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司法官上榜心得(包含作文寫作方法)
(代po)
一、 前言
目前就讀北部學校法研所,今年是第二年準備國考,以下會整理出這兩年來覺得受用很多的考試用書,還有一些自己準備上的小心得,看的書不算多,但希望能提供些許幫助。
要特別強調的是,讀書方法因人而異,我的方法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喔!
二、 成績
(一) 二試
憲法與行政法:116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有點爛…請容許我不放上來…
國文(作文):76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一):94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二):85
公司法、保險法與證券交易法:這科分數也請容許我略過…
(二) 三試:86.666
三、 各科推薦書單與準備方法
(一) 民事法
*練題目:第二年也有參加上榜同學帶的讀書會,一週會寫4~6題,也是用電腦打字的方式寫考卷。因為是重考的關係基礎其實已經有了,不會要求自己一定要看完哪些書,以題目為導向掃視自己有哪些爭點不夠熟或論述不夠漂亮會是不錯的做法。
*閱讀評分要點:大學時期會跟著學校老師進度閱讀教科書,大四那年也有把許士宦老師的口述講義(上)(下)看過一次,在備考過程因為時間緊迫所以幾乎沒有再重看了,只有有疑問時會回去翻。解題書的部分第二年也很少看,如果是寫司律考古題的話會很注重評分要點的說明,這也是帶讀書會的同學一再強調的,從中可以了解到哪部分是考生很容易忽略但老師很在乎的。
*看文章:看一些熱門爭點的文章可以增加答題深度,遇到不會的考題也會比較知道如何思考。像是詹森林、吳從周、陳忠五老師的文章都對增加民法功力很有幫助;熱門爭點例如109台上大2169號裁定、凶宅、公同共有債權行使也都很推薦整理一些文章的內容來看。
1. 民法
(1) 賴川,財產法爭點地圖
兩年加起來應該看了超過五次,裡面會提供不同思考面向,內容也足夠深入,當時有整理一些重點當作答題模板。
(2) 權律師,財產法學說實務對話解題書
這本應該是蠻新的參考書,裡面的自擬題跟改編題還有擬答都相當有深度,熱門爭點像是物之使用利益喪失、108台上大2680號裁定也都有完整的講解,考前一週可以複習裡面的內容並練題目對照擬答。
(3) 張璐,物權有聲解題書
物權我好像沒有看獨立一本參考書,只有大四那年看李淑明打底,之後看賴川的爭點地圖複習重要爭點,再靠這本解題書確保自己每個爭點都可以寫出東西。這本蠻推薦的,債法跟物權常常合在一起考,印象中,這本會寫出碰到同時可以依契約跟物權請求時應該如何解題。
2. 民訴
(1) 勝平、瑞希,爭點Here
大推!兩年來我應該看超過十次了哈哈哈,但我都是看一版的沒有再買新版來看畢竟舊的書都有自己的筆記了捨不得換,這本我也有整理內容直接當作答題模板,由於這本也是被推到不行了,在此就不贅述
(2) 蘇試,曙光乍現 家事事件法
111年沒有考家事法,112年的考生可能要更加注意了。這本我反覆看了好多遍才算真正搞懂,一開始對家事法真的沒什麼爭點意識,我的建議是可以多看題目來培養,題目的擬答跟理論一起讀再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答題架構,家事法就會開始有進展了!
蘇試老師對於理論跟觀念的講解是真的值得反覆閱讀,不過這本的題目比較少,可透過武律師的書來補足。
(3) 湯惟揚(武律師),家事事件法爭點解讀
這本也是考前一兩個月才買來看的,相見恨晚哈哈,題目夠多,也會深入分析爭點,解決了我內心很多疑惑。
(二) 公法
去年公法拿不到一半分數,因此今年的主力就是放在公法,有參加上榜同學帶的讀書會,4、5月那段時間每周練習100分左右的題目。不過當時為了節省時間並寫出令自己滿意的考卷,我都是用電腦打字的方式寫題目,直到一試後我才開始勤用手寫,這樣的好處是我可以一修再修,而且翻書找答案的同時可以吸收很多新知。
畢竟自己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沒有寫不完的經驗,反而更多的是不知從何下筆的窘境,因此著重的點會是把篇幅寫多、論述寫漂亮。
以下書單都是準備第二年才念的:
1. 憲法
(1) 張陳弘,憲法案例研習講義
我的憲法入門書(第一年準備得太趕了所以憲法讀得很少),這本補足了我對基本權認識的不足,印象中前面還有附各基本權內涵的表格,每晚睡前強迫自己背一個基本權大前提再睡覺,久了就能自然而然背出來了。
(2) 韋軒,修法最前線 憲法訴訟法
憲訴可說是近年考題的大熱門,一定要念熟,憲訴這科我主要就是讀這本,內容淺顯易懂又是足以面對國考的深度。這本雖然輕薄但重點歸納齊全,很多內容也可以直接記下來當模板,例如基本權對第三人效力還有飛躍上訴的肯否兩說,我直接抄下來貼在法條上以利常常翻閱。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這本有收納被遺忘權的判決,考前也有記下來貼在法條上。
(3) 韋軒,題型破解 憲法plus
大推!這本算是拯救了我的憲法,讓我比較知道要怎麼寫憲法題目還有如何涵攝,文字淺顯,是考場上可以寫出來的內容跟篇幅。裡面還有一些我完全沒看過的東東,像是動態權力分立,也是立馬抄下來收納進法條本本裡。這本還有收很多研所考題,讓我至少不會那麼害怕憲法題目。
2. 行政法
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訴訟十講
自己覺得這兩本可說是行政法必讀,雖然第一次念不是那麼好理解,但至少保有點印象,之後看到不會的題目再回來翻會比較有感覺,之後寫題目也會聯想到較上位的法理。而且裡面也有老師對於一些案例的解析方式,看完會有種「原來要這樣思考啊!」的感覺XD。
3. 總複習
(1) 高曄,8週破解公法學霸筆記書
這本也是大推!涵蓋了憲法跟行政法的重點,內容夠深、擬答文字優美精煉,收錄了不少新的文章內容跟爭點,我是考前一兩個月開始看的,也是我有帶到考場上的書。如果想要將公法完整複習一遍並讓自己的擬答更上一層樓的話,這本會是不錯的選擇。
(2) 鐘禾,二試總複習講義
鐘禾老師的講解方式很有體系,講義上還有模板可以記下來,考前有把去年買的總複習聽完、講義再完整掃過一次。
(三) 作文
這科應該可以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XD,我看的課外書不多,畢竟光是法律科目就快念不完了,但有兩本書我非常喜歡也很常看,分別是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張西《你走慢了我的時間》,就算不是為了考試也很推薦。
在篇幅的部分我會要求自己寫到8面,之前有前輩分享過可以善用排比句,增加篇幅也讓文章氣勢磅礡,我覺得很受用,因此第一段通常會先寫排比句出來。另外,也可以把優美的歌詞記下來,想想看能夠如何內化並運用到作文裡面。
多舉自身例子或見聞也是不錯的做法,這部分可以從YT或是報章雜誌上汲取,真的想不到的話就舉自己在備考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例如為了求學離鄉背井的不捨,或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回饋社會等等。如果篇幅夠多(前提是避免流水帳)也言之有物的話,相信分數不會太差的。
(四)刑事法
這科我真的盡力了…但可能還是沒有抓到學習的訣竅…
事後檢討沒有考好的原因,可能是我習慣用背的方式將爭點記下來,沒有真正理解要用在什麼地方、背後法理為何,以致於如果遇到較靈活或需要抽絲剝繭的題目我會傻住,只能機械式的背出學說而未能切合題目考點。總之請大家另尋高見XD
(五) 商事法
考前就覺得商法抖抖的,沒想到真的反映在成績上…也是請大家另尋高見XD
四、 其他準備心得
(一) 如何進行時間規劃
1. 第二年我幾乎沒有具體的時程安排,例如幾月要念哪幾科這種。因為有參加讀書會的關係,每周有不少題目要寫,光是寫題目可能就要安排2~3天,剩下的時間再去分給沒有參加讀書會的科目,像是刑法、刑訴,會盡量一周裡面每科都碰到。雖然一開始有規劃每個月要讀哪幾本書等,但後來發現自己無法確實執行,索性放棄,只留下自己覺得真正必要要讀的書單,並且跟著讀書會進度練題目。
2. 至於每天的時間安排,我是用TheKellyYang在影片裡面分享的方法,用無印良品賣的2、30元的週計畫本,左邊那頁填日期,右邊那頁寫這禮拜預計要做哪些事讀哪些書,或是隨筆記下自己不熟的內容或有考相的爭點。
3. 總之對於時間規劃我算是比較隨興的那種,畢竟要列出一套非常精美的時間安排是大工程,也很難預測自己之後會不會想再多加強哪科、或覺得自己哪科不需要那麼多時間,一直改來改去也很麻煩,乾脆就只規劃未來一兩周,或簡單在腦袋裡面想這個月該讀什麼。但要強調這只是我個人心得而已,不見得適用每個人喔!
4. 至於一天要讀多久才算夠,我之前有使用計時器念書,但後來發現自己常常會分心去在意自己念了多久,沒有念到自己預設的目標還會自責甚至恐慌,因此計時器最後被我封存在抽屜裡了。儘管如此還是會盡量把可以念書的時間都拿來念書,洗澡的時候會在腦袋裡把一個觀念講一次,吃飯睡前或剛起床也會跟朋友一起討論法律,討論能夠確保自己真的懂那個觀念。
(二) 是否製作筆記
第一年有做,但到考前還是不太信任自己寫出來的筆記,因此很少翻。後來我參照去年某位勞社組司法官前輩的做法,直接在書上畫重點,並在空白處寫關鍵字、寫簡單的架構,或在法條上寫便條紙,考前翻閱就會比較快,看完整的論述也會讓自己比較安心,如同那位前輩寫的,筆記可能會稀釋掉論證過程,所以我不是那麼推崇作筆記。
另外,我在念書時會準備藍色跟黃色的螢光筆,藍色的用來畫非常重要或讀過好幾次還是不熟的重點;黃色用來畫普通重要或是雖然常考但已經很熟的東西,用顏色來區分內容會讓考前閱讀更便利。
(三) 練筆
除了讀書會進度以外,考完一試到二試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會寫一題25分以上的考題,科目不限,目的在於維持手感跟靈活度。
那段衝刺期我也會每週末跟同學參照考試時程進行兩天的模擬考(但有時會因為體力不支而直接睡去…),這樣的好處是看到題目不會因為慌亂而不知所措,也可以檢視自己的時間管理。
(四) 是否買總複習
兩年我都有買,第一年是買讀家第二年是買讀享,我覺得總複習對我幫助蠻大的,可以跟原本熟讀的參考書相互對照並更新近期實務學說。但我幾乎都只有看講義沒有點開影片來看,因為我是那種漏聽了一句或稍微恍神就會很緊張的人,會倒回去補起漏掉的段落,這樣會導致我上課的時間拉長、壓縮原本念書時間,而且我一定要自己讀過一兩次講義才會安心,計算下來會讓那段一試到二試間的衝刺期時間不夠用,所以我就只看講義了。要強調的是,這樣的安排絕非否定任何一位老師的教學功力,只是個人習慣而已!可以視每個科目的熟悉程度決定是否看完整的函授。
(五) 如何紓解壓力
1. 如果狀況較為嚴重的話建議還是尋求專業協助!自從去年年初我就定期到精神科回診並服用藥物,後來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的狀況改善許多,如果真的超過自己負荷範圍,還是詢問醫生會比較好!
2. 雖然考試需要大量時間跟心力準備,但還是要兼顧休息,我偶爾會出去走走逛逛,或買好吃好玩的東西犒賞自己,每次回來就會告訴自己接下來也要繼續加油,不過出去的頻率不太多,大概一個月一次吧。
五、 結語
準備考試的過程中瞭解到了自己的極限,不再強迫自己要像別人一樣優秀一樣會讀書,過去可能太壓抑痛苦導致在考場上頻頻失誤或表現不如預期,多了一年的時間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步調,對我而言非常寶貴。付出全力地準備讓我在考場上沒有一絲罣礙,並且將來想起這些日子可以無愧於心,就算沒有上榜我還是覺得這段日子很值得,至少在放榜前一天我都是這樣想的,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