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薪水普遍都很慘嗎?我做 9 年行銷還活著噢

Recap
看到了這篇底下的討論,覺得應該滿多想做行銷的朋友,看到了行銷領域的低薪就絕望了吧 ... 在聊聊「做行銷是不是薪水普遍都很慘?」前,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   - 台灣大學國企系畢業,一直都在台北工作 - 2012 - 2013 美商通用磨坊 品牌行銷專員 - 2013 - 2015 德商妮維雅 資深品牌行銷專員 - 2015 - 2017 臺灣吧行銷總監(就是那個 YouTube 頻道臺灣吧) - 2017 到現在,有一間自己創業的行銷公司(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同時經營一個行銷討論社團「社群丼」。   算一算將近有 9 年左右的行銷相關職涯吧,從品牌行銷、自媒體、到現在做代理商(雖然說相對專注在社群行銷上,但其實就是整合行銷代理商),而這幾年也跟很多行銷研究公司、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網紅經紀公司 ... 合作過,可以說絕大部分行銷的相關工作都有接觸。那麼,「行銷」真的很低薪嗎?—   我自己剛入行做外商 FMCG Marketing 年薪大約 $50w ~ $55w(畢竟是約 10 年前,現在 FMCG 外商薪水應該高不少了),創業前年薪大概有 75w ~ 85w,現在薪水因為是創業比較不好說,不過可以說是過去的好幾倍吧。當然,跟很多行業相比肯定不算什麼高薪的工作,但行銷領域薪水真正可怕的是 — 高低落差很大,真的很大。   為什麼?因為要看我們在講的「行銷」,是這廣大行銷領域中的哪個工作類型、以及你自己的等級到哪。如果要很粗略地說 — 外商公司平均薪資大於本土公司、品牌方平均薪資大於代理商。但稍微挖深一點,就會發現其實不盡然是這樣的。關鍵在:你是不是站在發揮價值的位置上。   外商 FMCG Brand Marketing 算是行銷領域偏高薪的(尤其像 P&G、Unilever 這種外商品牌集團),那是因為 FMCG(快速消費品)並不是由 R&D 主導的產業(產品背後的技術不像 3C 那麼複雜),而是由行銷領導的產業,消費者認定的品牌價值是建立在行銷上的,所以這個產業就會把相對高的薪水配置在行銷職位上。   而你能影響的市場越大(有些外商行銷經理需要同時看香港或大中華市場)、能影響的品牌營業額越大 ... 你的薪水上限其實是可以很高的。就算在代理商也是一樣,如果你在為大型品牌提供價值的代理商,那薪水也有機會比只能服務中小企業的代理商高。如果你在一個月廣告投放金額只有幾十萬的電商品牌,絕對薪水會不如在單月投放金額千萬以上的公司。行銷畢竟是進攻型的職位,價值相對容易衡量出來。   而你在行銷領域的等級,也會讓你的薪水有超大落差。(不一定跟年資有關噢,很多頂級行銷人或廣告人都滿年輕的)奧美 AE 薪水確實不高,但要請奧美王牌出手那多半都是鬼神級的預算才請得起。廣告業的基層確實很苦,但要找羅景壬這種等級的導演,口袋絕對要有點深度。因為他們值得 — 行銷的價值可以非常非常高,高到決定一個品牌的崛起與衰亡,但也可以是處理客服私訊(不是說客服不重要噢,是相對影響範圍小)。   這就是行銷迷人但痛苦的地方 — 這座城沒有圍牆,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進來,不像很多其它領域的工作有很高的門檻跟壁壘;但同時這裡的階梯也幾乎沒有盡頭。進來容易,往上爬卻很難。我聽過在台北行銷缺只開 2 萬多月薪的,也聽過光月薪就 20 萬的行銷經理。   所以「行銷」真的很低薪嗎?如果你只是對行銷很有熱情,那很可能真的會被低薪跟高壓消磨完所有熱情。而如果同時你真的有行銷才能,那就算這不是會暴富的工作,也絕對能讓你得到對應價值的薪水。 大家有問題都可以留言,我會找時間回覆的 :)
megapx
附上一張最近跟同事在辦公室開會的照片,讓大家感受一下行銷創意公司腦袋糾結的時刻。
Like
Bow
Haha
2.6K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