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的競爭力—Gina事件的衍生想法

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
Recap
其實我很習慣她的作品幾乎都是業配這件事 我從無名小站時期就在關注Gina 那時候她的部落格每篇文章都是業配 她還曾經說過其實自己很喜歡寫文章 但是太懶了幸好有廠商邀稿她才有機會一直寫文章(讓人傻眼 我知道😂) 不過當時的風氣幾乎所有知名的部落客 (花猴、林哈尼、大饅大力)都是這樣 每一篇文章都是廠商合作文 所以當時看到Gina、大饅大力轉換跑道成為youtuber我有點驚訝 好奇她們真的能適應有拍影片卻沒有除了youtube廣告收入以外的酬勞嗎🤣 不可否認Gina一開始經營頻道時花費很多精力 她算是在台灣算很早踏入美妝youtuber行列的前幾個人了吧 剪輯技巧、影片精緻度真的比其他當期的美妝youtuber還優秀許多 但現在也許是因為這樣已經累積了一定數量的觀眾讓她覺得安逸 不需要再像初始經營頻道那樣耗費這麼多個人心力了吧 又或許是她走到人生不同的階段想法發生改變 大概兩年前,從她的第三隻影片出來後我關注她的頻道 原本已經很多年沒看她的部落格的我又被吸引訂閱了很久 但自從感覺她開始沒有像以前一樣用心維持頻道合作與非合作影片數量平衡 加上影片類型不是美妝後我就很少很少點開影片了 不過看了她開箱Chanel影片裡最後那段話後倒是讓我感觸很深 畢竟除了部落格超級早期的文章外 印象中她不曾提起過這些事 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 畢竟業配文廠商看到那些應該會要求修改掉 她身處這個產業十數年有了吧 換算成一般上班族也許已是資深主管的等級 但美妝技巧進步不多、保養知識說實話也跟櫃姐差不多等級而已😂 穿搭風格則是如果沒有這麼精緻的五官、還不算太老的年紀也很難撐起的 不過不只是只有她這樣數十年如一日 前面講到那些早期的部落客即使轉換跑道為youtuber也是如此 跳開Gina這個人 甚至是國外的美妝youtuber (例如jennim、KL、還有幾個中國博主) 讓觀眾厭倦的根本核心問題其實是競爭力 這是他們的工作 如果一直沒有精進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工作技能,只靠外表靠年紀靠新鮮感 那勢必有一天一定會被裁員、被市場淘汰 仔細想想其實已經有討論到爛的youtuber被厭棄了吧(我就提示兩個字:重考) 畢竟KOL這個產業一定會一直存在 只是以不同的平台發揮影響力而已 以前部落格正紅的時候誰能想到十幾年後 許多blogger放棄經營部落格改作youtuber呢? 說不定不用幾年這些youtuber又會將經營重心轉換到別的社群平台 現成的例子就是各種直播軟體瓜分掉他們的市場 即使是被歸類成偏愛看哪一種特地主題的觀眾 胃口也一直在改變 例如我,以前愛看開箱、妝容分享 現在更愛看vlog 與其說不喜歡看業配 不如說不喜歡看自己不感興趣主題的業配 準確抓住觀眾,也就是客戶(還是客戶其實是找他們合作的廠商🤔)的喜好 靈活的隨著市場需求改變 難道不是競爭力的一環? 檢討yotuber的文章越來越多 也許會有創作者看到這篇文章 剔除情緒性、發洩、沒有實益的言論 希望創作者們能夠真正撇開自己內心的情緒 認真想想到底為什麼訂閱者會有這些想法 甚至不惜將自己的想法發表在ph值很低的地方 或是直接留言 這才是真正要反思的問題
Like
2.2K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