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台大翻譯所筆譯組 應屆榜首備考心得

台大二階終於放榜了!很開心可以在應屆就考上台大翻譯所筆譯組,來分享一下備考的心得給未來考生(((o(*゚▽゚*)o))) 📌 背景 * 110台大外文系在學中/ GPA約4 * 台大中英翻譯學程 * 立x翻譯社實習通過一階試譯,但沒通過二階筆試 * 錄取Engxo翻譯實習生 但因為開學課太多所以最後婉拒 自認英文程度不如同系的其他學生,而且我大一大二都很想要轉到管院的系,但修課之後發現真的沒有興趣也不適合自己,大三接觸系上的必修翻譯課才確信自己對這行的興趣,並申請了翻譯學程。這邊想說的是,只要有確定好自己的志向,不管什麼時候起步都不嫌晚!然後沒有實習或其他很酷炫的經歷也沒有關係! 📌 各科成績 * 英翻中和中文寫作:92 * 中翻英和英文寫作:73 * 筆譯基本議題:87 * 口試:85 * 總分:253.2 正取一(最低正取分數193.8) 📌 練習素材 * 學程的翻譯作業(特別謝謝我遇過的所有老師和教授,老師們不吝給我各種指點並幫助我修改研究計畫,如果沒有修過這些學程的課我可能考不上ಥ_ಥ) * 中英筆譯(著名的小藍,我覺得很適合當中翻英的入門書,精讀完一遍是真的很有用) * 英中筆譯2(小綠) * Economist,隨時看,每天吸收時事和不同領域單字。也常常拿裡面的文章來練英譯中,天下雜誌偶爾會有economist的中譯版,可以對照自己寫的譯文和該中譯版本。(這邊說一下,新聞網和雜誌的譯文不一定是好的,常常會有翻譯腔過重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對照的重點是看自己語義是否偏誤,而不是要完全依照該譯文的style) * 光華雜誌(應該所有考生都知道這個,不贅述了反正很神) * 各種中英網站或追國外娛樂產業(像我很愛看vtuber ,看直播的時候聽或看到不懂的字就馬上查,並加入自己整理的glossary中,我也很愛看reddit這種shitpost網站哈哈哈哈,反正有興趣的都可以!!) * 多看課外書,中英文散文都可以看,也可以多看翻譯文學,並在閱讀過程中思考譯者策略和自身策略的差別。也可以在讀中譯本的時候試著back translation,推測原文大概會長怎樣。 * 台大考古題105-113全寫+一些師、輔考古題 * 自己整理常用字彙表,如附圖:
megapx
我整理了三個檔案共一百多頁,有背起來的大概佔八成,沒有特別分不同領域和EC/CE,反正就是想到任何不會的詞或表達法就寫進去!固定每天花半小時背,很適合不想動腦練習的時刻。 我的弱項是片語和介系詞,練習到最後會發現自己並不一定有辦法完整寫出平常知道意思的片語(可能多一個冠詞或有沒有要加s等等),所以一些看起來很基本的字我還是有寫上去,看到就當作加深印象。 📌 英翻中和中文寫作 我其實蠻意外自己會考到92,今年考題的風格和往年差很多,除了只需要翻部分段落但須看完全文外,還多了許多引用句+口語化的句子,要現場降低register是一大難題。一開始有點適應不良,中間還一度怕寫不完,幸好教授非常仁慈。 第一應該是速度很重要,基本上有寫完就已經贏一半的人了。(尤其今年兩個大題都需要先讀完一大段文章才能作答)這邊要提醒考生的是,筆試的成績本來就很取決於改該科的教授喜歡什麼風格,所以沒人知道具體要採取什麼策略比較好,但accuracy一定是最重要的,除非有些字翻過來真的太不符合中文用法(像今年第一句的influential我翻成著名的而不是有影響力的,frenetic 我翻成緊湊的而不是瘋狂的,雖然我不確定教授喜不喜歡。)也不推薦為了追求style而大改動句子的順序,因為很容易漏譯。 中文寫作近幾年以論說文為主,並以產業本身遇到的難題為出題方向(例如AI、災難翻譯、翻譯與文化研究、翻譯與教育體制、翻譯與性別議題等等),所以平常多看跟翻譯產業相關的新聞,或追蹤教授的臉書多看他們發文,都會很有幫助! 也可以直接大膽抓基本議題讀到的題材來用,今年考性別議題,剛好基本議題有幾頁在講gender,我就將讀到的overt translation和interventionist作為第二小題的例子。 反正只要有基本議題讀到的概念,直接大膽拿來用吧教授會覺得你很認真讀書哈哈哈 📌 中翻英和英文寫作 台大近幾年出題風格以散文翻譯為主,所以平常練習的時候可以多著墨景色、動作、情緒相關的表達法。考試的時候我會先瀏覽一遍全文,進行中文斷句,並把想得到、可能會用到的詞先全部寫上去,然後第二次再來從這些可能的詞裡面挑選答案。 英文作文近幾年則是以summary居多,111、112、114都考summary。通常有兩種作答方式: 1. 全部讀完之後用自己平常的寫作方式重寫一遍,答案和原文長得不像 2. 直接從原文裡面擷取重要素材,稍微paraphrase,改動原文的程度較小 個人認為,雖然題目會寫說請用「自己的話」寫summary,但教授其實比較偏好第二種方式,因為翻譯要看的是擷取資訊的能力!!而且第一種方式寫出來的作文可能會有內容正確但register太低的問題。 我是一個非常不擅長寫摘要的人,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把整篇文章丟到chatgpt裡面叫他幫你寫一份參考,多看幾次就會慢慢抓到作答的方向了! 但不得不說今年題目偏長,我是在很趕的情況下逼出作文的,而且grit好難==我就爛,根本看不懂,走出考場只覺得完蛋要明年再來了,本來這科估60甚至不及格,結果教授意外仁慈⋯⋯ 📌 筆譯基本議題 今年的出題方向和往年較為不同,今年的指定閱讀是一本類似字典的書,逐一介紹翻譯研究會用到的所有術語(而且真的從A開始排欸),頁數是往年的三倍左右(今年約180頁),我一共讀了五遍,並寫了一百多頁的手寫筆記。給大家看一下長怎樣:
基本上我只是把原文全部背下來,超級土法煉鋼,因為我是一個很怕出錯的人,怕誤用一個字就會讓整段論述意思大改(我口試被問了group和community的區別在哪,這才讓我又意識到學術界真的很在意這些nuances,我必須更嚴謹一些才對) 所以我真的只是全部背下來而已(背下來的前提是理解)。 而且去年是全英作答,我很怕今年也是,所以很努力背了一堆可以用的句子,結果今年全中文哈哈哈哈,好幸運! 今年第二部分是考前要先自行準備一篇小論文,現場直接寫上去,就是這麼簡單粗暴哈哈哈,我直接拿大三做過的報告來用,是關於Lefevere意識形態和《動物農莊》翻譯策略,當時報告比較了四本譯本,考試因篇幅限制縮減成兩本,分別為台灣戒嚴時期的譯本和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譯本,探討其中用字和行文風格的差異。不確定未來還會不會有這種題型,但有的話請儘量往文化方向寫,而不是以很linguistic的角度去分析每個句構寫得順不順。 📌 口試 自傳和研究計畫不贅述了,比較personal。講一下口試流程。 口試時間十分鐘,一進去會先進行2-3分鐘自我介紹,所以實際口試時間只有約7分鐘。我被問了三題,都是跟研究計畫有關的。但我認識的朋友們都完全沒被問研究計畫,所以當時我很挫,想說是不是寫太爛才一直被問,但又有人說那是代表教授對我的主題有興趣,反正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所以害我一直很擔心。但口試成績我覺得也就平平,而且今年全中文面試,所以大家成績應該都差不多。(但我有台文系畢業的朋友進去就開始台語面試,因為有教授的研究專長是台文翻譯!) 📌 總結 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榜首,身邊不乏比我更優秀也更努力的人。但很慶幸自己選了翻譯這條路,進入這領域後才發覺選擇適合自己的真的好重要,也謝謝家人和朋友都支持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備考期間的衝勁和努力,持續精進自己,也希望未來在翻譯所能玩得開心並收穫滿滿(*^o^*)
Like
Wow
20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