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應屆律師,113年司法官上榜心得
國立臺北大學
一、背景與前言
畢業於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現就讀於臺北大學法研所財經法組。大一成績倒數,大二以後成績也就中間而已,大學時期不是在家耍廢、出門跑山,不然就是在球場出現。大三下開始思考未來,由於不想還沒考上就去當兵,因此報考法研所苟且偷生,畢竟人生可以黑白,但不可以迷彩。由於備考時期總有不明白、懷疑自我的階段,因此常常翻閱心得文,想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為這樣也深刻了解到心得文對於考生有莫大的幫助,不論準備方向上或是心靈慰藉都是很大的助力。因此,經過兩年的備考,也希望能夠寫一篇心得文,供大家參考。
二、成績
(一)112年司法官與律師
1.一試
(1)綜合法學(一)(刑事法):128
(2)綜合法學(二)(公法):106
(3)綜合法學(三)(民事法):132
(4)綜合法學(四)(商事法):96
總分:462(律師排名:163;司法官排名:203)
2.二試
(1)憲法與行政法:96.5(51/45.5)
(2)刑法與刑事訴訟法:121(56/65)
(3)國文:51(27/24)
(4)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一):90.5(44.5/46)
(5)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二):81.5(35.5/46)
(6)公司法、保險法與證交法:39(19.5/10/ 9.5)
(7)海商法與海洋法:52(17.5/24/5.5/5)
總分:律師531.5(及格標準525);司法官未通過(及格標準512.5)
(二)113年司法官與律師
1.一試
(1)綜合法學(一)(刑事法):128
(2)綜合法學(二)(公法):114
(3)綜合法學(三)(民事法):134
(4)綜合法學(四)(商事法):84
總分:460(司法官排名:54)
2.二試
(1)憲法與行政法:114.5(65/49.5)
(2)刑法與刑事訴訟法:107.5(52/55.5)
(3)國文:71(39/32)
(4)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一):89(46.5/42.5)
(5)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二):103(54/49)
(6)公司法、保險法與證交法:65(27/19/ 19)
總分:司法官550(及格標準520)
三、讀書進度
(一)2022/6~2023/2(財產法、商法、文章、練題)
由於期中期末考秉持著有過就好的心態,大部分科目又是考古題拿出來背一背就能過,因此,所有科目可以說是都沒什麼基礎(除了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
6月到9月期間除了環島一週外,就是瘋狂打底,民總教科書-->張台大三本參考書(民法預熱課程)-->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函授+教科書。
10月到2月開始參加民法讀書會,每週練筆一次,商法的部分則是修商事法實例演習每週練習一回,以及寒假最後衝刺寫2至3次。期間花了一個月看高X民訴函授,最後真的學不會就放棄了,因此將重心全部放在財產法與商事法,也因為底子不好,因此大部分時間都在看參考書與教科書,在考前一個月看保險法解題書以及挑選部分文章來讀,剩下的部分都靠文章班補足。
(二)2023/4~2023/7/16(刑事法、民訴、公法、身分法打底)
由於小弟我真的很怕研究所都沒上,因此一路奮鬥到最後一間(東吳2/28),3月研究所開始放榜,更沒心讀書了,人都不知道飄去哪了,因此開始念書是在清明連假過完後(2023/04/10)。但真的不建議這樣做…因為真的好痛苦,這些科目除了刑法以外,基本上完全沒底子,函授課堂數又超級多,基本上每天都3~4堂以上,準備方式原則上先看高X函授知其梗概,看完函授當天會把講義也複習一遍,然後隔天再繼續趕進度,基本上函授就只能看一次,全部跑完有時間再搭配書籍複習(刑法教科書、行政法教科書),民事訴訟法與身分法沒看函授直接啃喬律師上下與袁翟那本,憲法與刑事訴訟法僅看函授與講義,沒有看參考書,整體而言,也沒時間再看解題書,所以解題書都在一試後才開始。(根本就是無情的看函授機器)
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憲法-->民事訴訟法與身分法
(三)2023/7/17~2023/8/4
這時候才把主科大概跑完,稍微知道每個主科的輪廓,並且參照許多心得文與前輩的建議後,決定一定要預留時間刷題目,時間壓力下選擇了近5年的題目,並且採用學長的建議逐題訂正(不論對錯),然而,總複習的部分也是挑科目進行,僅看了國際私法、商事法與民事訴訟法(其他真的沒時間)。
原則上沒有太多心思放在小科上,抓大放小,如國際公法、法學英文、強制執行法基本上都是放飛,一路B或C到底,基本上考試那天運氣不要太差,放飛的部分(35題)都不會有關鍵影響,個人認為準備上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小科應該是國私與票據了(法倫僅靠刷題,因此沒有看總複習),有一說一,高X總複習的國私與票據真的超級棒,課堂數與講義內容都不會太多,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看一些有的沒的,也讓我能將主要心思都放在主科上,這部分也盡量維持在7成~8成的答對率,並且概念有些會重複一出再出,因此逐題訂正個人真的覺得非常受用。
(四)2023/8~2023/10/13
一試完隔天對答案,確定有過就馬上接續準備二試,個人非常建議一定要對答案,秉持著該玩就玩,該讀書就讀書的精神,有過就全力衝刺,沒過就出去旅遊,趕緊做出決定不要浪費時間。
這時期起初補足一試前來不及看的參考書,瘋狂啃解題書,以及總複習講義(函授只看了刑法,因為其他真的沒時間了,因此只有讀講義),每天追著進度趕,極力壓縮吃飯與睡覺的時間,基本上醒著就是準備二試。
刑法-->公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家事法&海商法-->民法-->商法
(五)2024/6~2024/8/2(民訴、刑事法、行政法)
第二年準備上,由於花了許多時間在適應研究所的生態,時間上仍然不是那麼充足,基本上挑去年的弱科為準備核心(公法、訴訟法與商事法),這段期間看完喬律上下、刑事訴訟法教科書上下、行政法教科書、行政法解題書與刑法,其中花了一週刷一試考古題(108、110、112年),並且逐題訂正。
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教科書-->刑法-->行政法解題書
(六)2024/8/4~2024/10/18
如同去年般,對完答案確定有過就繼續衝刺二試,把歐律師爭點書與民事訴訟法爭點here看完後,就開始狂吃解題書,這次的準備上有了咖溤商事法學霸筆記書真的是一大助力,讓我在商法的準備上得以事半功倍,在商法僅有100分的準備上,讓我能快速解決這科,將心思與時間放在民事訴訟法與公法上面,真的大推這本書。
參考書-->飛律師解題書-->民訴學霸筆記書-->刑訴解題書-->陳肯刑法解題書-->公法學霸筆記書-->咖溤商法學霸筆記書-->民法總複習講義
四、書單(以下*代表推)
(一)民法
王澤鑑 民法總則
王澤鑑 不當得利*
陳聰富 侵權行為法原理*
張志朋 債編*+物權
賴川 財產法爭點地圖*
袁翟 老師開講-民法(親屬.繼承)
(二)民訴(含家事)
喬律師 民事訴訟法上下*
勝平瑞希 民事訴訟法爭點here*
溫語 民事訴訟法學霸筆記書***
武律師 家事事件法
(三)商法
劉連煜 現代公司法
翔律師崴律師 新公司法爭點解讀*
劉連煜 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
賴英照 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
伊律師 證券交易法爭點解讀
黃程國 證券交易法爭點整理
葉啟洲 保險法*
高宇 就是這本保險法體系+解題書
海青/ 溫拿 保險法題型破解
咖溤 商法學霸筆記書***
(四)刑法
王皇玉 刑法總則
蔡聖偉 刑法案例解析方法論*
易律師 刑法總則(圖說)*
周易 刑法分則體系解題書 *
周易 刑法二試解題書*
陳肯 刑法plus題型破解
(五)刑訴
林鈺雄 刑事訴訟法上下
黎律師 刑事訴訟法研析(上)(下) *
Jango 刑事訴訟法題型破解*
(六)憲法
歐律師 憲法爭點解讀*
高曄 公法學霸筆記書*
(七)行政法
莊國榮 行政法*
高曄 公法學霸筆記書*
飛律師 行政法解題書
(八)海商法海洋法
辛律師 海商法爭點解讀*
五、讀書、一、二試準備方法
(一)讀書方法
時間允許的話,原則上準備步驟會是函授-->參考書-->解題書,函授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我了解這個科目的輪廓與架構,再藉由參考書把根基打穩,之後以解題書了解考題型態、爭點複習與解題架構的編排。
有篇心得文讓我非常有感,他表示要抓「大方向、架構」,因此會花時間看一下目錄,大致了解這本書在幹甚麼,在進入每一個章節前也會看詳目或者直接把章節的東西先粗略掃過(如開標)。而在此之後我也參照他的方法為之,不僅在學習上比較不會迷失自我,如先前訴訟法的學習上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自我現在在哪個環節哪個階段,也能更有效率的吸收,就像骨架出來後只要做填內容的動作,就能更清晰自己所學為何,能夠更快速的理解。
然而,我自己的學習上,由於作筆記太花時間,做完又常常不會去回頭看,就算拿出來也不太曉得自己做了個啥,後來基本上頂多做在法典上面,到國考期間大部分更是只在參考書上畫重點而已。但我覺得畫重點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自己能將重點串連在一起,將大量的內容歸納成自己能理解的簡單幾句話,這樣反而更好記憶,也因為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夠轉換成自己能懂得簡單話語,反而能更有效率的吸收與輸出。
至於學說見解的方面,由於大學時期江教授在其課程上總是引領著我們以文義或目的方面去思考,因此自己在任何科目的準備上,也多將學說見解盡量以這兩種方式去歸納,特別是目的方面,盡量只去記憶該學說背後的法理,然後以此為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語去陳述,這樣在寫考卷的時候,也比較知道自己到底想寫甚麼東西。
上述方法也在使用解題書的方法上所呈現,通常除了看爭點與考試題型外,會將解題內容整理出簡單的解題架構,而這方式真的跟咖溤的商法學霸筆記書非常契合,在這本書的使用上,我完全可以不用去做整理架構的動作,咖溤都會把他的架構整理出來,並且在每個章節前會有前導引領進入這個章節,個人是非常建議這本書,可以一次做到快速複習與解題,又有解題架構可以快速理解,應該是個人準備考試上最喜歡的書。
(二)一試
至於一試的準備方法上,記熟法理與法條文義(原則上是問實務見解),再搭配刷題經驗(原則上非常肯定的選項不在考慮範圍),應該都不至於淪落到四個選項都不會的地步,而能刪去成2選1的局面,並且,在求學階段考試基本上都是選擇題,因此我個人認為刷題+逐題訂正是最熟悉也最實在的練習方法(雖然要花不少時間),簡而言之,刷題目+訂正應該就可以了(相比課有沒有看完,題目有沒有練足比較實在)。
(三)二試
至於二試輸出的方面,分點分項、開標縮排應該是必備的,這樣能讓自己的論述比較有架構與層次外,還能讓改題老師能更清楚看懂你所寫的東西,也非常謝謝學長當年願意帶研究所讀書會,讓我機會好好學習「寫題目的方法」,即便後來國考自己沒有再繼續寫題目練筆,但學長教我的寫題目方法、架構與流程受用一生。但仍然很建議有時間有機會的話,還是盡量要寫題目,除了民法讀書會練筆讓我在考試時間上比較能夠拿捏外,其他科目常常是在趕火車,都快要寫不完,不然就是論述不能像民法那麼多,所以有練真的是有差!時間盡量拿捏好,原則上是平均分配,頂多大題之間游移10分鐘,像我刑法就寫到100分鐘左右。
涵攝也是非常重要的!抽象的前提大家寫的都差不多,真的能拉開層次、與眾不同的應該就是涵攝的部分,並且也比較知悉考題上比較需要解釋的要件可能有哪些,哪些可以夾敘夾議的簡單帶過,因此,涵攝的功力影響甚深。如113年民法卷有點不曉得要幹嘛,因此前提的篇幅沒有太多,盡力涵攝,最後成績應該也還算OK吧…。
最後,一定要努力到最後,即便有任何一科真的令人絕望(如113公法卷),也要認真寫到最後一科的鐘聲響起,考完了就不要再去想那個如何如何,專注於下一節的考試,申論題有一定的容錯率與射倖性,認真把每張考卷寫完都還是有機會的,但是中途放棄的話就真的結束了,直接原地+365,都努力付出那麼久了,千萬不要因為一張考卷被震懾到就放棄而趴下睡覺或者離場而去。
六、結論
考試這條道路身心壓力真的非常大,面對未知的考試結果,一切的努力付出很有可能攏烏有去矣,很有可能明年又要來,因此,努力準備的過程中,也要適時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特別心理壓力很大的話,我自己會去廟裡走一走,求個籤詩當個參考,好籤就更有希望,壞籤就更加努力,像去年去配天宮就求到不錯的籤詩,總之,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一切準備才有了意義。此外,能的話非常建議要規劃時間去運動,有好的體力才能夠好好準備,特別是二試那個考程…,因此,如果平常就喜歡打球或從事甚麼運動的,真的不要為了考試而放棄,國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部份,日子還是要過,但這些仍然需要自己斟酌。
此外,由於我自己看的文章、判決可能不多,大多數的判決或是現今正熱的議題都是跟朋友聊天而得知的,因此,若有朋友願意跟你討論題目,跟你更新最新的見解或他看到的東西,真的要認真聽,像是當初女友跟我說110台上1353的時候,還不耐煩的跟他說不會考,後來由衷感謝他硬是跟我說…,不然第一年研究所跟律師應該就沒了…。
最後,一切讀書方法僅是一個參考方向,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方法,像當年曾經看到一則高X的上榜心得影片,那個學長說,與其花時間寫一份不會寫的考卷,不如把時間拿去找答案與思考,而我覺得這個方法我挺喜歡的也挺受用的,因此,以上是我自己的準備過程與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還是要多方參考,如補習班課程也是要自己去試聽比較實在,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各位,沒有哪間一定好一定不好,挑個一個頻率對的上比較重要,重點仍然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的方式,早日上岸,脫離痛苦的國考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