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邊不是大學社交的終點
2019年9月28日 22:17
大學開學也過一陣子了,想必每個系也差不多迎新完了。
也正是這個時間點,系上的社交圈開始產生了,班上的核心團體開始形成了~
也有一些人開始跟班上的那群核心團體漸行漸遠了
沒錯他們就是今天的主角「系邊」
每到這個時期各大校版就會出現很多系邊文,然後下面開始出現同路人互相取暖,出現學長姐說自己一個人也過得很好的安慰留言,甚至出現酸民開始檢討系邊是自身問題。
然而卻也有一群人,他們同樣是系邊但他們沒有走進這樣的循環,他們大學四年同樣過得十分精彩。
而我就是那群人當中的一個!
剛畢業沒多久就分享我個人的經驗給大家參考看看~
/
故事就從遙遠的大一說起吧
我大一剛開學的時候也是滿心期待的認識班上的同學努力成為班上最活躍的那群人之一,甚至有學長及同學認為我未來有潛力成為系上的系會長。
我們一起夜唱、一起逛夜市、一起夜衝出遊,好像一切就會這樣繼續下去...
但事情卻在迎新宿營結束後出現了變質,不知道是不是跟一群不是核心人物的同學分到比較低調的學長姐帶的小隊,還是跟哪個學長八字不合他們要帶一群一起飛的學弟就偏偏沒找上你,誰知道?
有時候事情的發展根本就不需要原因。
等到宿營結束原本班上社交圈的結構整個變了,原本包含我在內的三個掌握話語權的同學開始帶不動風向,揪團不再由我們發起,也慢慢不會優先問我參不參加,直到根本不問我們。
直白的說吧,我失勢了,這個說法既諷刺又貼切...
誰去補上那些位置呢?原來是前面說的那群學長帶著起飛的同學們啊。
總之我變成系邊了,故事也進入主線劇情了。
一開始我也曾經歷探究原因、努力挽回到認為被誤會、然後忿恨不平、憤世嫉俗。(慶幸我還有室友,也慶幸我沒有因為他們沒加入當初的核心就不與他們往來,所以做報告還有人能一起,至今關係都還不錯)
然而就在某天我想起友會的學長在line群組的邀請文,我覺得既然班上的社交領土已經劃分好了而我也沒有國籍,不如就移民吧!
於是我刻意經過了友會社團招募成員的攤位,學長姐也如計畫般的上前招呼搭訕,然後我就順利的找到了棲身之處了,我開始參加活動更藉由認識的朋友牽線進入了學生會,在社團學生會兩頭跑。
從參加活動到參與籌備甚至成為活動總召,認識了各系的系會長,各個社團的朋友,甚至外校學生會的幹部(後來變成我女友,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後來系上要辦活動也開始來找我幫忙找我指導,最後我從進校門到走進教室的路程中要不遇到認識的人跟我打招呼都很難。
這段過程中慢慢的我不僅累積了人脈、豐富了閒暇時間的生活,更學習到了很多課外的技能和知識,看事情的角度與高度也不一樣了。
我甚至很感激大一成為系邊而讓我後來能有機會認識更多的人。
到了最後大四畢業旅行一起出國玩的也不是同系的而是社團的朋友。
/
一直到後來我跟班上的關係始終是點頭之交的模式,下課不是一個人做自己的事就是去忙社團的事。
儘管我在不知情的同學眼中可能就是個孤僻的系邊,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生活過得是豐富的是精彩的那就好了吧~
所以如果你現在大一或大二,而你剛好是系邊,不妨試試去參加社團,相信你/妳的大學生活也能走出不一樣的路吧~
/
好了學長故事講完了,要去整理行李明天準備收假回營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