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發在Medium(含讀書計畫的圖片), 之後還會陸續分享其他文章,歡迎追蹤我的Medium🤓📚
● 前言
記得當初在備考時,總是很好奇有多少人也是邊工作邊準備律師考試的,發現這類型的心得文不多,但當時這些為數不多的心得文帶給我不少幫助,想著之後如果順利上榜,也想要分享心得文給正在邊工作邊備考的戰士們,告訴你們:「我可以,你們也要相信自己辦的到!」
2023年12月13日放榜後一週我便在原本擔任法務的律所轉為實習律師,一直到2024年9月成為受雇律師,才想起分享備考過程這件事,發現備考的記憶逐漸淡忘,想趁還沒全部遺忘前趕快記錄下來,覺得一生中能夠投注這麼大的心力、犧牲許多娛樂時間,專心一志準備國考,是很難能可貴的事,也希望能為在備考苦海中載浮載沉的戰士們提供一盞希望明燈。
我於2021年6月從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東吳法律本來就要念五年,我因為雙主修國貿系還有去德國交換半年,因此延畢一年,2021年8月是我第一次應考司律,那次去應考前,連一回一試考古題都沒做完,甚至不曉得考科的順序就去考試,與其說去練筆不如說是去當分母的,想當然爾一試就被刷掉了。
大學畢業後,我知道我無法當全職考生,因為我是那種空閒時間很多,反而不會好好分配時間的人,此外,我也需要有收入養活自己,所以立刻決定開始工作,2021年12月開始在律所擔任法務,但因為工作壓力實在太大,跟老闆商量後決定轉成兼職法務,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
在2022年1月底左右,我找了二位也是東吳畢業還在備考的同學一起組讀書會,我們分配了誰負責帶哪科讀書會,也將讀書會進度一路排到2022年10月即司律二試結束。可惜我於2022年司律二試考民法時因為忘記換考卷,即便盡力完成後面考科,仍鎩羽而歸。
我從2022年11月轉為正職法務,每天工作時間從早上9點到晚上6點。原本讀書會的兩位戰友在2022年底都順利上榜,慶幸有一位戰友決定繼續準備2023年的司法官,我們就繼續組讀書會備考,讀書會因為有一定的進度,不僅能督促自己按照進度讀書,也可以和其他讀書會戰友討論不懂的地方還有分享備考狀態,避免自己單打獨鬥時常內耗,對我而言幫助蠻大的。
● 備考時間軸
▎Feb 2022- Jun 2022 跟著讀書會進度讀書
讀書會進度請見下方● 讀書計畫。覺得我們安排的讀書計畫蠻合理的,每週範圍不至於多到讀不完,也能夠透過每週讀書會解題時間帶到該範圍的主要爭點。
▎Jun 2022- Jul 2022 準備一試(練考古題)
我大概預留一個半月準備一試,計時練習前五年的一試考古題,並檢討每題不確定的選項,即便我那題答對,我仍然會確定自己知道每個選項錯在哪,如果沒有檢討,那就白費解題了。我大概一天只會練一、兩節考古題並檢討,只有考前一週有一次練完整整四節,模擬考試當天情況。
此外,每天仍然會花一些時間繼續準備二試,一天大概只有兩小時準備二試,這階段的準備重心仍放在一試,也有看一試總複習函授(如果時間真的不夠,可以練考古題就好),覺得一試一點也不容易,不可輕忽他的重要性而太晚才開始準備。
▎Aug 2022- Oct 2022 複習二試
我每天下午下班後都還有一些時間念書,因此我一直到考二試前幾周才留職停薪,每天就是看二試總複習函授,以及複習解題書比較重要的章節。
我記得當時看二試總複習函授十分挫折,覺得看得很慢因為很多聽不太懂,但後來覺得考試大概70%的爭點都在教科書/解題書內,總複習應該是快速複習以及補充新的實務及學者見解,建議不要因為總複習函授而大幅壓縮複習教科書的時間。
▎Oct 2022- Mar 2023 休息(Feb 2023 開始再次參加讀書會)
因為2022年考二試民法時忘記換考卷,知道自己當年應該會落榜,我就決定好好先放假,2023年的4月初甚至工作請假去英國和愛爾蘭玩兩週,我太了解我自己,如果我沒有先好好休息,是絕對不會甘願再次投入備考的。
▎Apr 2023- Jun 2023 跟著讀書會進度讀書
出國回來後,開始把2月至4月落掉的讀書會進度補上,在前一年考完二試後,重新進入備考狀態。
▎Jun 2023- Jul 2023 準備一試(練考古題)
計時練前六年的一試考古題,並檢討每一題不確定的選項。每天花兩三個小時準備二試。
因為原本是全職工作,每天能念書的時間大概只有三、四個小時左右,因此決定在2023年6月留職停薪至10月,非常感謝當時老闆願意支持我留職停薪去應考。
▎Aug 2023- Oct 2023 複習二試
複習教科書重要章節並聽總複習二試函授。
● 每天讀書時間
我自己也是會用計時器計算真正的讀書時間,滑手機、上廁所、吃飯、發呆前都要把計時器按暫停。至於一天要讀幾個小時呢?我覺得因人而異,備考時常常看到很多人分享一天讀八小時,甚至讀到十幾個小時,我深知自己的底線哈哈,一天讀五、六小時是極限,偶爾狀態好才能讀到七小時,讀書不是勞力產出的工作,每小時的讀書效率/專注力是會遞減的,與其坐在書桌前撐到計時器計滿八小時,不如專注的讀五、六小時的書,其他時間拿去運動和休息,我如果逼自己每天讀滿八小時或更多,隔沒多久一定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念書,然後報復性(可以這樣用?)的只讀三、四小時,跟之前的自己賭氣(莫名其妙哈哈)。
我算是晨型人,所以習慣早起念書,尤其因為要工作所以一天能念書的時間實在不多,也想把每天一早最有精神的時間留給備考(常常下班後只剩半條命…),因此有段時間都6點多起床讀書到8點20分,通勤去上班時偶爾會聽補習班的YouTube影片,但人總有累的時候,有時候就想睡晚點,有時候通勤就只想放空、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我覺得偶爾休息絕對無妨,也許還能提升之後的讀書效率。
但一天只讀一兩個小時的書不應該是常態(除非志在隔年的司律考試),我個人覺得沒有付出還奢望回報是妄求,確切的說應該比較像賭博,幸運的話仍然可能讀到當年度考題範圍,但賭博時你的心不可能平靜安穩,因為賭注是一年的時間成本、書錢、函授費用等等,而你絕對不會想帶著賭博的心情去應考的,那種不踏實、又害怕考題沒讀到的恐懼,應該透過平時的準備去儘力降低。
建議各位找到一個平衡,剛開始可以先了解自己的專注力最多是幾個小時,不需要把自己逼到極限,也許考前一兩個月可以把自己逼緊一點,但總體而言,備考時間長達好幾個月,持之以恆、有毅力的備考,前提應該是在健康的狀態下進行,才能有效率吸收讀過的內容。
● 讀書計畫
我的讀書計畫就是跟著讀書會的讀書計畫進行,讀書會的讀書計畫是我依二試配分大致安排的,至於每周進度細節,則由各負責該科目的人規劃,我們讀書會詳細進度的圖片放在medium上,原則上只要跟著進度走,所有考科全部範圍幾乎都會讀到。
我們固定每週六晚上線上讀書會,原則上一週要讀兩個科目(後期有變三科),而負責該科目的人會在週三之前把題目(一科五題)放上雲端,各自利用週間空檔練筆,等到週六晚上負責該科目的人會帶解題,有時候也會補充最近的憲判字、近期實務判決和學者文章。
我大多會督促自己跟著讀書會進度走,但幾乎沒有實際練筆,只會練開標跟每題架構,我蠻後悔沒有實際練筆,非常建議要練筆!前陣子律訓聽到幾位有去參加解題班的同學,他們因為週週練筆,上考場看到各種題目都臨危不亂,有練筆的考生,不管是時間分配、面對考題的心態還是解題技巧,一定都遠勝於其他考生,也有聽到同學說他們一考完就覺得今年應該會上,因為平常都有在解題,內心踏實很多,也大概知道自己寫的好不好,所以每週至少練一次筆絕對有大幅幫助。
● 備考書籍/函授/資源
1. 書籍
我是那種能不買書就不買的人,我覺得與其買一堆書每本都大概讀過,不如把手上現有的幾本書好好讀懂讀透,也認為這是更適合我的讀書方式,因此我堅守一科一(少)本書主義,不僅省錢又可以把筆記都寫在同一本書上。基本上每科我都會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解題書(除非像保險法、海商法這些小科目,我就只讀解題書),同時也會搭配閱讀前一年度的總複習講義,因為考前幾天我只會翻總複習講義,也習慣把筆記記在總複習講義上。
📚書單請見下方:
A. 刑法
周易的司律二試刑法解題書
連芯 讀家二試總複習講義
B. 刑事訴訟法
伊谷 80/20法則刑事訴訟法(上/下)
Jango 刑事訴訟法題型破解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實例解析
Jango 讀家二試總複習講義
C. 民法
a. 債編
賴川 財產法爭點地圖
賴川 讀家二試總複習講義
b. 物權編
張璐的物權法有聲解題書
c. 親屬
HIRO 身分法爭點整理
D. 民事訴訟法
喬律師 民事訴訟法(上/下)
喬律師 民事訴訟法解題書
勝平&瑞希 爭點HERE 民事訴訟法(來不及讀,但聽說這本很不錯)
E. 家事事件法
喬律師 家事事件法焦點掃描 (來不及讀完,只讀後面考古題)
F. 行政法
程樂.于歆行政法體系書
鍾禾 讀家二試總複習講義
G. 憲法
歐律師 憲法爭點解讀
歐律師 憲法解題書
鍾禾 讀家二試總複習講義
H. 公司法
齊軒 公司法題型破解
陳楓 讀享二試總複習講義
崴律師、翔律師 考點直擊新公司法爭點解讀(只讀一部分,但聽說這本很不錯)
I. 證交法
黃程國、里昂證券交易法題型破解
陳楓 讀享二試總複習講義
J. 保險法
高宇 保險法解題書
K. 海商法&海洋法 (海洋法完全沒讀)
辛律師 海商法爭點解讀(大推,讀完後第二次考二試多快20分)
2. 線上資源
因為書籍大多都蠻舊的,我也會去閱讀憲判字和近期實務判決,有蠻多補習班在YouTube頻道或是臉書講解憲判字或實務判決,大家可以找一兩個追蹤,偶爾不想讀書時,透過看影片或是瀏覽老師們濃縮的判決摘要補充這些新的實務見解。
3. 讀書會
讀書會的大家有看到新的實務判決、學者文章,就會分享到讀書會群組,也會互相分享考試的資訊,有問題也會丟到群組發問。
讀書會進度除了督促著我不要懈怠之外,也因為有人一起奮鬥而非孤軍奮戰的感覺讓我備感欣慰,我們總是在讀書會後一起大吐苦水,再彼此加油打氣,信心喊話今年要一起上榜!很幸運能找到一群好戰友度過備考時期。
4. 函授
之前曾買過全修班,但幾乎沒什麼看,覺得聽課太花時間,我後來比較喜歡讀教科書後再讀解題書並針對爭點複習的方式。至於總複習,我蠻推薦買二試總複習的,不僅可以快速掃過各科重要爭點,也可以複習到最新實務判決和學者文章。
● 結語
1. 為什麼要準備考試?
真心佩服那些不知道為什麼要考司律但還能上榜的人。對我而言,如果備考的理由不夠充分,或是根本不曉得自己為什麼要考律師,我一定無法全心備考,然後年年落榜。
原本在律所擔任法務的我,工作內容其實跟律師沒什麼兩樣,只差在沒有去開庭,當時70%工作時間都在處理非訟,另外30%的時間處理訴訟,因此不管是審合約、出法律意見書、撰擬遺囑、處理外人投資以及基礎的商工登記,還有寫訴狀都有接觸。覺得我如果有辦法勝任律師的工作,那怎麼會考不上律師呢?
而且法務在律所的薪水實在好低,覺得太不公平,薪水竟然只因為有牌無牌而差很大,此外,撇除職業頭銜,我對法律是有熱忱的,既然將來有可能從業一輩子,不想因為沒有律師資格而無法從事某領域或進入之較具規模的律所工作,因此決心考取律師。
2. 尋找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式&步調
在參考別人的心得文時,不建議直接套用別人的備考方式,因為別人的讀書方式不一定適合你,每個人對於壓力的耐受力也不同。
至於是否要邊工作邊備考呢?我覺得還是要看你能不能夠適應全職備考的生活,以及經濟是否允許。我的讀書會戰友們,一位是全職考生,另一位是研究生,而我是邊工作邊備考,我們最後都考上了,這題沒有 one-size-fits-all的答案,但相信你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備考模式。
3.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或獎勵方式
我是個典型E人,透過跟他人互動可以被充電,因此備考期間除了跟室友聊天之外,常常跟好友和家人打電話,有時候一聊就是一、二個小時,也會跟教會姊妹們線上小組,一起聊天、禱告,講完電話總能開心的上床睡覺,迎接隔天的工作/備考生活。
2023年9月(也就是考二試前一個月)我甚至去聽Kodaline演唱會,上次Kodaline來台灣已經是五年前,我告訴自己這次絕對不能錯過!去演唱會前也會覺得當晚無法讀書而加緊念書,去完演唱會後也因為被充電讀書更有效率。
記得2023年考二試前一天跟朋友講電話,他跟我說今天就好好複習,複習完就好好休息,妳絕對會上榜的,我笑著落淚,覺得百感交集,一方面很擔心讓自己也讓身邊的人失望,另一方面覺得非常感動,我都不相信自己會上榜了,為什麼身邊的人卻能對我信心滿滿,一路上經歷過很多次低潮,講電話講到哭是備考日常,但每每因著滿滿的愛而有能量繼續往前邁進。覺得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跟獎勵很重要,不僅讓乏味的備考生活得以持續,也能感受到身邊的人的關心,滿血復活後繼續備考。
4. 備考以外的人生
那些將全部時間心力投注在備考的人,他們破釜沉舟的決心、孤注一擲的勇氣,我十分佩服。但對我來說,備考不是我全部的人生,備考時我還是儘量固定時間運動,還是會看喜歡的劇、聽喜歡的廣播學習英文、和朋友傳訊息聊天、跟教會姊妹線上禱告、周末去教會或是參加線上主日,我並不是在吹噓自己多會分配時間,是因為我知道我如果放棄這些事,我備考時不會快樂,不快樂的結果就是效率低落,而且在面對落榜時,我肯定會崩潰萬分,因為我放棄太多我原本熱愛的事去準備考試。
我了解當你真心渴望達成某件事時,不可能不排除萬難或是犧牲其他事去努力達成目標,也不可能不害怕失敗,在面對失敗時也不可能不受傷,但與此同時,你仍然可以選擇繼續從事你真正熱愛的事(當然前提是不會佔據你太多心力跟時間),備考固然重要,但沒有重要到需要完全放棄備考以外的人生,更沒有重要到忽視身心靈的健康。
5. 考上律師不是人生的終點;沒考上亦然
很多人會說考上後執業比備考更加痛苦,這點我倒是沒有共鳴,也許是因為考上前我就在擔任法務了,對於執業的樣貌已經熟悉。但執業過程絕對不容易,我覺得律師這個行業工作內容重複性相對低,總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精進,這是律師行業的壓力源,也是他有趣的地方。
至於落榜的各位,沒事的,落榜又怎樣呢?錄取率也就9%左右,落榜的人大有人在,如果還想再考,先休息一段時間,檢討落榜的原因,接著重拾信心再次備考,你還有機會,這不是人生的終點。
6. 停損點
我記得2023年考完試時,我告訴我自己我無法再經歷一次了,我想如果我2023年真的落榜了,我應該會願意再努力一次,但真的是最後一次了,備考生活十分痛苦,好多事情被迫犧牲、被迫停擺,情緒起伏宛如雲霄飛車,上一秒正能量滿滿的啟動讀書模式,下一秒懷疑自己到無法靜下心念書,考一試時跟時間賽跑狂寫300題題目,考二試時兩天分別要坐在考場各12小時、各狂寫答案8小時,那種痛苦經歷過的肯定都懂。
再努力很累,但說放棄更難,當你落榜次數漸增,你的沉沒成本(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也跟著越來越高,希望你每次去應考,是因著對法律的熱愛還有秉持將來能以律師身分執業的初衷,而不是因為沉沒成本太高而不甘放棄。
人生很長,四年或是更短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個學位,如果對法律沒有十足的熱愛,現在就放棄或是轉換跑道你並沒損失太多,嘗試過了也釐清自己不適合法律這條路,讀過的書仍然是你的養分,這些能力到任何一個領域多少都能成為助力。
我相信上帝對每個人都有祂的美好計劃,成為律師沒有比較高貴,真正令人嚮往的是快樂的走在心之所向的道路中。如果認真備考過好幾年,但每每鎩羽而歸,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當律師,先對自己誠實,才有辦法對自己負責。
● 後記
感謝認真把這篇落落長文章讀完的各位,希望能帶給你們一些些幫助,有任何問題或是希望我進一步分享的,歡迎在這或是Medium上留言,我會回覆的。之後也會在我的medium分享我的執業生活、生活見聞,有興趣的歡迎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