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 都說履歷要加入"成效",但是怎麼寫呢?Rex1 雷克思 「我知道經歷的描述要放入成效,但我還是不知道怎麼做...」 這是近期在協助 PM 優化履歷時,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 大家在寫經歷的部分都非常完整,但是差那麼一點的是,有時候不容易看出與其他競爭者有哪些地方來得更獨特、更厲害,因為僅僅描述做過甚麼樣的工作內容是不夠的 因此今天來分享,經歷中要加入成效,可以怎麼下筆 . 開始之前,稍微簡介一下我自己的經歷 。8 年台灣上市科技大廠的軟體產品經理經歷與曾任 PM / UIUX 主管職 。熟悉 0-1 軟硬體整合與開發(軟硬整合領域如智慧手錶、手機、筆電、車載系統、電子書閱讀器、IoT 產品) 。擔任多次跨企業、跨組織的主要協作和溝通窗口 如果您想了解相關領域知識或是職場上遇到跟上述我的經歷有關的問題,都歡迎私訊我喔 . ▋ 為什麼需要寫成效?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成效」? 成效是一種「相對客觀」的證明,能夠顯示你在這份工作上的貢獻和影響力 在履歷的描述上,每一個人都可以說自己很專業,進入公司一定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但是自己說的,可能不是那麼客觀,也不夠有說服力,對吧 因此成效是用來向瀏覽履歷的人傳達,我不僅 「可以做」,而且 「可以做得很好」 反過來說,當你用具體的數據和成果來展現「你帶來的價值」,HR 才會對你的履歷產生興趣。 因此我都會建議,描述自己的經歷最好在最後加上成效是甚麼,帶來哪些貢獻 . ▋ 成效展現怎麼寫? 在諮詢過程中,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 🔹 「我做的專案沒有具體的數據回饋,怎麼辦?」 🔹 「我們沒有公開的營收數字,我還能怎麼寫?」 事實上,即使沒有明確的數據,仍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來展現貢獻 因此以下提供幾個具體參考的方向 (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幾項),可以試著挖掘出哪些成效是真的因為你做了某些事情所帶來的貢獻,如 ✅ 用戶反饋(User Feedback) ✅ 內部團隊的工作效率改善 ✅ 專案進度的達成率 ✅ 與競品比較的優勢 ✅ 上線後獲得的內部/外部認可 . 接著我們挑選 2 個項目來做練習如下 範例1:從團隊的執行效率面切入 (或減少公司損失) ❗原始描述(不夠具體): 「負責團隊流程改善,讓溝通更有效率」 ✅優化後(加上成效): 「導入 XX 工作流程,減少團隊溝通與開會時間 16%,使專案原本可能延誤 7 天,最終提前 5 天完成測試」 . 範例2:查閱上線後的使用者評價 ❗ 原始描述: 「優化產品設計,提升使用者體驗」 ✅ 優化後: 「主導 XX 產品設計,導入 Design Thinking 方法,第一線獲取質量化數據做為產品設計的重要依據,產品上線後獲得 52% 的 5 星評價」 是不是這樣修改就更有說服力了呢? . 結論: 公司以賺錢為目的,貢獻、成效都是公司最關注的事情,因此在履歷的描述中能夠充分表達這個部分,將會大大提升履歷被看到以及看完,進而提升收到面試的機率喔 最後,謝謝看到這裡的妳/你 我是 Rex1,我們下次見~履歷求職工作工作心得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