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bit 遭駭,40 萬枚 ETH 被盜——加密世界的信任危機

2025 年 2 月 21 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捲了加密貨幣世界。全球知名交易所 Bybit 遭遇駭客攻擊,40 萬枚以太幣(ETH) 在瞬間被轉移至未知的錢包,金額高達 14.6 億美元。這不只是一次數字貨幣的盜竊案,更是一場對投資者信任的重擊。 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駭客利用偽裝的 Safe 錢包界面,成功欺騙了負責多重簽名的管理者,取得 Bybit 冷錢包的控制權。這意味著,這不單純是技術漏洞,而是一場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的勝利——人性成了駭客最強的武器。當所有人都信任那個「熟悉的界面」時,資金已悄無聲息地流向黑暗世界。 「資金安全,請放心」——但我們還能放心嗎? Bybit 執行長 Ben Zhou 迅速發聲安撫市場,強調 其他冷錢包仍然安全,提現業務照常運行,並承諾即使無法追回資金,也 有能力承擔損失,客戶資產仍然 1:1 準備。這番話固然令人安心,但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次事件無疑留下了難以抹滅的陰影。 這不是加密貨幣史上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樣的攻擊。從 Mt. Gox 到 FTX,無數投資者曾經滿懷信心地託付自己的資產,卻在一夕之間變得一無所有。這場交易所的「信任遊戲」,究竟還能撐多久? 信任的代價,誰來買單? 這次攻擊不只是對 Bybit 的衝擊,更是對整個 加密貨幣產業信譽 的挑戰。每一次駭客得手,都是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夢想的一次嘲諷。當資金動輒數億美元,當「冷錢包」都無法成為絕對安全的堡壘,普通投資者還能相信什麼? 也許,這次事件之後,人們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資產安全。熱錢包、冷錢包、多重簽名、智能合約,每一層安全防護背後,仍然藏著無數未知的風險。 加密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更小的風險。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攻防戰,駭客不會停止,交易所也不能鬆懈。而對於投資者而言,每一次事件都是一堂昂貴的課——在這個世界,信任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
Like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