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面部饅化#脂肪填充後遺症
近期朋友都有跟我一樣都有補脂後的困擾,而且很多都是填充脂肪後的2-3年後才發現愈來愈發腫漲,不知如何是好!最困擾的是笑的時候看起來很像奪魂鋸😭眼下鼓ㄧ包
還有整個臉很厚重有巫婆感
還好現在終於找到醫生幫我改善了
分享如果有考慮脂肪填充的朋友
可以好好考慮看看
不要走我們走過的路🥲
脂肪填充術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確實有一些常見的風險和影響。以下是一些專業分析:
1. **吸收率**:移植或注射後的脂肪有一部份會被自體吸收(大約3-7成),而在填補或注射後的三個月左右,約有50%-70%會存活下來,所以通常注射的脂肪量會超過實際所需要的量,大概為正常值的1.5-2倍,以期彌補手術後三個月期間3-7成的吸收率。
2. ** 出現硬塊或不均**:當脂肪組織的細胞死亡或再生不良時,填充地方會出現硬塊或不均勻的狀況。這通常是由於血供不足或不當填充造成的。
3. ** 饅化現象**:饅化是中國那邊的用語,饅化正式的名稱,其實叫「Overfilled syndrome」,也就是過度填充症候群。
4. **感染風險**:任何手術都有感染的風險,脂肪填充也不例外。感染可能會導致炎症或更嚴重的併發症,影響恢復。
5. **過敏反應**:有些人可能對脂肪注射中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導致腫脹、紅腫或其他不適。
5. **心理影響**:對於追求美的期望,如果術後效果不如預期,可能會導致心理上的失落或焦慮。
面部填補脂肪80%都會饅化
主要兩個原因
1.脂肪存活率不確定性
(自體脂肪不是填多少就能存活多少)
很多醫生為了達到填充效果,都會填的過於飽滿,結果脂肪存活率過高,就會腫脹饅化
2.脂肪存活後不易消失
面部填充的脂肪大多從大腿或腹部抽出來的,脂肪顆粒比較大,一旦胖,膨脹感也特別明顯厚重。即使減肥也不易改變。也會隨著體重增加愈來愈饅化
脂肪饅化的修復很多人都覺得做臉部抽脂就好,結果抽完臉上凹凹凸凸,皮膚鬆垮下垂
因為傳統抽脂就是吸脂針在皮下,不斷進行抽插,很容易把脂肪和筋膜一起抽出來,筋膜對我們的面部有很強的支撐和收緊作用,一旦破壞面部就會鬆弛下垂皮肉分離
建議做完減法再做收緊貼合再做加固支撐(讓被撐大的組織腔隙從而收緊)
建議在考慮脂肪填充之前,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和建議,並了解所有可能的風險與預期結果。醫師的技術、術後護理和個人的體質也會影響填充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