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淺談護髮(市售)
2016年11月22日 03:36
前言
為何護髮?
頭髮是女人的第二張臉
(所以小弟建議盡量少用油質來保養頭髮)
(文章中會說明為何)
要有好的膚質~才有好的顏質~
要有好的髮質~才有好的氣質~
""好的髮質才能做出好的造型""
「現代髮型之父」---沙宣•維達
按照慣例來點理論
頭髮組成
表皮層👉皮質層👉髓質層
健康頭髮不吸水
🚩表皮層最外圍的叫毛鱗片
"遇鹼張開~遇酸密合"
🚩皮質層
✅這個層很重要
所有的化學反應都在這裡
也是養分進入保養的重點
分隔線--------------------------------------
潤絲=防止頭髮打結
所以下一次洗髮還要潤一次
護髮=以上再加一個修護頭髮的作用
有些可以維持2~3次洗髮都不會糾結
在此統稱護髮乳💘
內含✅
✅整髮成分(界面活性劑)
✅修護成分(動植物翠取)
✅其他 (防腐或香料)
✅水
🎀多劑式護髮
原理都不一樣
請諮詢技術者~專業的都知道
我不知道........店內沒有詳細教學
同行都說蠻猛的效果一級讚
🎀有分免沖式
🎀跟沖水式
一定要看清楚!!!!
❌有些"蛋白質"要是照到日光中👿紫外線👿
變質了會造成頭髮傷害💀
🌎國際標準(走到那都一樣)
👉專業護髮品分級
Tonic------------------------------------保濕滋養
Detangler-----------------------------糾結毛燥
conditioner---------------------------乾燥
treatment------------------------------枯黃易分岔
reconstructor----------嚴重多孔性易斷 枯黃
(大部分產品上標的都是大寫)
Tonic比較少見不在贅述
Detangler 就是潤絲
conditioner 台灣常見做成瞬間或者深層護
Treatment 補蛋白 治療
reconstructor 染燙前後 有重建的效果
📌頭髮跟皮膚一樣
皮膚乾燥的時候
我們都會選擇"保濕"而比較不會選擇"油質"
塗在臉上
頭髮也是~~
🙇我的原因是🙇
有些油質分子比較粗
會附著在頭髮表面而"未吸收像沒洗頭一樣"
但"保濕因子確鮮少出現此原因"
📌摩絡哥油
傳說中(還請各位美髮人多多補充補充)
他是一種"原料"也是"某間廠商已註冊的名稱"
注意仿貨
有些有產品防偽標籤
有的的則有身份證字號
希望大家也對護髮略懂略懂
分隔線-----------------------------------------------
🙌DIY步驟
洗髮精洗淨頭髮
(使毛鱗片微微張開)
(澀澀的就是了 毛鱗片太狂會糾在一起🙌🙌)
此時塗抹護髮乳或潤絲
""梳順頭髮盤起來夾著""
閒閒看個電視~~看看迪卡~~
(頭上包條毛巾避免受寒)
沖個熱水澡
利用水蒸氣幫助吸收
也是不錯的選擇
再來就沖八~~
專業護髮流程(大部分 ~因產品不同操作不同)
頭皮去角質先做(塗在頭皮上搓一搓有顆粒的)
(此階段可有可無 假設有)
一樣先深層洗髮精
(有些內含螯合物可以去重金屬)
"深層洗髮比一般精清潔力強"
"洗兩次"
沖乾淨後包起來在座位上操作
(此時可以要兩根棉花棒掏耳朵)
分層塗抹
通長髮尾都會加強
因為是一根頭髮最受損的地方
然後就是登!登!登!🙌
就叫飛碟
不然就是登!登!登!🙌
這叫大吹或ET 我都叫他烘烘
然後登!登!登!🙌
這叫蒸氣機 我都叫他蒸蒸
或者登!登!登!🙌
這個好幾代了叫霧化器之類的
各有優缺點
但共通點是都能拿來幫助護髮
在我心目中效果越後面越好🙏
約10~15分
沖水~(有點滑滑正常)
吹乾(避免夾電棒)
結束以上🙌
題外話~我舒舒壓
基於業配文一詞
所以小弟不喜歡把產品名稱打出來
但我可以分享如何判斷
但凡事都有例外
有很多事情也是科學無法解釋的
三點了
美髮真的很難熬
今年邁入第六年還未出師
工時長~抽層低
換算成時薪每分每秒不停歇也只有一個便當的錢~
99%的美髮人身心都有不少的傷害
但惟有"這個"才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這個"簡單的幸福
過兩天在討論
對正在迷惘的你也有幫助
(想當初也是有冷氣吹有咩虧才不慎入行)
上一篇淺談洗髮精(市售) - Dcard
淺談市售染髮劑 - Dcard畢竟洗髮精跟千層蛋糕一樣
從種植👉採收👉翠取👉實驗研發
👉運送👉檢驗👉生產👉銷售
不管是不是市售都很辛苦
~~~~~~~~~~~~~~~~~~~~~~~~~~~~
小弟鑽研頭髮
請各位勇於發問討論喔
a頭皮
b即使燙染毛燥未什麼會受損?
c機器介紹
D吃魯肉飯髮型
呃.....有興趣嘛?有興趣請在留言處填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