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桃園石門山

Recap
大年初二,選擇這裡走走春、當作新的一年之開始 許多年不見,發現如今的北登山口、南登山口,外觀都變了 改最多的最屬「北登山口」 由原來的紅色拱門+土路起登點,人工美化成如今,蠻有觀光步道之感 (網路上還搜尋得到紅拱門的北登山口) 北登山口
南登山口
megapx
megapx
昨天的天氣超棒的,應該算是春節期間中最熱、最好的一天! 本以為當天一早會非常多人早出門走春,我也晚到近11點才到達現場,沒想到這個時間點的現場超~級~冷~清 早上近11點,剛抵達時的現場停車場
megapx
午後快三點的戶外免費停車場+收費站內槭林大道 😑滿滿滿的人潮+排隊到不行的汽車車潮
megapx
megapx
megapx
megapx
相較於大溪溪洲山,石門水庫收費站外的免費停車位多好幾倍,石門山爬完山,有時間可以去逛逛這裡知名又非常多的路邊攤、收費站內的槭林大道、石門水庫與大壩,且沿路可通達遊客中心、大溪溪州公園、溪洲山與新溪洲山登山口 要到石門水庫(含登山口),是有公車可達的。以下是舊站牌,有興趣的人可再上網搜尋最新資訊
megapx
megapx
開始進入爬山主題 這是昨天走的路線、走了一圈半、為了撐到走足半天時間: 北登山口上-好漢坡上-清水坑山-太平山-石門山-右景春下-中景春上-南登山口下 若只走一圈且只攻三角點,1.5小時以內就可結束了(以我個人腳程)
[刻意選走的山徑] 平時我是不會錄影的 這回錄下來,是揪團時有人私訊問我:他沒經驗,能走石門山或溪洲山嗎? 我曉得現在的年輕人即使沒爬山,也會玩其它運動,且體能與精力根本像超人 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請別忽視任何一座山與大自然,即使它只是座小山、郊山。 請看看今年春節前後的電視新聞,就報導多少起山難救援事件(上回跟我一同爬山的同伴還巧合是一名消防員) 比起別人告訴你答案,由你自己主動先上網查資料、作好功課與準備、自己評估自己的體況,才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從前帶我的前輩的指導)
最後是gpx記錄 前面影片的片尾,正確總數據要以下面的圖片為準 (單走石門山1圈半是不會上看900的)
megapx
megapx
插曲 原來走石門山也會一路遇上許多早起練爬的登山前輩 走好漢坡就遇到幾位說要再走幾圈的大哥 原在好漢坡中段擦身而過的大姐,結果她像龜兔賽跑般地沿途於好漢坡尾段、景春尾段、石門三角點都超前我:啊!妳怎麼還在這裏!? (大姐雖慢慢走卻很有節奏與完全不喘,我是走比她快很多卻很快就沒力+喘到快岔氣。她來自觀音,固定每週都會來爬石門呢!) 下山時我在石門南登山口遇上剛從石牛下山的山友,當下就決定隔天就算鐵腿也要來爬石牛,結果今天一早起床就發現外頭整片厚白雲,剛出門十分鐘開始飄雨,敗興而歸 (有沒有人要一起走石牛的😑~我心中的缺憾啊)
Like
3
Comment
encourage first comment
Do you have something in mind? Let's post it out and share it with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