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分享515>>635

國立政治大學
先說,我自己知道 635 不是一個很高的分數,網路上還有很多比我厲害的大神。 我自己的準備時間不長、加上當時的報名期限快到了,倉促準備下能考兩次還上了自己的第一志願,我已經心滿意足。 以下是我的背景資料: [成績] 【二戰使用Donz 線上班教材】 2024/12 Total: 635 (PR: 83), Q: 85 (PR: 88), V: 80 (PR: 57), DI: 79 (PR: 77)  【一戰自修】 2024/11  Total: 515 (PR: 32), Q: 78 (PR: 50), V: 76 (PR: 23), DI: 73 (PR: 36)  [背景] 政大外語學系大五;10月底才決定考GMAT,一戰靠自修時間倉促,成績未達標,決定參加 Donz 線上課程重考。 [教材] Donz 線上影片班 / OG 23-24 / Advanced Questions / Official Practice Exams 1 - 4 |一戰自修| 我很晚才「醒悟」到需要考GMAT,所以第一次開始準備GMAT是在10/31。 也因為開始的時間較晚,成績繳交迫在眉睫、加上當時我的申請資料都還沒寫以及一個特殊的原因(後面會提到),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神人三個禮拜考過舊制700分的文章之後,帶著謎之自信報名了三週後 11/19 的考試。 這邊先分享我當時的狀況: 因為是大五的關係,在學校除了課程外,每週也有實習。雖然整體來說課業跟實習都不算是特別重,但是因為我作息關係,所以這三週的讀書時間壓縮在每天早上4:30起床後到7:30前的2個多小時以及晚上回家到睡覺前的2個小時。至於五、六、日則一天5-7個小時。 當時選擇自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的準備時間很短,我不認為有任何一個補習班能配合我緊迫的時程,再加上準備時間已經短很多,若要把這些時間拿去聽課,我最後寫題目的時間絕對會被大大壓縮到,所以我選擇自修以及觀看GMAT ninja的YT影片。 不過在一戰時、或甚至我所有的模考成績,都只有5xx開頭,到最後的考試當天,時間的壓力以及滿腦子的胡思亂想讓我最終得到了515的成績。 其實現在想來,我覺得這個成績確實就是當時的我應該要有的成績。解題的時候我大多是靠「感覺」以及過去的數學老本,一戰的失利讓我明白,僅憑感覺和過去的學習經驗是遠遠不夠的。GMAT 是一個系統性的考試,需要有科學的準備方法和強大的心理素質。我必須正視自己的弱點,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考完的當天,我便決定要重考。諮詢了幾間補習班的同時,我也坦白我兩天後要展開為期一個禮拜的家族旅行,所以我再回來台灣是一個半禮拜後。而這也是當初我把一戰的準備時間訂在短短三個禮拜的很大一個原因,因為要趕在出國玩之前考完。 |二戰加入Donz| 隔天,我與Lily和Ethan通過電話,便決定要報名Donz的線上影片班。 選擇的原因除了是因為影片班靈活的時間比較能適應我的時程外,也是因為在跟他們諮詢時的感受:諮詢時直接就是對兩位授課老師,而且直接切入重點、不忽悠、不PUA的說話風格讓當時處在一戰慘況以及成績繳交期限僅剩兩個月壓力的我打下了強心針。當天晚上報名了線上班,隔天早上便開始上課。 我將二戰考試時間定在12/31其實很危險。因為這個時間無法讓我再考第三次,意即這次就定輸贏。原先諮詢時 Ethan 有建議我至少再考兩次。但是考試的費用也不便宜,我不想要再像一戰時被時間追著跑最後又是糊裡糊塗的去考試;且十二月中後會是學校期末考、報告的繳交時間,我衡量諸多狀況後認為在那時考試有點超出我的負擔。不過我認同了 Ethan 當時建議我先提早結束實習,因為當下的狀態不能讓我這麼貪心、我需要更多時間備考。 所以二戰的準備時間(加上旅行的一個禮拜)總共是五個半禮拜。 |時間安排| [作息] 維持跟一戰一樣的作息,每天是4:30起、晚上9點準備睡覺。因為我的考試時間是早上8:00,且我知道我的專注力在晚上會大幅下降(標準晨型人),所以我訂這樣的作息是綜合考試策略以及自己身體狀態做出的選擇。 第一個禮拜出國時我也維持一樣的作息,因為每天的行程最早是7:30的早餐,所以我每天都還是可以有跟之前一樣的清晨時光唸書。 (不過有一天真的太累了..就沒有早起唸書..) [觀看線上影片] >> 第一個禮拜出國時看完基礎課程影片:11/21 - 11/28 回來台灣後,Ethan建議我「以CR課程為骨架再去安排RC和Math的課程,最後再看Data」。 所以,以下是我每一個課程觀看的起迄時間: >> CR:11/29 - 12/15 ,共17天 >> Math: 11/30 - 12/19,共20天 >> RC:11/30 - 12/6,共7天 >> Data:12/16 - 12/23,共7天 雖然看似每個主題都用了不少時間觀看,但因為我的策略是寫題目、模考和上課並進,所以才會橫跨了相對大的時間範圍在看課程。 [練習題] 我是根據Ethan建議我的寫題時間來去安排每天要寫的題目組數(這一部分我自己寫完覺得有點像重訓菜單..): >> RC: 1篇文章題組:3 + X個題目 = 計時分鐘 [一天三組] >> CR: 5題為一組:7.5分鐘 [一天三組] >> Math: 10題一組:12-15分鐘 [一天一組DS、兩組PS] >> 後期PS 轉為一天21題,比照考試題數,不過限時24-30分鐘;DS照舊 >> DI的其他題型我沒有特別花時間練習,僅有模考時才寫到 題目來源:OG 24 再寫到 OG 23 再寫到 Advanced 前期因為OG 24 我在一戰時就有寫過70%所以速度相較較快,從Easy寫到Hard都還可以在時間內,不過有很多時候都在憑著記憶力寫題..然後還會寫錯.. 寫到OG 23的Hard Questions時就明顯會超出時間,這時就著重在訓練自己判斷「這一詞要不要猜題」以及判斷「如何猜題」。 這一個方法我覺得 GMAT ninja 使用的方法還蠻好的:先寫出ABCDE,然後一個一個選項刪除,有遲疑的選項在底下劃一條線。 雖然聽起來很基本,但是在GMAT上機考時,高壓的環境會讓人短期記憶力變差,導致看到C或D選項時就已經忘記題目在講什麼、要求什麼選項,然後又再重看一次題目(我的一戰大概就是在這個地獄輪迴裡耗掉時間)。到後期這個方法我是在難題練習時常做,因為它可以幫助你猜到一個最有可能的答案,即便你當下看不懂選項跟題目的關聯,但你也都已經刪掉不可能的選項了,只有可能是剩下的選項了。(不過如果全部都刪完就尷尬了..就需要再去好好定位問題) [模考] >> 前三個禮拜(不含出國):一個禮拜一次模考 >> 後期衝刺期一個半禮拜:兩三天就考一次 後期安排模考的方式比較亂,因為我的題目大致上都寫完了、課程也都看完了。所以寫模考是剩下接觸新題目的方式,沒有模考的時候就寫剩下的Advanced Questions。 [小總結] 前期每天寫題的時間在2小時左右,觀看課程影片,一天通常在2小時至2小時左右,剩下檢討的時間是1.5小時至2.5小時。因為錯的題目數量有時多有時少,但是每次檢討時,我都會嘗試使用課堂上學到的新方法,重新審視一次題目,通常這個時候選出的選項90% 都會是正確的,剩下10% 是邏輯跟單字的問題,我都會上GMAT Club查題目,看別人的解法。 - 先寫到這邊,擔心篇幅太長。下一篇會分享各科準備以及自己覺得幫助最大的心態建立! - 下一篇文傳送門
祝福大家都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績,進入第一志願!!
Like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