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材料所考研心得😧😧🫣
國立中興大學
1. 背景
台中四中鵝大學材料系,系排57.4%,有補習,有加實驗室但只做super easy的實驗,大一大二參加和辦了一些活動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讀書,想要分享自己的考研之路可以讓學弟妹少走點彎路
📍清材:正取
理工測驗一(普物普化):61.50
理工測驗二(材熱) :49.00
理工測驗三(材科) :107.00
資料審查 :80.00(多益880)
📍成材:正取2X
物理化學:69.00
材料熱力學:58.00
材料科學:49.00
英文:62.00
📍中山:過一階沒去面試(選考熱力)
📍台科:備1X
審查:81.88
熱力學:60.00
材料導論:67.00
2. 讀了哪些:
補習班:我是在二升三暑假報名補習班,就是材料所幾乎都在補的那間,材熱、材科、物冶、題庫(含普化)都有看完,普物完全放掉。
教科書:Smith只讀一點,習題完全沒寫,Gaskell有寫後面習題,太難太複雜就跳過
考古:清工10年(材熱)、成大20年(材熱材科普化)、清材96-90(材熱)、台科10年(材熱材科)、
3. 進度安排:
二升三暑假:報補習班,看一點點材熱(超級一點點
大三上:繼續玩繼續混(做了一點點專題)、看一點點材熱
五月:開始認真尻熱力進度,暑假前看完熱力
七八月:尻材科,補習班開始有熱力小考,照著進度複習材熱,當作材熱第一次複習
九月上半:複習材科金屬的部分,尤其是差排和各種缺陷
九月下半:開始尻物冶,先從第20堂擴散
十月-十一月中:上前面1-19堂,再來就是固化析出退火碳鋼破壞雙晶投影(這是我看的順序),然後中途自己擠出時間複習電子材料、陶瓷、結晶學、前面近代物理的地方
十一中-十二月初:看完去年材科題庫(介電、磁性材料)、去年材熱題庫
十二月初-一月中:開始刷熱力題庫,到補習班看今年的題庫班,因為熱力都是檢討題目,所以會先自己先完再去看,材科則是完全聽李大神講解。
一月中-一月底:爆刷一波成大選擇題(可以建立一些信心)+讀一下普化題目
二月初-考前:讀材科筆記不熟的地方(介電、磁性、、各種陶瓷結構)、熱力錯題本
4. 其他
考古一開始先練手寫題,因為練手寫題比較可以學到東西,雖然剛開始心態都會炸裂但再縫回去就沒事,補習班熱力模考和小考我都有去考,但就很爛,不過就當作參考,也可以順便知道自己在這些競爭者中程度相對如何。
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天資聰穎,只有讀熟筆記或教科書就要應付考試其實不太夠,應該在考前一個半月~一個月空出大量的時間爆刷題目(考古),尤其是熱力,需要靠題目思考怎麼下筆,這題在考什麼觀念,順便檢查哪些地方很不熟,什麼證明沒有記熟,例如:我寫熱力考古遇到統計熱力的題目就是很卡,甚至不知道怎麼下筆,但多寫後來就覺得題目都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慢慢就得心應手了。至於材科和物冶的部分我是只有讀筆記和剩下半個月寫成大台科的材科,因為光比較要讀完就挺吃力的了。
以上是我實際讀書安排的大概,但考完試後覺得這樣的方式和現在的出題趨勢不太符合,因為現在台大也能改書審,清成又考選擇,而且多少會有點防備補習班學生,所以我覺得應該要把讀物理冶金讀時間拿去讀熟Smith還有刷爆後面習題,因為清大會從裡面出,還有普物普化也是正取的關鍵,一定要讀!!!不可以放掉,所以考材料所需不需要補習,我個人認為不是必要,補習只是讓自己吸收知識可以比較有系統、比較快,但是可是方向不見得會照著補習班走,不過補習還是可以學到很多材料的知識,但就取決於個人,但是真心感謝李大神,(應該算是我材料的啟蒙導師)
然後一定要做點專題,不用到非常大專生計劃那種程度,但至少要有東西出來可以放,因為找教授ㄧ定會用到,通常教授們都不太喜歡實驗室小白,如果現在是大一大二的可以多參加活動豐富簡歷(系學會、社團、營隊幹部都可,甚至可以當個會長或總召),不然到時候做簡歷會真的不知道可以放些甚麼而且再和教授面談的時候他們才有東西可以問。而且頂大教授可能和自己專題教授有點認識所以看到你的信後也許會稍微問一下你的專題教授你這個人如何XD!
至於其他書審的學校我就是抱持著一個丟身體健康的想法,丟了交材甲和清工丙,但就是備天邊,反正簡歷和自傳研究計劃等和證明資料就整理起來放,找教授的時候整理一下就可以用了。
5. 找教授:
成大和清大一定都會偷跑,今年清大就很誇張的跑了好幾天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雖然一開始志在清大,但由於成大較先放榜所以先寄了成大教授(當天馬上寄)然後花了一天時間把成大有興趣的教授面談完後來就把重心放到清大了,我寫信就是海投,只是稍微改一下教授的研究領域,對我覺得我比較幸運的是我遇到的教授都有回信,所以開始每天起床就是殺到清大跟教授面談,如果是正取相對選擇可以稍微多一點,建議可以面談多幾個教授,除了是教授在選人同時也是我們再選教授,可以在放榜前幾天去敲實驗室學長姐的門,只要有禮貌學長姐們都是有問必答(非常感謝),通常第一週就要開始把自己選擇的範圍縮小,鎖定2-3個最想去的實驗室,第一次和教授面談完後(不論團體或個人)都可以晚上回家寄一封信表達自己真的很想進這個實驗室,對這個研究領域很有興趣扒拉扒拉的,通常有機會教授會面第二次然後就看教授要不要選你了,我個人覺得面談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現出積極心,最好是讀一下近幾年實驗室想關paper 1-2篇,展現你真的對這領域很有興趣,如果教授問說你的未來規劃是什麼(我覺得這是魔王題)千萬避開「畢業後去台🐔⚡️」這個回答,因為不是每個教授都贊成學生去台積,如果遇到第一次面談是很多人的團體面談,不論5人、10人或20人以上最好是提問時間問出幾個問題(但先自己判斷這個問題是不是白癡問題)可以讓教授對你有印象(別忘了在問問題前要先自我介紹來自哪叫什麼名),如果不太會寫正式的信件給教授或是需要用英文可以把需求告訴CharGPT他會幫你。
6. 講點雞湯:
考研之路很漫長,很容易讀到懷疑人生,心態炸裂,很正常,反正老話一句「炸了,再修」就可以繼續前進了,可以找一點讀書夥伴,或是會一起出現在自習室或圖書館的朋一起,平常吃飯的時候會休息時可以交換資訊或是一起抱怨,這種長期準備的考試最忌諱一開始衝太快,到後面容易沒力,很可怕,反正只要維持好作息,安排固定的讀書時間和記得休息,至於找教授的部分可以先不用想這麼遠,只要努力擠到正取名單上就好,穩住心態照自己的節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金榜題名,找到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