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地方繼續抽,讚啦讚啦吱吱吱,藍頭時隔幾個月第二次發,希望這次不要再被炎上

逢甲大學
Recap
逢甲禁菸區撤除後,學校真的變得更清新、更健康了嗎?還是只是讓吸菸的人「不演了」,直接換個地方繼續抽?現在的情況根本不是讓校園環境變好,反而是讓菸味無處不在,廁所成了新的吸菸室,樓梯口成了新的菸味集散地。以前有吸菸區的時候,至少這些人還會乖乖去固定點抽,現在倒好,全面禁菸的結果,就是讓他們躲起來抽,學校真的有更健康嗎? 籃球場附近的廁所,原本就不是什麼乾淨的地方,現在還變成吸菸室,走進去的不是被尿味燻到,就是被菸味嗆到,這到底是來運動的,還是來吸二手菸的?更誇張的是,連樓梯口、甚至星巴克旁邊的人行道,也變成了邊走邊抽的地帶,這樣的環境,是不是有礙觀瞻?逢甲是什麼,「吸菸學校」嗎?學校撤掉吸菸區,不是問題,問題是撤了之後,沒有任何配套措施。只是一紙禁令,就以為能讓人不抽了?結果只是讓這些人「分散到更難管的地方」,現在反而更難管理,菸害無孔不入,這真的叫「改善環境」嗎? 學校說是全面禁菸,結果學生打電話去校安中心舉報抽菸,校方不先處理,反而先問舉報人是「哪個系的」,這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追究舉報人的身分?這種處理方式根本就是讓人不敢舉報,甚至變相鼓勵違規抽菸的人繼續囂張,證明學校根本沒有認真執行禁菸政策,只是在表面上喊口號,實際上不願意真正管理,違規的照樣違規,舉報的還要被盤問。如果連最基本的執法態度都這麼消極,學校的「全面禁菸」還有任何意義嗎?舉報違規抽菸,學校應該要有匿名舉報機制,確保舉報人不被刁難,而不是第一時間先問「你哪個系的」。校安單位到底有沒有在巡查?還是只是象徵性地走一圈?廁所、樓梯間、運動場這些高風險區域,學校有確實巡邏嗎?還是只是在禁菸令發布之後,就當作問題不存在了? 日本的做法是直接蓋一個玻璃吸菸室,讓抽菸的人統統進去裡面,自己吸自己的,不要讓路人吸二手菸。台灣的政策是「禁菸」,但不等於「沒對策」,問題是逢甲有什麼對策?逢甲的菸害防制要點還是2009年的版本,距離現在15年,這段期間政府對於菸害防制的規範不斷修正,逢甲有跟上嗎?撤掉吸菸區,不該只是表面上的政策改變,而是要讓環境真的變好,逢甲做到了嗎? 有些人說:「那你為什麼不敢直接去阻止他們,只敢在網路上瞎逼逼?」很簡單,如果這種事都要靠一般學生自己去當糾察隊,那要執法單位幹嘛?學校制定政策,不是來做樣子的,既然敢公告「全面禁菸」,就該有相應的執行力,而不是只發一紙命令,然後讓所有學生自己面對違規者。如果今天路上有人闖紅燈,是不是也要每個人自己上去攔?如果有人違法竊盜,是不是也要自己上去制止?執法本來就是應該由相關單位負責,而不是讓守法的人去冒險,結果違規的人反而可以理直氣壯,這才是最大的荒謬。 說實話的,我們能做的事情只是把這些事情不斷陳情,希望學校能夠看見,看見了之後能夠改變,而不是只會花幾億幹共善樓,為了自己的政績好看,學校的意義不在此。教育的價值,不是在一棟又一棟的建築上,而是在學生的學習環境與校園品質上。當學校寧願砸大錢搞建設,卻不願意解決實際影響學生生活的問題,那這樣的政策,到底是為了誰服務的? 我知道,撤除禁菸區是政府的政策,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難道我們就不管了嗎?學校有沒有可能提出更好的管理方式,而不是放任菸味滿天飛?還是說,等哪一天教育部直接下一道命令,規定私立大學學費要跟公立大學一樣,學校就會默不吭聲乖乖照辦,而不是把少收的學費灌到雜費裡?學校對於某些事情的應變能力很好,為了經營考量,學費結構能調整得漂漂亮亮,但對於學生真正反映的問題,卻總是消極以對。撤除吸菸區的問題,不是單純的「政府政策」,而是學校是否有能力去落實管理、確保校園環境真的變好。禁菸不是問題,問題是執行力。 逢甲大學是教育機構,不是什麼「神聖不可批評」的地方。如果政策執行不當,導致問題惡化,為什麼不能檢討?學校要嘛拿出有效的執行辦法,要嘛就承認根本沒準備好,別搞得好像「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但事實上問題比以前更嚴重。撤掉吸菸區,不該只是為了數字上的「全面禁菸」,而是要真正讓學校環境改善。如果學校的「禁菸」只是放任違規,讓原本該被管制的菸害更加擴散,那這根本不叫政策,這叫失職。 最後,這就像是把馬路上的紅綠燈拆掉,然後對所有駕駛說:「大家都要遵守交通規則,請自律,不要闖紅燈。」但現實是,沒有紅綠燈,還會有人乖乖等嗎?還是說,當學校看到有人闖紅燈,卻選擇裝作沒看見,只會說:「我們已經有訂規則了,剩下的就是大家的自覺。」這種管理方式,和開放式的自助餐有什麼兩樣?擺滿了食物,卻不控制秩序,最後變成先到先搶,強者橫行,弱者只能忍受。撤掉吸菸區卻沒有對策,就像關掉公廁卻不提供流動廁所,問題不會消失,只是換個地方更難管而已。如果這種政策能叫做有效,那是不是哪一天學校覺得垃圾桶很難管理,就乾脆全校撤光,然後說:「請大家愛惜環境,不要亂丟垃圾」?這根本就是逃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Like
12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