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經紀人上榜心得
很幸運今年能夠考上不動產經紀人,扣除掉去年試水溫,今年算是第一次報考不動產經紀人考試,某種程度上是自信跟幸運兩者都恰到好處,因為工作關係我只用了兩個多月,就讓成績剛好考在60.35分,極致低空飛過及格邊緣線,很符合我的行事準則:「效率」(即「用最短時間達標」)。差點就要再蹲一年以上(先去親一下證書壓壓驚)。而也是在放榜後我才有在網路上看到合格率居然創歷屆新低,這時候才有感「差點沒嚇死寶寶!」
我本身是二寶爸,非本科系,是一名流行歌唱教練(酷吧!),但同時也在最近斜槓了社會住宅的包租代管,因前者不佔據我太多時間就能有不錯的收入,所以才開始想嘗試不同的事物,剛好後者又不要求每天到公司,自律完成業務即可,因此就投入了包租代管業。
包租代管的工作需要「不動產營業員」及「租賃管理師」兩份證照,過程中又得知較難考的「不動產經紀人」證照,抱持著證照的出租租金也是一份不無小補的收入(貪財~),以及用考證照來作為開發身體潛能的一種驗證(包含運動、歌唱、學習、唸書等),於是也就報考了。
附上我去年試水溫跟今年認真報考的成績單。
111年,裸考,僅考古題app,無參考書
112年,工具則多了許多
1、 參考書籍:網上搜刮到舊版2020年強登(幸運以一杯拿鐵換得),讀一個月後發現有些資訊尚未更新,於是又忍痛買了一套2023最新版強登,只為了新的法規提點(盡量不要在考場前有資訊落差);至於如何選擇參考書à順眼就好,所以到書店考試專區每本稍微翻一下,看看哪一家的書籍,其編排上給你的第一視覺印象是比較好吸收的,就選它了!
2、 Jasper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考試輔導員的問到飽式交流群組:自從斜槓之後,我的工作時間就被填滿,回家還要顧小孩,也因此我真的無法再花時間每週去上補習班好幾小時,於是在找資源時,有注意到Jasper團隊,它有很多模組化的商品,像是線上函授課程、問到飽群組、練筆團等,我覺得對我最有幫助的就是問到飽的群組!尤其我要盡量以最低的成本,去考取到證照(符合我行事風格,效率)。
3、 手機:到最後幾乎都只拿著手機在看題庫及Google查資料
1. 專技考試題庫:這是一款很實用的免費app,網羅了各種考試的歷屆試題。
2. Google:大部分遇到不會的都是先Google,我需要那個追求答案的「過程」,盡力約30到60秒,真不會再到群組將自己的解題思維po上群組問老師看哪裡邏輯有毛病。
再來還有一點是關於「唸書環境」:深夜的全家,部分店家其實滿寬敞明亮舒適,深夜也不太有人進出,很符合我的工作時間(唱歌教學都是下午開始),所以我通常都是22:00去唸到03:00視體力而定,早上就睡大覺;這裡不是要大家學我,我的職業比較特殊,而是以「尋求一個你有體力、能專心唸書、無外在干擾的環境以及時間」為主。
我是2023年8月30號開始準備考試,所剩時間只有不足三個月,一般會認為是很少的,但對我而言卻是充分的,因為我本人非常奉行目標導向、效率、SOP、動態調整這些觀念。我在高中時期成績也是挺不好,當時有請一位台大機械系的家教,我跟他上課兩年,非常挫折,感覺都給他去聰明都我笨就好,這兩年我其實記不太清楚學到什麼,卻只記得兩句話
1、 「準備一場大型考試最多就是3、4個月」,這句話很重要!心態上,我先認定一個考試很難,要準備很久,它就會真的很難,要準備很久!反之,若先認定我就是要在短時間內搞定,就會比較平常心。所以一切外在表象,都是內心想法的投射而已。記得:人要比考試兇!
2、 「總共讀5-7遍」,這裡的意義是,因為有5-7遍,所以請不要糾結在第一遍(以下簡稱「一刷」,跟打電動一樣概念)。一刷要注意的是「盡量理解」即可,它大概佔據整體50%的時間,目標是在這一遍當中盡量搞懂到60%(亦即略懂略懂就好),要相信後面2-7刷邊考邊念的過程,會讓你搞定其餘40%,所以別在一刷就力求完美,完美主義在這裡務必捨棄(例如:不要估價的12個原則在一刷的時候背不了全部,就一直糾結,畢竟…才第一遍耶!到底要逼死誰的大腦XDD,反而可以看到,我已經可以直接白話講完6個原則了!剩下6個再分成幾天慢慢去考自己就好)
上面這兩句話,奠定了我日後面對考試的基礎。
另外,因為我本身非常奉行「效率」,這邊先解釋一下,所謂「效率」有兩個要件組成
1、 達標
2、 最短時間內
以上兩點分述如下:
關於「達標」這件事的舉例,因為我本人是很目標導向的,以這次考試來說,我的目標是「花最少的時間去”及格”」,為了確保及格,我的目標就是設定在「平均考試都有70分」,讓自己有10分的餘裕去波動,不超出低於60分的範圍就好,所以70分才算及格,這個目標設定對於「達標」是有效的,所以符合效率的精神,因此我採用。至於70分的部分,申論題不像選擇題,給分滿主觀的,那就找網路上的講師作答作為範本,你作答的意思幾乎一致,就算滿分,少1個就扣1分,自己立一個遊戲規則即可。
關於「最短時間內」的舉例,「寫」考古題當中申論題的部分,因為用手寫會非常浪費時間,所以我採取的作法是用「講」的,並且用大白話講即可,講得出來,現場考試就寫得出來,所以我在作答申論題時從來沒用到筆,都是拿著手機,對著它講話而已。再舉一個符合「最短時間內」的例子,背法條的數字太難了(例如民法184條、土地法34-1條等),也可能會搞混背錯,所以我只背誦其「概念」,幾個比較重要的,在3刷以後才會稍微去記憶(例如土地法34-1條這種超常見且重要的「鐵條」)。
以上舉例,請以自身狀況舉一反三或修正微調再使用,不要被我上面的分享舉例所綁架,變成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才是對的,當中只有「目標導向」是最重要的心法,其他都能自由調整。
「效率」部分一旦了解,接下來的行動準則就要讓自己自律地符合效率,並時刻檢討。而為了達標,以下就開始談到「戰略」,也就是方法,如何去達標的方法:
1、 時刻檢討:我的每一個動作是否都跟「目標」(融會貫通)有關?
唸書時期(一刷)
1. 「設定檢查點」有效:
(1) 例如「設定鬧鐘」,很常會聽到「坐在書桌前盯著書本上的字,就以為有在唸書,然後時間過了3個小時後,回頭才發現剛剛看過去的每一個字其實都只有部分理解」,上面這個狀況要怎麼破解?這個我以前很常發生,後來我就會想,我沒事幹嘛花3小時做一場大型實驗啊?不如20分鐘的小實驗先做好吧?我的作法是設定鬧鐘,以20分鐘(或自定義也許30分鐘或其他)為一個循環,每20分鐘鬧鐘響起,就停止手邊動作,開始回顧,我這20分鐘在幹嘛?思考有沒有哪裡是在放空,可以避免的?(可能某個瞬間在想著早上被老闆罵、被客戶搞或純粹恍神),檢討完畢後,下一個20分鐘再計算一次出神的次數,有減少就表示更有效率。為何會有效呢?我又沒有改善它,我只是鬧鐘響,思考了一下而已,這裏主要是因為在「企圖」上,你設定鬧鐘就是要避免這件事發生,所以潛意識會讓你開始減少念書中打擾自己的一些不相關的想法。
(2) 例如「每讀三行」就簡短回顧,有些人不善於利用時間作為檢查點,那就用「行數」也可以,如同第一項的自問,這三行我有讀懂嗎?這三行、這五行或這一段是什麼意思我能講得出來嗎?
2. 「檢討」有效:檢討不是苛責
(1) 檢討的目的,在於「確認有沒有更好的作法」,僅此而已,不要成為自責魔人。剛剛的例子當中,如果接著的20分鐘發現次數不減反增,難道就要自爆放棄了嗎?沒有,再想辦法去解決,或求救他人看怎麼解!例如可以再拉延長戰線,我用平均5組20分鐘來看,有減少次數也可以。換句話說「自責對融會貫通有沒有效?沒有效,就放棄!」上面這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檢討!
(2) 檢討的重點,在於「誠實面對自己」,確定有要檢討的點就檢討,沒有要檢討不要硬要檢討,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另外,也很常發生,明明有卻不檢討,或者故意或習慣性忽略;重點只在於「誠實面對自己」。
3. 「小測驗」有效:對我而言,考試是寫考古題或做考題這種稱之為考試;小測驗則是像剛剛的20分鐘後回顧「我現在可以在不看課本的狀況下,把剛剛唸的東西用大白話講出來嗎?」這一步也非常重要(尤其對於一刷來說),重點在於「融會貫通」,透過這一步,可以確認自己的思考邏輯是否正確。
考試時期(一刷後至五刷)
1. 當天的考試當天檢討完畢,檢討完立即重做一遍加深印象(專技考試題庫app可以針對錯的題目進行重做,真的很讚!),接著隔天或隔幾天再考,流程:「考試à檢討à重考à檢討à隔天或隔幾天再考à之後再打游擊戰,隨機遇到再考就好,不要戀棧。」
2. 選擇題不要只是做對答案,例如「以下何者正確」要確認除了正確選項之外的其他每個選項,你的思考邏輯是否都可以破解得掉它!
3. 「用講的」有效:「選擇題」及「申論題」皆適用(尤其申論題可以節省非常多時間),還可以邊整理思路,講到卡住表示思路還沒有「慣性」,請務必留意到,不要忽略掉,我們的目標是,在將來第5刷時講到完全順暢(一樣不要在一刷就完美主義,一刷能講得出來7788就可以)
4. 「態度肯定的」有效:當你在「講」申論題的當下,語氣要用「說服對方」的口吻,而非自己也不確定,即便不知道是否正確,也要煞有其事地講;這裡注意到,請減少「應該、也許、大概、可能、左右、約」等含糊詞彙,至於為何要這樣做呢?跟我們在訓練大腦迴路有關,後面我會再談到更仔細。
5. 「詳查」有效:不懂的請務必詳查,查不到時就仰賴Jasper的群組老師了,我真的在當中問了超多問題,超高CP!
6. 「詳列自己的思考邏輯」有效:向Jasper群組中的老師請教時,我會將自己錯的地方的思考邏輯一起提問出來,請老師挑出我想法上的謬誤,而不會只是問「這題怎麼解?」「這題哪裡錯了?」
2、 間歇性運動
可以參照如下影片…)
將讀書視作一種「運動」,是大腦與神經鏈接的過程,很像上健身房對大腦跟神經進行重訓;整個路徑是:心理學à腦科學à神經科學à運動科學;第一步是先確立「我超想要吸收」、「我一定要讀懂」的巨量企圖(心理學),導致在腦部形成了”電子”(腦科學),電子再順著神經去勾動肌肉(神經科學),最後完成一個動作(運動科學),例如挑動一下眉毛。
唸書也是同一個道理,其重點在於讀書時務必全程專心「感受」
1. 感受自己是否盡力,盡力可以讓神經鏈接得更快、更密集!腦袋也更容易疲勞
2. 感受大腦是否還足以負荷吸收資訊?(如同舉啞鈴要感受手是否足以負荷更多下?)大腦花了多久時間達到無法負荷的狀態?下次有沒有更長?
3. 感受腦袋的當機感、麻感(如同手部舉酸了、麻了,此狀況等於「過度放電」,電麻了你的大腦,這裡講的「麻感」是認真的,讀到吸收不了時真的會有腦袋麻麻的腫脹感,這個訊息就是休息的最好時機,表示你有好好吸收,所以腦袋暫時性的受不了,就大方休息個3分鐘再繼續吧!)
接下來談到的是「間歇性運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經驗是,國高中時期一直背國文課文,但背到某個地方就是會卡住,背了好幾十次都一樣,最終不了了之,乾脆果斷放棄直接睡覺,結果隔天早上起來,那個卡住的地方就莫名其妙通了!這就是間歇性運動的神奇效果,只要有盡力思考,休息時,你的神經還是會持續鏈接的,所以什麼時候可以跳過該段落,繼續往下念,或者休息?答案是,那個卡住的地方「我確定有盡力思考過了!」以上請務必自己花時間實驗看看,盡力唸書後休息,再回來後常常會有奇效!
3、 常見的無效行為:
1. 完美主義:一定要背到一字不差、一定不能犯錯。
2. 不求甚解:明明有不理解的,卻因為選擇題反正答對了,而裝沒看到。
3. 筆記狂:有些人會投入在「製作精美筆記」勝過「真正讀懂」,這樣你的目標是「筆記達人」而不是「融會貫通」,用製作筆記去變相逃避「融會貫通」這件事。
4. 自責:沒做到什麼好像就該死?沒達到進度就要切腹?
5. 未適當休息=不做間歇性運動(手難道可以無限舉啞鈴?)。
6. 心情緊繃,這個則要專心感受,並且不斷向底層探求,我在緊張什麼?我害怕考試沒過的原因是什麼?會被看不起嗎?會被同事恥笑嗎?金錢壓力嗎?一旦發現原因,就可以反問「我的這個擔心,會讓我進步嗎?」你大概就知道後面要放下了,那種放下是心裡踏實的,不是講講的那種放下,因為你找到根本原因了,所以這裡的核心觀念是「誠實面對自己」。
4、 其他小技巧
1. 「條列重點」有效:一整段課文可能令人心生畏懼,但在小測驗用嘴巴敘述時,自行歸納、拆解成條列的狀態,就可以很清楚知道有「幾個重點」,至於一定要條列嗎?沒有一定!覺得需要再做就好,例如:土地法34-1的權利是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我在一刷時就有點列過,所以有一個題型是「以上何者為非」並且有寫到「抵押權」,我就沒有掉入陷阱。
2. 「比較實驗」有效:自己想到A或B方法,不知道哪一個做法比較好時,就做比較,看成果說話,例如早睡早起有效,晚睡晚起就無效?你叫我早睡早起我還真的唸不進去欸!經實驗後我就會否定掉這一點,一切以自己切身去經歷為主,不要道聽途說,畢竟大部分人是這樣,我又不是大部分人,所以不一定吧?自己驗證,才是王道;所以上面我才會說,我提供的方法,請以自身情況微調後服用,不要全然接受,務必保持你的批判性思考。
3. 「努力耍廢」有效:人體是一個講究平衡的天秤。我邊讀書時,手遊、電動可沒有少打,重點在於盡力,盡力唸書,所以也請務必盡力休息,盡力休息的目的,是讓你在唸書時不會再去想剛剛那個動作還沒點完,某個劇情到底是什麼?這些都是干擾因子,所以請果斷、大方休息!但本體依舊是唸書,不是叫你主要目標變成玩樂XDD(比重要放對)。當然,如果你是無法自律地從電動或劇中,跳出來的狀況,就建議你用鬧鐘或其他手段是可以讓你「把那邊斷乾淨」的,自己想辦法搞定自己,實驗看看哪個方式對自己有效,有些實驗必須進行,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自己的毛。
以上這些都是我很常碰到的一些心法,把它放在其他面向上,諸如歌唱、烹飪、做研究等都還蠻能微調後適用的,有幫助的話也請靈活運用。到最後,其實考生這個職業,只是在跟自己玩遊戲而已,玩一場自律的競賽,能夠超越昨天的自己便是進步,這句不是講幹話而是具體的(上禮拜花了10分鐘「讀懂」某3頁,今天再翻同一個地方只花了3分鐘!還記得「設立檢查點」嗎~),希望大家都能夠「贏」得比賽,真正考取到明年的不動產經紀人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