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咖啡館沒教你的事!美食2019年3月22日 15:42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 平常可能不太喝咖啡, 但是有時候跟朋友約咖啡店, 覺得還是喝杯咖啡好了。 然後很多人看到Menu上一堆名稱, 可能只懂「拿鐵、美式黑咖啡」是什麼… 所以每次都點同樣的東西喝。 可是!很雷的是…就算點相同東西, 只要換了ㄧ家店常發現不是想像中的那樣!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只是想好好喝杯咖啡啊! 難道咖啡也有分派系嗎😩 其實是我們的飲食文化太多元了, 不同風格的店家會有不一樣的做法, 根據我的觀察會有一些差異的地方。 所以今天就用最常見的幾款咖啡來舉例, 來聊聊它們之間的「差別」&「地雷」, 下次去到咖啡館就更知道怎麼點囉! 1.輕鬆隨和派的「咖啡拿鐵」大家都知道Latte是義大利語的"牛奶",Coffee Latte顧名思義就是咖啡牛奶, 更準確點,像是加濃縮咖啡的調味乳。 - 咖啡常常讓人覺得太苦,不然就太酸, 香甜滑順的牛奶中和了這些強烈的味道, 讓拿鐵成為最熱門的咖啡品項。 - 傳統的咖啡拿鐵容量落在220~250ml之間, (有多大?跟你家飯碗差不多) 後來因為美式連鎖咖啡館的普世, 容量幾乎從中杯360ml起跳,造成臺灣咖啡館的拿鐵從1~2個飯碗的size都有。 所以下次去專業咖啡館點了杯拿鐵, 別再驚訝怎麼會這麼小杯了! - 💡BTW既然都點了最不雷的拿鐵… 表示我們可能是吃不了苦的人QQ 那麼這裏有個分辨味道的方式: - 不同店家的咖啡豆其實有不同的配方, 如果豆子的顏色偏比較深、甚至油亮, 那它會偏向焦糖、巧克力、煙燻的味道, 幾乎沒有酸味,但通常會比較「苦」。 - 如果是焙度比較低、顏色稍微淺的豆子, 會比較偏向堅果、果香、帶微酸, 這樣子喝起來就不會那麼苦了! 所以挑店家的時,不如觀察一下豆子顏色,也可以詢問店家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有些店家甚至會有兩款以上的咖啡豆給客人挑選。 - - 2.簡單純粹的「美式黑咖啡 」它是從Americano翻譯來的, 意思是「美國佬喝的咖啡」。 傳說是美軍到了義大利後, 無法接受小小一杯的濃縮咖啡 , 於是用保力達B套椰奶的概念, 往義式濃縮咖啡裏加熱水, 味道就不那麼濃烈難入口了! Americano 因此得名(義大利語) - 如果不喜歡加了牛奶的咖啡, 喜歡單純享受咖啡味道的人, 就喝美式黑咖啡吧~ 剛才挑豆子的方式也可以套用在這裏。 💡另外澳洲有種類似的黑咖啡叫Long black, 在澳洲小小杯的義式濃縮叫Short Black, 這時候把短杯倒進加了水的長杯裏, 喊一聲Tida之後就變Long Black了, 跟美式咖啡只差別於加水的先後順序。 - - 3.個性鮮明的「卡布奇諾」卡布奇諾是用蒸氣打出厚實的奶泡, 然後跟濃縮咖啡混合在一起, 厚實的奶泡會在杯上長得尖尖的, 像是穿著深褐色長袍&小尖帽的修道院僧侶, 所以用長袍名字Cappuccino來幫它取名了。 - 傳統的“卡布奇諾”用1shot濃縮咖啡(30ml), 倒入偏硬、比較厚實不能拉花的奶泡,容量大概介於150ml跟180ml之間。(拳頭大小) - 然後它根據不同店家有不一樣的做法。 專業咖啡館通常採用傳統尺寸, 然後奶泡改成比傳統的還細緻滑順。 (就不會長得尖尖的,可是口感討喜) 另一些店家常做得跟拿鐵差不多大杯, 然後用上拿鐵兩倍比例的濃縮咖啡液。 反正~不管怎樣, 卡布奇諾的咖啡味一定會比拿鐵來得濃! 甚至一些地方還會灑上肉桂粉增加風味, 所以害怕肉桂的人可以留意一下。 - 4.焦糖瑪奇朵(Caramel Macchiato)感謝B33 幫忙說明🙏 相信有很多人會點「焦糖瑪奇朵」, 但是它跟「瑪奇朵」不一樣哦~ 其實Macchiato原文是汙點的意思, 傳統的瑪奇朵就像左邊那杯, 只是用ㄧ小搓牛奶把濃縮咖啡弄髒而已。 (還有白色把黑色弄髒的道理!?) - 但目前我還沒在國內看過真正的瑪奇朵, 所以我想…除非今天去國外的咖啡館, 不然隨著美式連鎖店的演化潮流, 國內應該只能喝到右邊那杯了! 而且店家還會在咖啡表面淋上焦糖做裝飾, 簡單來說可以當成「焦糖口味的拿鐵」。 (麻煩的是很多一律被簡稱為Macchiato了) - 5.小白咖啡(Flat White)二戰前後很多歐洲人移民到澳洲, 包含一些愛喝濃縮咖啡的義大利人, 所以逐漸形成澳洲獨有的咖啡文化, 產生澳洲人專用的咖啡名稱, "Flat White"就是其中一項。 - 澳洲咖啡裏的"White"就是指牛奶, "Black"則是指黑色的咖啡液。 表示「Flat White」是加了牛奶的義式咖啡。 - 臺灣人給了它一個綽號「小白」, 小白的容量跟卡布奇諾差不多, 大約落在150~200ml, 兩者使用等量的濃縮咖啡液, 差別在Flat white只用蒸氣加熱牛奶, 沒有做出厚厚一層的奶泡, 所以咖啡濃度介於拿鐵跟卡布奇諾之間, 可以把它想像成沒什麼奶泡的卡布奇諾, 如果覺得拿鐵太大杯, 又不想要卡布奇諾的厚實奶泡, 那Flat white會是很好的選擇! - 6. 短笛拿鐵(Piccolo)這個我超愛! Piccolo 是樂器裡面的短笛, 這是種從澳洲紅到全世界的牛奶咖啡, 容量大概是卡布奇諾的一半(90ml), 不用幾口就能爽快的喝完了! 兩者使用等量的濃縮咖啡液, 高濃度的咖啡帶來強烈的口感, 咖啡豆味道的好壞無處可藏, 所以品質在在這裏就很重要了 。 - 7.風味拿鐵 - 「你相信純友誼嗎?」 - 『 這是ㄧ杯純拿鐵 加了點…ㄎㄎ 雖然不純了… 但你可能更愛! 』 - 哈哈 講完幹話了, 這是本人對純友誼的看法🙈 - 回歸正題 是不是發現上面沒有提到「摩卡咖啡」? 其實摩卡咖啡就是巧克力口味的咖啡拿鐵, 額外加東西調味的拿鐵都算是風味拿鐵。 大家一定還有看過榛果、玫瑰拿鐵…等等, 通常就是把果露或糖漿放進拿鐵裡面, 這些口味很適合喜歡甜甜味道的朋友們。 - - 謝謝大家讀到這裏~ 上面這些是比較常見的咖啡類型, 這次都是分享義式咖啡機做的品項, 我猜前面一直看到「濃縮咖啡」 一定有人覺得很問號😂其實前面分享的每一款都是用它來做的, 如果想深入了解,歡迎參考這篇。 - - - 最後,我是愛喝咖~ 愛喝咖啡,也是愛喝(酒)的咖。 - 我會持續紀錄每一支我喝過酒(甚至飲料) 還有分享一些咖啡、茶、酒的小知識, 主要想幫助剛入門的朋友輕鬆選擇。 如果喜歡我的文,歡迎追蹤Instagram我會分享一些關於飲品的實用資訊 一起分享跟討論吧🙌 - - - —————————延伸閱讀—————————下午茶飲料咖啡廳食記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