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政大國貿(財管組)/成大財金/中央財金/中興財金(考試+推甄錄取心得)
4月8日 22:10
有鑑於準備研究所期間在板上找到許多有用的資訊及幫助,因此自己也來回饋一篇給下一屆的學弟妹們。(第一次發文,排版很爛請見諒,文章非常長,我盡量把我記得的都寫出來)
一、背景:
1.中字企管(應屆)
2.成績:系排4.7%
3.語言檢定:多益810
4.金融證照:高業
5.經歷:社團幹部、數位學伴、還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活動
二、考研動機:
考研究所就是為了能有好工作,我高中就很確定自己未來想做證券投資方面的工作,學測6個志願有5個都填財金系,但最後卻意外靠繁星上了企管,不過那時沒有太在意,也不想考指考,覺得反正金融業很多工作都要求碩士學歷,研究所再考回財金所就好了,大學也可以多體驗一下企管的課程。所以考財金所一直在我的生涯規畫當中,因此在校成績也沒有太擺爛。
三、結果:
※考試的部分我只報了台政交3間共4個系所,由於11月就決定停損,沒碰財管了,財管基本上是裸考,台政財金所我是完全不抱希望,單純以練筆的心態去考,我想各位看政大金融財管的分數可以理解^ˍ^,不過運氣好進口試也是蠻意外的。
※金融跟國貿面試撞到,而且都不給改時間,評估後覺得自己應該是壓線進金融口試(那時還不知道筆試成績),且自身背景面試八成也會被打很低分,於是當天決定放棄金融口試
四、用書:
提綱挈領學統計
統計700題
運籌帷幄學財管
個經魔法書
總經魔法書
五、讀書規劃:
三上
一開始的目標是準備財金所,我正課是上雲端的,所以時間都是自己規劃,大約大三下開始看財管(因為學校剛好也在教財管),只是這個時候還沒有危機意識,讀書就是看心情,一周大約只花12個小時在看財管,結果整個學期過去了只看到運籌第10章結束。
大三寒假
寒假開始看統計,又逢疫情爆發,多放了兩周的寒假,就趁那段時間把機率論反覆唸熟,把提綱ANOVA前的章節都唸過一遍,題目也仔細掃過,最重要的是把統計老師”貝塔的阿法次方嘎瑪阿法”、”築夢的過程才是夢想的價值”、”好走的路都是下坡”這些名言佳句謹記在心,對日後考研的心態有莫大的幫助。
三下
開始看個經,配合面授班的進度,並每周去現場小考(我真的從不缺席),這邊強烈建議不論是經濟還是統計,小考都『一定要參加』!!!,逃避小考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和高手同學們的差距,考得差就徹底把考卷檢討一下,並反省自己上一周念書的狀況,修正後下周小考再看看狀況有沒有改善,小考成績參考即可,考得好或差並不代表你到時上考場的結果。這時老師就會開始發很多練習作業,我會盡量每份都寫完,專注在把個經唸好。
暑假
這時是準備考試的精華期,也是我覺得自己實力提升最迅速的期間,每天基本上就是泡在自習室,雖然是上雲端,但我把自己時間規劃的和面授班一樣,經統財三科全部從頭開始重唸,並且每次小考都到現場參加,前期唸的蠻得心應手的,此時努力和報酬成正比,也常常在小考排名的前兩頁就能找到自己的名子,念書蠻有成就感的。
漸漸到了8月底悲劇開始發生了,總經進入到凱因斯,乘數什麼的搞的我好混亂,跟古典的差別我一直都分不清楚,更別說流陷投陷....同時間我又著手開始弄推甄的書審、準備高業的考試,又報了一場多益,財金所三科壓力同時來我真的扛不住,從此我的經濟一蹶不振,一路爛到11月,花了許多時間寫題目複習觀念(但還是沒救起來),外務太多連帶壓縮到其他科念書的時間,於是經統財三科就一起下去,經濟小考排名平均落在200名以後……
四上
這時我的心態已經呈現一個崩潰的狀態,推甄和考試的壓力兩頭燒,推甄書審花了一大堆時間做,最後還做得跟屎一樣,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讀書。每天都沒食慾、夢到落榜睡不好,最慘的是我發現自己開始無法專注,常常盯著書看了好久都沒唸進去,腦袋好像無法運轉的那種感覺,報了多益,但進考場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靜下心思考,閱讀全都用猜的,就這樣白白噴了1600報名費,考完後心態炸裂,憂鬱了好一陣子,也因此去看了醫生,連續吃了將近兩個月的抗焦慮藥,隨著推甄放榜,有保底的學校後,狀況才慢慢緩解,。
11月後
推甄結束後我也開始慢慢調整心態、放下得失心,決定設個停損點,先放棄財管,火力集中在經統計量這三科上,目標校系鎖定政大國貿跟交大資財,接下來就是將經濟撿回來唸,重看雲端課程,整理大觀念筆記,著重在政大交大愛考的單元,反倒是老師題庫班的題目我沒有一本有寫完,更是有好幾本是除了上課筆記外幾乎全部空白,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刷題沒用,而是當你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要最快速提升實力,首要任務應該是將基本觀念讀通,而不是瘋狂刷題,我是抱著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態,畢竟此時經歷了許多次模考,從排名大概知道自己的實力落在哪裡,也因此台大的考古題我幾乎都沒碰,除非是非常基本的題目才會拿來寫,最後交大我寫了10年的考古題,政大寫4年,英文考前一周背背單字,我一直告訴自己沒上大不了唸中央或成大,這兩間都是很不錯的學校,不管考得好或不好,我都盡力了(最主要是讓自己維持平靜的心理狀態上考場)
六、讀書習慣:
※上完課後要馬上複習,在記憶最新的時候搭配課本的文字可以加深印象,另外就是要整理一份自己的筆記,因為我本身不太喜歡做筆記,上課通常不動筆,後來發現唸到後期,要記的內容越來越多後,真的很容易忘記每個章節裡面的小細節,於是在題庫班時才開始整理自己的筆記,這部份建議大家可以及早開始,在衝刺期才能有更多複習的時間。
※小考一定要參加!!這真的非常重要,參加小考、看到排名可以督促自己進步,但不要因為考得好就鬆懈,也不要因為考得差就沮喪,我甚至覺得自己是在考前兩個月才徹底將實力拉起來的,如果是補大X的話,這時應該會有一個統財計量三科全包的老師炯炯有神,帶著微笑與自信,在講台上看著眼神空洞的你,告訴你”永遠來的及”,我每周就是靠著他的心靈雞湯熬過無數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會落榜的夜晚。
※經濟:
老師會給很多作業與練習,如果覺得題目太多,絕對不要硬著頭皮把他都寫完,還是要適當分配時間念其他科,前期我一直追求自己要把作業每題都寫完,但後來發現根本不可能,以財金所來說,通常更愛考填空與計算題(交大資財往年都沒有考選擇題,但今年破天荒出了30分),我的建議是把大觀念搞懂,然後作業選擇題跳題寫,太瑣碎的觀念就跳過,考場上決勝負的絕對不會是這些刁鑽的難題,把基本題搞懂、不丟分才是最重要的。
※統計:
如果你的統計老師是提綱挈領學統計的作者,而且你又好巧不巧把提綱好好念了9~13遍,那我想統計這科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我的話700題機率論的部份只寫0星、1星的題目,2星的跳題寫,然後9~14章統計學的部份每題都寫(總之老師說什麼就照做就對了),念書的時間分配大約是6成念統計(因為還有計量要念),4成念經濟。今年普遍統計都考得不難,真的絕大部分都是基本題,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台大國企乙考了48分的計量,政大國貿則是考了一大堆點估計,一般準備企研所的考生在這些部份可能會比較弱,因此建議目標放台政企研所的考生們,統計最好還是要去報一下計量。
六、面試:
政大國貿(財管組)
每關4分半,固定兩位教授
英文關:
Q:你有沒有什麼想告訴我們?
A:我先問老師我能否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他們說OK,我大概講了40秒被打斷
Q:未來想做什麼工作?
A:法金MA,因為blablabla.....
Q:最想去哪間銀行?
A:我答兆豐,因為公股工作穩定,然後blablabla.....
Q:為什麼不想去花旗這種外資薪水比較高?(我答到一半兩個老師就自己聊起來了,有點聽不太清楚他們講什麼,但反正就是陪笑XD)
Q:在國貿所想學的能力?
結論:這關老師很佛,不會故意刁難,在你講話卡住時還會幫你接話。
中文關1(偏向問動機,且幾乎都是系主任在問問題):
Q:自介兩分鐘(不到一分鐘就被打斷,從自介問問題)
Q:想做什麼工作?
Q:我看你管理、行銷、財務、經濟的課都修很夠,為什麼還想念研究所?我們所有什麼資源?
A:因為想學得更深,還有政大商院的資源....(然後又被打斷)
Q:但是國貿所的課跟你之前修的課很大部分重疊,撇除政大商院的資院,我們系(老師強調)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助你?
(這時我有點慌了,因為沒想到一直被追問,而且這部分我沒做好功課,想了了大概5秒,硬擠出一些理由)
A:因為我認為研究所主要著重在做研究,大學學的是基礎,而且有聽說政大國貿打算推出商情預測系統跟相關學程,我想多學點數據分析的能力blablabla.....
講到一半又被系主任打斷,他說「可是很不幸,商情預測系統是for大學部的耶!」,然後兩個老師就大笑QQ剛好時間到我就被請出去了(有夠尷尬,請大家講出的每句話都要確實查證...)
結論:對系所了解要很深很深,不能略懂而已,因為老師會追問,報考動機要很強烈,讓他們感受到妳為了念國貿所做的準備
中文關2(專業關,其中有一個韓國老師,但他都沒講話):
Q:修過那些財務的課程最有印象?
A:我答財管,因為blablabla...(沒講完就被打斷)
Q:杜邦分析的用途(因為我前一題有提到杜邦分析)
A:把ROE拆解去個別探討公司的獲利能力、資產運用效率blablabla...
Q:杜邦分析每項分別在那些財務報表內?
(當下沒想到會問這麼細,緊張之餘腦袋一片空白,連損益表跟資產負債表的中文都忘了怎麼講...)
A:sales在income statement,然後blablabla....
Q:五階段杜邦分析是怎麼拆解?
A:我回答有聽過但不會,因為學校老師沒有教(老師有點不太高興,說又沒多難怎麼不一起學起來,到這裡另一個韓國老師提醒發問的老師時間快到了,他好像沒注意到時間,所以最後就問了我動機,也沒打斷就讓我講完)
Q:為什麼想念國貿所?
成大財金
四位教授,每關2分45秒
教授1:(中文)
1.企管系為什麼想念財金所?
2.未來研究方向?
3.畢業後想做什麼?
教授2:(中文)
1.企管為什麼想念財金所?
2.未來研究方向?
3.還有申請哪些學校?
4.為什麼選擇成大財金?
教授3:(英文)
1.修過哪些財務課程?
2.最有興趣的是哪一堂?
3.CAPM模型與APT模型的差別?你覺得哪一個解釋能力比較好?
4.APT沒有特定的風險因子,那你要如何找到這些因子?舉例
5.資本結構是什麼?
6.你認為公司舉債是否會提高風險?
教授4:(中文)
1.自我介紹(提到參與的課外活動)
2.數位學伴計畫是什麼?有參加什麼社團嗎?
3.未來研究方向?
4.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
中央財金
團體面試,一次5位進教室,共15分鐘,每題每人回答時間限1分鐘(教授會用碼表計時)
1.為什麼要錄取你?
2.大學做專題的經驗(沒有的話就講課堂上的報告)
3.畢業後想做怎樣的工作?
4.因為是企管系,被多問一題:企管系能負荷財金所的課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