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資的誤解
Anonymous
※文章稍長※
看了版上很多關於人資的文章
不管是想當人資的求職者
或者非人資領域的工作者
很多人對人資可能有一些誤會
尤其是招募組的人資
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但還是想來談談
人力資源本身有五大領域:
招募-教育訓練-薪酬管理-績效評估-員工關係
而時常被大家詬病的便是「招募」領域
本文先針對招募型的人資進行簡單的講解
其他類型的HR如果有興趣
可以再進行介紹
現在基本上在大公司(科技廠、大型傳產)的人資都有一定的專業度
尤其是科技廠的HR,專業程度我想在全台灣是整個社會平均最高的
科技公司壓力大,所以員工的離職率普遍偏高
因此壓力就給到了HR
不管是招募、員工溝通還是教育訓練等,都會影響到在職員工的留職意願
加上對上對內對外,三方的對話態度與情緒控管都很重要
不少公司內部非人資專業員工跟版上很多人的想法都一樣
認為HR沒有產值、打雜的或者文書處理
多數的員工都不清楚HR在忙什麼
簡單舉個例子
當A部門某個組別的人手大概只有4個,但你們的headcount是7個
言下之意此時只有你們4個要負責7個人的工作
累嗎?當然累
但這4位員工一定想快點找到人,也鐵定會想:我們才3個人為什麼HR補這麼久?
因為招募是負責「全公司」的所有職缺
「全公司」都需要找人
剩下3個人選哪裡來?
看到很多人都認為招募不過是看到人選就隨便打打電話,只要是人資打來的都不想浪費時間去面試,一定要主管自己打來或「親自自主」篩選過的
但不可能所有投遞履歷的應徵者都是符合條件的
加上主管們都很忙碌,不會有太多時間去篩選履歷
所以此時HR就會去找主管進行簡單調查
詢問基本的需求條件(學歷、工作經驗或年紀等)
得到基礎的資訊後再進行篩選
並且篩選完後再與主管確認,過程中也可能會反覆進行條件篩選的修正
最後達到最高的篩選效率
HR所謂的「業績」並不是隨便找人來進行面試
而是真的經過主管同意,條件符合用人需求才會進行邀約
這時你們可能會疑惑,公司部門這麼多,招募組真的會一個個做確認嗎?
答案是:會,沒錯。
所以當公司在進行擴編時
增補時程的壓力會相當之大
每天加班到8點或9點是非常正常的
且招募的KPI並不是由所謂「打電話邀約」來評估
而是「發錄取通知」及「報到率」來計算
且招募組的人員基本上是公司面對求職者的最前線
科技業會要求有一定的口條、情商與專業度
同時也在此勸誡想入職HR的求職者
不要覺得人資很簡單
選個企業管理就想當人資
人資該磨的該學的真的很多
不只是主管或補人的壓力
也要面對公司來自像四面八方不理解的聲音
質疑為什麼忙?在忙什麼?
且台灣有一個不太好的現象
就是科系鄙視鏈(理科鄙視文科)
不是只有像版上說說而已
而是在工作中會面對到實際對於人資專業的質疑、態度上的不配合
人資並沒有多光鮮亮麗
科技業的薪資雖然比起其他產業好看不少
但要面臨的壓力不是普通的大
我個人也是在科技業身體出來狀況後才轉行
有的女性主管甚至是嚴重到子宮摘除
只能說及時止損
除了壓力外,還要受同公司不明理之同仁的白眼
所以說實話我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想當人資
沒有一個工作是簡單的
人資不好混
人資不好混
人資不好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