幾天就能唸完一遍,並搭配申論考古題,與瘋狂刷考古題,讀到看到題目大概知道是哪一頁就代表很熟悉了。基本上如果熟悉考古題會發現,蠻多題目考法都是重複的,紙本的考古題也可以多買幾間,因為考選部沒有公佈標準答案,可以參考各家解題最後取其精華內化成自己的解題重點。
🖌️時間規劃與心態調整
自己當初設定目標是每天利用時間唸3小時,參考書地毯式複習3遍,每科刷歷屆選擇題至少30回。通常晚上沒課的話作息是下班六點半後馬上吃飯整理然後休息到8點,然後專注直接唸書到11點,有時候短時間專注的看書進入心流的狀態,會比一直坐在書桌上唸書但分心效果好得多。而前面有提到不用擔心念不完,一本書再厚300頁,每天看也看得完,最害怕的就是空想害怕還沒發生的事,有些人會害怕自己如果全力準備還考不上怎麼辦?
其實老實說我也曾經有這樣的想法,但後來改成:「不論如何我都會考上!」現在只是做考上前的準備而已,用以終為始的心態準備考試,就不會有太大的得失心而能夠更專注當下需要做的事情。
🖌️考生常見問題
1.是否需要補習?
在補習前,要對於自己備考的背景與狀況進行了解,因為每個人的背景不同,在選擇補習班與選擇考慮因素也會有所不同。我認為沒有一家補習班是完美的,如果有基本上是該家補習班的內部人員或是粉絲學員。因為每個人背景不同,沒有完美的補習班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需考量例如:是否有基礎(地政本科系/法律相關科系/非本科系)、專注力是否足夠(是否容易分心/工作是否勞累等)、可運用時間多寡(全職唸書/正職工作)等⋯並且每個人對於每個老師的上課體驗與個人喜好都不一樣,套句考生的: 『有的老師是同學的蜜糖,但對另一位同學可能是毒藥。』
而地政士補習班的建議與分析我有在Dcard整理一個非常完整的懶人包,google搜尋「地政士補習班懶人包」就會出現在首頁囉。
2.函授還是面授好?
會建議要考量工作性質,若是工作比較勞累,面授若分心就會錯過課程需要非常專注,所以上課比較趕的人會建議函授因為在時間內可以重複觀看。但面授的好處是學習氛圍較好,也可以認識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
3.考前衝刺或是歷屆試題有需要買嗎?
要看個人買歷解的需求是什麼,是因為不知道題目如何下筆?還是網路上的解題你覺得沒辦法信任?或是覺得自己看完內容嘗試解題沒辦法抓到重點?如果沒有以上問題小代書會建議不要因為焦慮而購買,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後再行動,因為有時候如果真的看不完也是浪費。而歷屆解題,其實有點像是補習班增加收入的產品,因為大家都知道考選部不會公布標準答案,所以每家補習班的解題不一定是符合閱卷教授期待的,不過如果有以上的問題就可考量買歷屆。
🖌️給考生的話
準備考試是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但既然決定要考試那就努力到考上為止,但也要給自己設立停損點,人生中有許多比考試更重要的事情,有時候即使已經做好準備但真的考運不佳遇到不擅長的題目也只能再接再厲。而考試的時候也務必看清楚題目後在下筆,記得當年考試土地稅法發下考卷看完題目覺得都會寫得太興奮,結果漏看題目整整少寫半題,還好最後還上榜不然真的會非常飲恨,經過前面的分享後,是不是覺得:地政士光考上就好不容易,即使考上要獨立執業,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培養能力與人脈?
其實任何行業要開始都是不容易的,而地政士考上後實務與考試相差甚遠,並且不動產金額龐大,自行開業除非 有辦法擁有仲介的案源,沒人脈的話有如專業卻沒底薪的業務,這也是許多人好不容易考上卻放棄從業的原因。所以難免也曾經羨慕許多地政士二代,只要乖乖唸書,不用煩惱太多,一考上就能直接繼承家業,甚至不用開發就可以繼承上一輩耗費 2、30 年打下的基底與客源;有的人考上只是站上起跑線,有的人考上卻已經接近 終點。
但後來跟一位前輩聊完天後豁然開朗,她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有的人或許有靠山,但卻十分安於現況,上一輩要 替他們擔憂是否有能力承擔;有的人雖然沒有背景,但擁有獨特的天賦與努力,有能力可以走出自己的路。」這位前輩也不是二代, 而是靠自己努力一步一腳印,踏實地經營,默默成為隱形富豪。
但若因改變不了的事情陷入情緒,只會阻礙自己前進,同時上帝關了一道門也會開啟另一扇窗。這個行業世代斷層很大,所以相對也充斥著許多機會,加上網路的進步,許多行業都有機會透過流量紅利,讓個人的專業用最低的成本做曝光,自已也是因為如此, 才幸運地有機會認識更多讀者。所以未來的小代書們也不用害怕, 只要找到自己的利基點,盤點自己的資源與優勢後,就透過自己的天賦與努力去開拓未來的道路吧!
不動產的市場很廣也很複雜,並且法規時常更新,不斷地學習與精進自己的專業是對客戶的保障。除了不斷進修外,我們也時常 有機會面對龐大的利益與誘惑,這個行業就有如走在鋼索上,若內 心起貪念,心存僥倖違法牟利,很可能就會失足跌入萬丈深淵。而我們的行業很幸運地是耕耘越久,收穫愈多。不急躁、不自滿、不投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地政士,新書小代書的不動產中也收錄了許多豐富的地政士實務與日常,希望有幫助大家更認識地政士考試,也歡迎更多年輕人一起努力~
歡迎追蹤我的IG了解地政士日常
不動產新手實用工具書
小代書的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