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土技考後心得整理

考後心得整理 一路準備考科至今轉變甚大,剛開始買了本歷屆看,歷屆試題從105-110每題看起來都相當複雜,完全不得要領,用死背硬記肯定行不通,然後開始了學習的旅程(金榜函授),從吳迪的微積分開始從打基礎,練習尤拉、偏微分了解基礎概念,後來上簡立強的材料力學一題一題的學習然後練習,很慢但對我來說有效,過程中難免有點挫折效率低的問題,看了網路上榜前輩都有提到1.5倍速甚至2倍的看帶,在我身上完全行不通,那需要高專注然後高處理效能,非常耗體力,我試了一些部分,都需要重複看,所以後續還是採取1.2倍速看帶,從材力-結構-RC-土力-基工-測量-施工-營管一步步往前,其中不懂的部分有再買參考書補充,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終於有點概念可以處理部分題目,對於考古題也稍微有概念,先跳過一些來談談113土技考試吧。 113.11.16上午九點開考 第一節 結構設計 梁、柱、ASD拉力、LRFD梁+柱 這張寫起來算是清楚 第二節 施工法 印象模糊了記得是導溝、塔吊其他忘了 寫好寫滿,不會的也胡粥 第三節 測量 公路測量、水準測量(誤差判別直接寫錯)其他野胡粥一番,算是寫完吧 113.11.17 上午九點 第二天開考,腦子有點痛 用腦多了真的會發熱,差點燒了 第一節 結構分析 彈簧+軸力桿串聯 剪力中心,寫了好多遍還是不會 諧和變位 傾角變位(沒寫完) 第二節 大地工程 名詞解釋<LI、不整合不會> 土壤體積題(基本題) 群樁,考前看但不懂,以前沒考過以為不重要 地震+土壤液化,不會寫 第三節營建管理 BIM 營造業專任工程人員法 現值估算 丁類工作場所 算是略懂的寫 緊張的事沒看到考題真的一顆心懸著,畢竟很多考古看了也是無從下手,背科是如此,算科更是懸念,結構分析讀了半年時間,考出來都是我沒複習的部分,上榜還是需要點運氣,努力只是基本,這些備考的時間不讀書就有壓力,太想讀書也會產生進度落差的壓力,讀到後來真的是有種感覺,讀越多,知道的越少,發覺在練習的部分都是些基礎知識,只是範圍廣,即便這樣,在剛開始消化這些知識也是差點把CPU燒了,可能從小在讀書這塊都沒吃過什麼甜頭,全都當補藥在補,也不知養分長哪裡去,做了這麼多努力大概才體會到什麼叫做學海無涯,學習這個領域真牛逼,還得是天選之人才能在裡頭遨遊,像我這般凡人在裡頭就是窮遊,哪裡搞不懂想搞懂就要再買書,找老師,經過多番脫胎換骨還是一身凡人之軀。 怎麼說呢?考完試前直到考卷發下前的所有時間都感覺到,還有什麼沒搞清楚,還沒看完,又或者看了又忘記,所以我才說結構分析考的題目我能寫的都是一年以前學得也沒複習的部分我很噢,今年多次練習的第四題,考試當下列完式子腦袋又卡頓,沒寫完,也不會寫。寫到最後一張考卷-營建管理,寫完後心裡滿滿的確幸,小確幸還好這個剛好看過寫得出來,不然大概又得空白。腦力幾乎用光的狀態下結束了兩天的考試,非常激烈,情緒卻平淡,我感覺到我盡力,因為沒力氣了。感謝過程中相遇的每個緣分,感謝加油打氣的夥伴,以及為我禱告的家人們,考完後我也該去照照陽光出外走走,靜待佳音。
megapx
megapx
Like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