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 試用期滿的那一天,我被資遣了

Anonymous
今天是我試用期滿三個月又一天,卻被通知資遣了。這三個月在某外商超大型菠菜公司擔任 UI 設計師,原以為是職涯的新篇章,沒想到變成一場職場震撼教育。
我被主管評價為「不夠活躍、不夠積極」,但我自認一直很努力。我依公司說明,有問題就找直屬主管,若主管忙,也會詢問資深同事。從未怠慢過,也從不拖延回覆。但整整三個月下來,我遇到的狀況讓我質疑:在這麼大的職場,只有外向和高調,才算是「積極」嗎?
事件一:入職第一週的急件試煉
週五晚上七點多,我已經到家,才收到通知下週一早上要交件。我是新進員工、公司也說筆電不必帶回家,加上系統環境還不熟,根本沒辦法週末處理。週一提早進公司趕工,還是因為不熟悉流程導致延誤,被老闆記上一筆。我曾向人資反映這樣的狀況不合理,他也認同新人成這種急件主力有問題。
事件二:責任不均的協作問題
另一個案子是網站區塊優化與切版,狀況是公司的白牌網站應該有近幾百家,模板卻都用共用的css所以常會有版本客製化的問題,當版本都是共用的時候常會有被蓋板的狀況,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要每個網站版本都要檢查根本是天方夜譚但還是必須做。通常一個專案會7天的時間,這七天必須被三部門共用壓縮地極緊,光檢查與響應式調整就花費大量時間。結果進度落後,主管與老闆將責任歸咎於 UI,卻忽略整體流程本身就不合理。PG與 QA 常將問題推回 UI,變成設計師是最末端又最背鍋的角色。
事件三:文化落差與超時溝通
公司原說「下班後事情留到下週」,實際上卻是 24 小時 on call。下班後甚至凌晨也會收到修改需求,回得不夠快就被貼上「不積極」的標籤。有時我沒即時回應,是因為問題需與主管或客戶確認,卻也因此被誤解為態度不主動。
事件四:會議發言與觀察期的誤解
部門會議會討論設計方向,我剛入職還在觀察流程與專案,也不清楚該如何貢獻意見,沒想到卻因此被老闆認為「太安靜、沒存在感」。當天他才告訴我:錄用我,是因為我過去曾任藝術總監,他期待我能指導團隊。可是我只是來當 UI 設計師而已欸我又不是來當總監的,卻要我去指導主管或同事設計,卻因為這樣被放大檢視,這樣的預期落差讓我無所適從。
事件五:專案分配與最終結語
離職當天,老闆說我主管錯在只給我小案子,導致他看不到我的能力。可我不也是因為你們分配的方式而無法展現嗎?最後結論竟是:「公司可能不需要這麼厲害的設計師。」
三個月內,我做了三十多個專案,只有兩個案子延誤,卻因此被認為「不符合公司文化」。上一份工作是因為公司營運不善被資遣,這一次,是因為我不夠「活躍」與「外放」。
我開始懷疑,是我有問題還是公司有問題
我還適合做設計這條路?我已走了 18 年但此刻的我開始迷惘,我還適合做設計嗎?還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