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金銀紙的討論之文very長-香腸小生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大家好,我是香腸小生
對,不要懷疑,我又來了XD
(最近好常出現啊這人...
我覺得我要先自我定位一下,
在飄板我比較不常發的是那些靈異鬼怪的故事,
反而是有關一些神明、拜拜或有關道教的文章,
那這種文章比較沒有什麼故事性。
所以自然也比較沒有什麼人接受(?
所以粉絲應該也不多(開玩笑的
但我覺得在飄版的定位,
如果限制於鬼故事的話。
那也未免太單調了,
所以偶爾都會發這些比較文謅謅的文章,
來中和一下(?
這次前文不多,
因為正文多到爆炸。
-----前文-----
這次要來講時事的議題。
那就是---
如題目所見的 燒金紙
這次要討論的議題是有關前幾天,
在D卡上的文章:
1.【關於金紙】2.【阿嬤說她沒錢】3.【大家對金銀紙的疑惑】
有關燃燒金銀紙的問題,
相信是最近這幾個月來,
不只是D卡,
也是電視新聞偶爾會發現的議題。
而每到這種話題一爆開,
總會不免俗地分成兩派,
一派支持,一派反對。(廢話
註1:
金紙與銀紙兩者概念完全不同,
金紙與銀紙與他類紙料應該合稱作「紙錢」,
但為了通俗起見,
本文之「金紙」也概括包含銀紙在內,
請莫誤挑語病。
註2:
本文真的很長,
有耐心的人才慢慢看。
沒耐心的人請挑段看。
-----正文-----
【一、火】
其實,
當我們將燒金紙的概念往歷史前方推展時,
會發現在金紙發明的數千年前,
就已經有以「燒化」來「獻祭」的方式進行的宗教儀式了。
一、火的意義
既然說到「燒化」,
但我們要把人類歷史再往前推,
推到「已知用火」的這個moment。
中國有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之故事,
《韓非子·五蠹》有記載:「民食果蓏蜯蛤,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韓非‧五蠹》: )
(圖源:網路)
當火的出現,為人們帶給了光明與希望,
在黑夜時人類不用提心吊膽憂慮猛獸襲擊,
人類不用再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
開始會簡單的料理,
從而演變成今日豐富的熱食與熟食文化。
戈登表示:YO~
(圖源:網路)
火的未知與神祕,
為人類老祖宗開啟了新的視野。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是藉由四大物質構成,
分別是土、氣、火、水
(圖源:網路)
中國陰陽家則認為是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
(圖源:網路)
作為一個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質,
人類的演化隨時可以看見火的蹤跡伴隨期間。
二、火與宗教的關係
當古代人對某種能量的性質尚未理解時,
先民就會將這個物質與「神秘」畫上等號,
進而「敬畏」甚是「崇拜」。
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甚至出現崇拜火的宗教:索羅亞斯德教(俗稱:拜火教)
火被視為神聖,清除不潔、善與智慧的象徵。
在宗教上的火會有兩種意義:
1.破除不祥與潔淨
火所帶來的高溫可以殺菌,這是很基本的常識。
而宗教正運用此點,用火象徵消除不潔之物。
如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過火」或是「淨化」。
2.作為轉化的媒介
透過焚燒,我們可以將現世的物品,
轉成另一個世界所需要的東西(不一定是金錢)。
如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燒金紙
佛或道教在法事中燃燒疏文
醮事科儀燃燒紙馬曹官使者
密宗甚是有火供、煙供等法
【二、金紙的起源】
一、鄉野傳說
有關金紙起源我相信不少人已經知道,
而版本也不太相同。
但為了一些讀者了解,
我還是將其放上來。
一般大眾所熟知的金銀紙起源,
若以傳說來論,主要有兩種說法:
1.「蔡侯造紙錢論」
2.「唐太宗造紙錢論」
下列分別介紹:
1.「蔡侯造紙錢論」
故事大意:
據傳說是東漢時期的蔡倫,
想出的推銷「紙張」手法:
因為當初紙張造出來時,街坊鄰居都興致缺缺,
導致紙張乏人問津,遂蔡倫與妻串通,假裝重病死去。
※
[編按]
其實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而不是發明了造紙術。北宋的《負暄野錄》中就說,「蓋紙,舊亦有之。特蔡倫善造爾,非創。」因此一直到現在,大家還是對蔡倫是發明還是改進這個問題上仍有疑問。
原文網址:
※
幾天後,
鄰居發現蔡妻蹲在一口棺材前,一邊哭一邊燒東西,
出於關(ㄏㄠˋ)心(ㄍㄨㄢˇ)鄰(ㄒㄧㄢˊ)居(ㄕˋ)之意,
前來問候蔡妻。
突然間,棺材內傳出歌聲。
鄰居全部下到要去收驚(鄰居表示:X的,大白天遇到鬼),
(謝謝哈利波特串場,下去領500 圖源:網路)
打開棺材一看,竟是蔡侯還陽!(鄰居表示:X的,更恐怖)
而蔡倫向各位看熱鬧的鄉民表示,
他在陰間苦無財產可以使用,
但妻子所燒的紙因為剪成「銅錢」形狀焚燒,
在陰間竟可以當成金錢使用。
而蔡侯用此賄賂陰間神差,於是陰吏便讓其復活。
鄰居大為驚訝,於是「紙」立刻成為最暢銷的產品。
此傳說的其他版本則大同小異,
只是主角蔡倫,換作尤秀才,或蔡倫的兄弟蔡莫。
傳說疑點:
1.-1宦官有妻?
蔡倫 (63年-121年),字敬仲。
(一臉蔡樣的蔡倫 圖源:網路)
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
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
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
雖然從現存的史籍來看,
東漢時的宦官不是不能娶妻,
以《後漢書·劉瑜傳》為例,
內文就有「常侍黃門亦廣妻娶」的記載,
但卻受到了當時社會輿論的批評與譴責。
所以會這麼明目張膽的向社會宣揚,
「蔡倫之妻是我」嗎?
這是疑點一。
1.-2死者還陽
由上文的故事可見,
蔡倫表示焚燒紙錢,陰吏會讓其還陽,
當左鄰右舍知道後,往後當有親友過世,
街坊鄰居不就狂燒紙錢?
但有見其親友還陽嗎?
並沒有。
因此這是一個失敗的騙局。
人沒有那麼笨,吃了秤砣鐵了心也非絕對,
我們都明白人死不能復生的道理,
難道古人真的傻傻相信?
因此,如果知道燒紙錢人會還陽是謬論,
為什麼這個錯誤的說法會流傳下來?
這是疑點二
1.-3版本眾多
這個故事的基本概念相同,
但故事主角換了許多人,
從蔡倫之弟到蔡倫之徒。
可知這個故事沒有一個定論,
標準的換湯不換藥。
(雖然我覺得這不太算疑點)
這些說法,都被認為是鄉野傳說,不太可信。
2.「唐太宗造紙錢論」
由吳承恩的西遊記延伸而來的:
唐太宗貞觀年間,宰相魏徵夢中斬龍王,
龍王忿恨難平,下陰府控告太宗,
太宗因而昏迷多日,原來其靈魂出竅遊至地府。
太宗到了地府見許多孤魂野鬼在哭泣,
查問結果,始知他們都是大唐開國時被殺的敵軍或匪徒。
太宗於心不忍,決定行功德,賜給他們一庫黃金。
接著,太宗又看到陰間輪迴的情形,
當即發誓回到陽間之後,一定為他們做法事超渡。
不久,太宗甦醒返回陽間,但是陰間所用的錢是金紙銀紙,
太宗立即下詔大赦天下,廣召高僧,為死者作金銀紙錢,
並且訂定焚燒紙錢的法要。
傳說既是來自皇帝,
民間更加相信燒紙錢能讓往生的先人收到享用,
幫助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虞貧困,於是金銀紙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二、宗教歷史學說
請原諒我真的很懶,以下直接複製貼上:
『燒紙錢的習俗,起源於中國人原始時期祭拜祖先的習俗。
原始祭祖的習俗是為了悼念祖先的亡靈,祈求祖先保佑家族。
傳統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當人死後要如生前般侍奉他,
因此有給予金錢讓他享用的作法。』
以近年考古出土的漢代海昏侯墓為例,
墓中出土不少金餅(我認真覺得這個感覺很好吃)、馬蹄金
以及為數驚人的銅錢。
延伸閱讀:
【中時電子報-豪奢!海昏侯墓陪葬錢財 可供三萬人吃整年】【壹讀- 真有錢!西漢海昏侯墓中光銅錢達10餘噸 】【海昏侯墓出土青銅器之「最」:200萬枚銅錢讓人稱奇】
起初是以真錢陪葬,後因發生盜墓,
改為以陶製或其他材料的假錢陪葬,
到最後改以燒紙錢。
由於神明也往往是凡人修成的,所以就從燒紙給祖先,
演變出燒金紙給神明的習俗,意味著燒給他們享用 。
中國夏、商、周考古所出土的墓碑裡,
已發現有仿製錢幣的一種貝幣;
所採用的材料有石,蚌,骨,泥,金屬等材料模仿貨貝。
這些貝幣用來行使貨幣職能,
部分地區是用作裝飾品或冥幣,還有用作冥幣。
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
古代埋圭、璧、幣、帛祭祀鬼神,
漢代埋寶錢陪葬;
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
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
「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
有詩云:
「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
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
寒雲滿天風刮地,片片紙錢吹忽至。
紙錢雖多人不拾,寒難易衣飢換食。
勸君莫把紙錢嗔,不比鑄銅為錢能殺人。
朝為達官暮入獄,只為銅山一片綠。」
從埋錢轉變為燒錢有幾種說法,
一種則認為可能是受到印度人或中亞習俗的影響。
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
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
燒紙錢的習俗很可能起源於道教燒符籙(符咒紙)的宗教儀軌,
尤其是認為燒紙錢就像燒符咒紙一樣,
具能夠傳遞給祖先,或神鬼的神聖作用。
早在東漢的出土的墓碑裡,就已經發現有符籙。
符籙最先在東漢時期張天師創立道教就有了,
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符籙的發展又非常興盛。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燒紙錢已經開始成為葬禮的一部分。
到了唐朝,燒紙錢已經相當普遍,
不僅燒給去世的家人,也燒給神鬼。
(以上摘自維基百科-紙錢
三、文獻資料
上述都是以「傳說」的方式流傳且廣為人知,
那有沒有文獻資料的記載呢?
其實還是有的:
1.
唐代《文宗備問》認為,紙錢乃始於南北朝,
南齊廢帝蕭昭業好鬼神,剪紙為錢用來陪葬。
出自《愛日齊叢鈔》:
「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
2.
有記載是說,
在五代後周世宗發引之日,百司路祭,
以紙製作金銀錢寶之樣並雕印文字乃是金銀紙形制之始。
【三、金紙的意義】
上文剛剛說到了金紙的起源,
原本想說要打簡易分類的,
但實在是塞不下= =。
果然文章落落長也是有缺點的。
接下來要在這裡說一下金紙在台灣民間的「意義」
你以為,
金銀紙錢在台灣民間的意義上,
就只有「錢財」而已嗎?
那你就錯了。
一、燒金紙的意義
上面說到,透過「焚燒」的方式,
(圖源:網路)
經由火這個媒介,
金銀紙錢會以另外一種方式,
變化成無形界所需要的一切。
我舉了四個例子:
(參見【一、】-二-2.)
1.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焚燒金紙
這是最通俗的舉例,燒金銀紙,
使其轉化為正神陰鬼,諸神祖先可用的錢財,
或是補足自己的運勢、或是破除不祥等等,
2.佛或道教在法事中燃燒疏文
將各種不同用途的疏文與一些金紙,
透過焚燒的方式,將所要宣達的文疏傳達給神。
3.醮事科儀燃燒紙馬曹官使者
在醮事時,可見道長將紙紮的使者以及馬,
加一些金紙與所要上呈的疏文一同焚燒,
意義在於希望透過火的轉化,
紙馬化真馬,使者變信差,
將所要上呈的疏文等等轉送天庭。
4.密宗甚是有火供、煙供等法
坐等有人留言補充,但其實下文就有說到一些。
二、只有道教才會燒東西來供養神明?
『以燒東西來供養神明的習俗,
並非道教獨有,世界上好些宗教也有。
如佛教的密宗就有“火供”的儀式。
所謂火供(護摩),
就是以柴堆積起來燒成熊熊的篝火,再把供品丟進去燒。
供品有︰牛奶、酸奶、檀香、花、蜜糖、黑糖、
水果、奶油、糕餅、珍珠、寶石、哈達(西藏的禮敬用品)、
五色布(紅、黃、青、白、藍,用整匹的剪成小塊)等等。
將上述供品拋進篝火燒成灰燼,
供品也就百分之百供給了佛菩薩
(主要是供給護法神,如燒布就是給他們裁衣用)。
我們燒金紙給神明,雖然不叫火供,其實與火供沒什麼分別。
燒給神明的用“金紙”而不用銀,那是因為我們尊敬神明,
願以最好的,最高貴的東西來供奉他們。
金紙上印有福祿壽三仙,
以及“金玉滿堂”、“招財進寶”、“合家平安”等字,那是一種祈求,
表示祈求有福有祿有壽外,也希望金玉滿堂等等。
當然市面上的金銀紙都不是真金銀所制成,
而是錫制的替代品,然而祭祀貴在真心誠意,真誠才能感動天地神明!
燒金紙不是在做壞事,而是一種祈福。
它與火供一樣,都是神聖的宗教儀式,
批評為迷信、無益、浪費、污染,
顯得不尊重人家的信仰。
每個宗教都有各自的儀式,大家需要互相尊重才是!』
(上文摘自網路:燒金紙是一種祈福
三、燒金=賄賂神明?
有人說燒金紙是賄賂神明啊等等
如果依照上文的道理,
「燒金紙就是把金紙變成錢給神明」。
說真的,
神聖天尊造化萬物,
住的地方是金碧輝煌的宮殿,
而且擁有享用不盡的金銀財寶,
以及人間享用不到的種種美味。
像這種生活還需要我們燒金紙給他們嗎?
難道這些金銀財寶他需要的話不會自己變嗎XD?
當然不需要了!
但是當你拜拜祈求平安無事的時候,
神明就要派兵馬幫你消災化解,
總要給兵馬一些油錢補貼,
或是升級裝備之用。
此外,金紙象徵的是一份敬意、謝意
除了有特別用意的紙錢外,
其實就只是一份取代真實金銀財寶的敬獻物品
象徵誠意與心意。
四、金紙的衍生物與其意義
如果金紙的發明,
是為了透過焚燒而轉化成其他的所需。
那我們說完了金紙在「燒化」後所具有的意義,
那「未燒化」的紙錢有什麼衍生呢?
1.宗教替代物:
(1)神位
在以前,如果信徒經濟不允許,
無法以「神像」的方式奉祀諸神,
就會以金紙謄寫神明聖號,
或是以金紙包裹神明之香火作為替代方案。
以 嘉義縣政府所登錄的嘉義縣文化資產
【衝水路、迎客王 】為例,
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新塭嘉應廟尹王爺聖誕,
相傳二十尊代天巡狩的客王爺(十三尊負責海域、七尊巡遊山區)
提前一天聚集在新塭外海的王船上,
順著漲潮抵達王爺窟(王船碼頭),齊至新塭嘉應廟為尹王爺祝壽;
尹王爺則率領諸神下水「迎客王」,以表歡迎之意。
相傳,每逢農曆3月27日,
新塭外海就會駛來兩艘無形、看不見的王船,
一艘載著13位巡海王爺、一艘載著7位巡山王爺,
王爺們將順著八掌溪的舊河道航進新塭,
為祂們的好兄弟尹王爺祝壽。
在這一天,新塭人在嘉應廟眾神的帶領之下,
虔誠齊聚岸邊恭迎代天巡狩登岸,
而眾神的神轎則是紛紛衝入河道中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
迎請上岸的諸位客王,因為沒有雕塑令牌或是神像,
就以金紙(尹王爺金)所製作的王座代表代天巡狩的20位客王。
(資料來源:民俗亂彈 
(圖源:民俗亂彈-黃偉強)
(2)令旗座
若無專製之令旗座,
通常會以金紙(如壽金等)捆綁立置,將令旗固定在金紙中。 
(圖源:
(3)香爐
有時候,找不到香爐可以插香時,
金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方案。
將金紙橫著放,擺於供桌前方,
焚香祝禱完後,將香插於金紙的縫隙間,
此時的金紙就變成了簡易的香爐。
以自由時報的報導【北市公墓停用小香爐 民眾不習慣】為例:
今年殯葬管理處首度實施金紙集中焚燒,
且不再提供小香爐供民眾插香,
但現場仍見供桌上金紙縫隙插香,
市民陳先生表示,一年才掃墓一次,
還是希望能提供小香爐在供桌上插香。 
(圖源:林巧璉)
新聞網址:
2.表演藝術用具
以台灣知名搖滾樂團「閃靈」為例,
演唱會拋灑冥紙好像已成傳統。
(資料照,記者胡舜翔攝)
當然這是有某種意涵,如果想知道請參考下列報導:
自由時報【為什麼看閃靈要撒冥紙?網友解釋給你聽】
【四、金紙與環境】
各位親愛的朋友,
讓我們思考一件事,
燒=污染嗎?
有次我與某位朋友聊到這類的議題,
他不禁大聲疾呼:
「 這些世界級國家級的無形文化資產,
沒被殖民毀掉、沒被皇民化政策毀掉、沒被兩蔣戒嚴毀掉,
卻毀在民主開放的台灣人自己手裡,偉哉!
汙染源?環保從自己做起?
你家冷氣怎麼不先拆掉,別跟我說那是生活必需,
你沒吹冷氣不會死!你吹冷氣的時候怎麼沒想過,
北極熊還在游泳找下一塊冰原?
你吃肉烤肉的時候怎麼沒想過畜牧業帶來的空氣汙染?
你現在眼前那堆木炭造成的空氣汙染?
你為求方便,懶得多走幾步路,發動摩托車的時候,
怎麼沒想過你那台摩托車帶來的汙染?
別跟我說什麼你的車通過排氣檢驗阿,
你知道台灣本土製造的香、金好幾年前,
早就按照政府公告標準製作了嗎?
還不是照常被你們拿來說是汙染。
要宣導為何不是鼓勵各大型廟宇建成環保金爐,
為何不是宣導正確燃燒金紙以減少黑煙排放?
不是說好減量嗎,為什麼怎麼看都是想要撲殺禁止?
別說這種自欺欺人的話了吧,自己不重視自己的文化,
並想著如何能讓文化與環保共榮共存,
反而一步步親手毀掉他,
莫非讓這些文化只出現在博物館或文化教材課本上的時候才知道珍惜?
當中國正在檢討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後果時,
台灣卻正在不遺餘力的消滅這些文化
陋習跟迷信是吧,你順便把神主牌位、靈骨塔跟墳墓拆了,
死人不用做喪!那是迷信!
屍體不要土葬掩埋,根本侵占國有土地,
不准火化因為製造空氣汙染!
全部丟到大海裡餵魚,既環保又省錢!
取消春假清明端午中秋節,那是陋習!
以後台灣就剩下西洋情人節跟聖誕節就好,真是好棒棒!
拜拜若誠心,不用燒香跟燒金?
好啊,結婚也不用包禮金,一句恭喜夠誠心。
工作不用領現金,因為你工作要用心。
夫妻不用相愛跟相親,因為你兩人夠同心!
政府沒有禁止燒金焚香?只是宣導減量?
你先跟我翻譯翻譯,什麼叫減量?
只要逢年過節香客變多的時節,你去大間的廟宇看看,
廟方不出十分鐘就會把你剛插上去的香弄熄,
你去大間的廟宇看看,你準備好的金紙絕對是集中焚燒火化,
早就開始進行並且極力配合這些環保政策了,
究竟還希望軟土深掘到什麼程度,就因為你們不喜歡,
你們用不到所以你們就可以這樣撻伐宗教儀式?
只因為你們冠上了汙染環境的大帽子?
得了吧!焚金燒香千年習俗,
真正開始出現空氣汙染卻是工業革命後的事情,
更別說這些宗教文化在日常汙染源裡面根本排不上前十名,
政府卻只會混淆視聽,
目的就只是為了掩蓋其他更嚴重的商業與工業汙染。
口口聲聲說要取平衡,說著兩者都要保護,
為什麼只能看到一再而三的打壓跟禁止?
更別提那些個王八官員,選前拿香跟拜,
拜得多麼誠心,看看大甲媽出巡,多少官員來站台,
事後又有多少官員翻臉不認人。
地球只有一個,當然知道只有一個,
當然要保護他愛護他,但你們在說著平衡,
說著共存的時候,你們可曾真的用心去了解,
那些文化價值背後所隱含的各種意義?
那些文化價值背後所蘊含的歷史過去?
還是你們覺得這些東西俗~~~不可耐,
都是封建迷信化的結果,所以連瞭解都不曾瞭解。
只能看到表面上,那些個鬧事的屁孩在廟會的時候打架鬧事,
那些個虛張聲勢只想搶地盤耀武揚威或者炫耀炫富的財團大放鞭炮,
然後就認定這些宗教文化只會帶來汙染只會帶來動亂?
如果你們說的改變就是要禁止這些一切的活動,
抱歉,那不叫改變,那叫做消滅。 」
(以上為情緒發言,不代表本人立場)
說個笑話
(圖源:網友梁鈜傑)
我想各位應該還記的這類新聞:
【桃園泰豐輪胎火警 黑煙直竄天際】【高雄橋頭輪胎廠大火 濃煙釋出戴奧辛】【 台中文山掩埋場悶燒 教育局:附近學校沒感覺】
是的,
只要焚燒就會釋放污染氣體,這個我不能否認,
但我想問的是,
在台灣最主要的空汙來源是民間信仰中,
那些被我們點燃的香燭,
或是投入火堆的紙錢嗎?
親愛的朋友,
根據「環境中心TEIA」在 2015/03/17 的一篇文章:
【都是中國害的?學者:7成空汙台灣自產】指出
「要減緩台灣空污,必須逐步淘汰高污染產業、在所使用的能源中反映環境及社會成本,並整治未受環評管控的中小型工廠。」
(網址:
還有綠色和平網站的文章:
【燃煤之疾:PM2.5 恐造成早死案例增加,臺灣七成空污是境內生成】
以及自由時報報導
【台灣PM2.5汙染源 2成來自車輛】
裡面提及,
台灣空汙主要來源,
是國內各大小工廠所放出來的廢氣,
還有路上揚塵與車輛廢氣。
所以燒金與焚香,
雖然也會造成空氣汙染,
但跟汽機車廢氣排放或是工廠的廢煙等等相比,
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但我們有看見政府很積極地在處理這些的問題嗎?
不能說沒有,我承認,
但在我的眼裡,
跟取締或宣導少燒金紙的積極度比起來,
真的非常消極!!!
難道只有焚燒金銀紙錢香燭鞭炮
才會導致台灣空氣汙染?
別傻了!
不處理工廠等等的大問題,
反而先拿最無力的民間信仰開刀?
我在去年的暑假,
參加了內政部辦理的「宗教人員培訓專案」
(反正就是一場糞培訓,我完全不知道我那幾天在幹嘛)
裡面有兩節課的課程,
都是在宣導燒金焚香燃放鞭炮所帶來的空氣汙染云云。
這兩節課我印象很深,
因為這是培訓的幾天來,
台下學員與台上講師「互動不少」的少數幾堂課程。
而且就在前一天,高雄聖興會正因為廟會活動而被罰款87萬。
【中時-廟會擾民 高市府裁罰87萬9千元】
台上講者滔滔不絕地講著:
在廟會進行時,燃放的鞭炮煙火,還有焚燒的紙錢,
是多麼地汙染空氣時。
台下的學員反駁了,
那工廠的排煙與汽機車帶來的廢氣呢?
你知道廟會所燃放的鞭炮,
有很多都是民間會館或是陣頭自發性地施放嗎?
開罰卻是罰在廟宇上,
你覺得這樣公平嗎?
台下一片鬧哄哄,
台下學員的質疑就像引信,點燃了沉默的爆竹。
台上的講師似乎不知道怎麼回應,
只好草草帶過接下來的議題。
在這裡我想挑明著講一點,
台灣三大炮- 北港媽祖犁炮、台南鹽水蜂炮、台東炸寒單
這三樣民俗活動都有一定分量的歷史,
還有把虎爺吃炮也納進來的話,
以上活動期間會燃放大量鞭炮,
因此我們先撇開這幾樣樣來說。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還是無意,
這幾年廟會活動放的鞭炮越來越多,
炮讚場面一擺就是數百公尺,
各式煙火爆竹琳瑯滿目,
炮手依序點燃後,
刺鼻的煙硝味伴隨震耳欲聾的聲音充斥著接下來的數分鐘。
我想問,
放這麼多的意義在哪?
充場面?
還是...挺兄弟情義?
還是...我也不知道啦其實。
但我還是想問,
放這麼多有意義嗎?
留下滿地的炮屑垃圾,
煙硝味又很難散去。
因此,
我寧可政府宣導少放鞭炮,
也不希望政府禁止我們燒金或焚香。
是的,
我支持燒金紙,
但我也支持金紙焚燒減量,
而不是全面地禁燒。
我不否認燒金紙會排出有毒致癌物,
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教授吳家誠教授說:
「市售的線香與紙錢多是東南亞進口的,
很多都未通過檢驗,
燃燒後會釋放有毒物質或鉛等重金屬,
灰塵在空氣中飄散,民眾直接吸入,
就了就會產生中毒現象,提高致癌的可能性。」
(摘自: 吃的、穿的、用的您選對了嗎? )
燒香也是,
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
很多香都產自大陸或東南亞,
在燃燒過程中將釋放苯、甲苯或二甲苯,
將導致神經毒性,會造成血癌等各種癌症。
另外,燒香燃燒的過程若不完全,
也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其中最毒的苯比將導致癌症。
(摘自新聞:【Yahoo!-醫界:燃香釋放甲苯 恐致血癌】)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件事,
上文來內容驚悚,但有一個地方值得注意,
那就是金紙來源地。
台灣的金紙製造來源主要分為三種:
台灣,中國,其他(如越南)。
上文所提到的易致癌之香或金紙,
多來自大陸或東南亞,
那台灣呢?
台灣有不少非常好的金紙,
都是以純竹漿下去製成,
手感非常細緻柔軟。
如在【三、】-四、-1.-(1)提到的「衝水路迎客王」
這個慶典中所使用的金紙,
就是質地非常好的台灣金。
而好的台灣金
燃燒後也不會產生大量濃煙。在這部影片【北港武德宮-百年大醮】(時間12:51開始)中
主委林安樂表示:
「在這科醮典期間,
我們祖廟後方架了一個非常大金元寶........
只是想謙卑地說明一件事,
我們用的是非常正統地,以竹為原料的台灣金,
那這科醮典這麼大量的金紙在燒化之後,
十小時內全部燃燒完畢,
而且中間沒有產生明顯的濃煙,
殘留也非常非常少,
這就是我們台灣金的特色。」
反觀中國與越南等地製造的粗劣金紙,
不僅質地粗糙,有時金紙殘破不全,
甚至還有竹片殘存其中,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傷。
而且燃燒時也會飄出非常刺鼻的味道。
我們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但是根據人們貪小便宜的個性使然,
我們會願意花多少錢在金紙上?
我在這裡必須承認,
我其實還是會選便宜的金紙,
縱使我知道這金紙燃燒後排出的汙染物,
可能比台灣製的金紙還要高。
但為了荷包考量,我還是會挑便宜的金紙。
我知道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而我現在也在努力改去這個習慣。
雖然一個人的努力改變可能力量很小,
但當我們有數百、數千個人一起努力時,
這個力量就會很大。
我不是要宣導大家多燒金紙,
而是我想宣導大家燒好金紙。
套句口號,
減量是環保,禁止是無知
減少燒金紙我們聽很多,
卻沒有聽過學校宣導要老師減少考卷量,
我也是覺得很無奈。
到底是為了台灣的空氣好,
期望還一口新鮮空氣;
還是有意的打擊台灣傳統文化?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省思吧。
我是香腸小生,我們下次見。
------------------------------------------
參考資料與相關討論:
一、金紙起源:
維基百科:紙錢
二、Dcard最近有關金銀紙的討論:
【關於金紙】【阿嬤說她沒錢】【大家對金銀紙的疑惑】【求解 燒金紙】
三、專欄文章:
(1)fun01
【燒紙錢真的能讓祖先拿到嗎?】
(2)民俗亂彈
【環保單位別把間信仰當作空汙提款機】【環保不能曲解信仰:香與金都是無可取代的物質】【 不燒金紙?想惹王爺生氣? |來看重視質材數量的新塭尹王爺金】
(3)個人文章
【燒金紙是一種祈福】【為何要燒金紙?】
四、新聞報導:
(1)三立新聞網:
【家門口拜拜燒金紙 環保局:可依法罰10萬元】【 三立新聞--送神大樓燒金紙!飄惡臭鄰居受不了報警】
(2)東森新聞:
【高雄大林蒲 1年有220天PM 2.5紫爆】
(3)中時
【桃園泰豐輪胎火警 黑煙直竄天際】【高雄橋頭輪胎廠大火 濃煙釋出戴奧辛】
(4)風傳媒
【中壢泰豐輪胎場大火,環保署:戴奧辛濃度低於背景數值】
(5)蘋果日報
【 解決空汙 推廣減少燒紙錢 政府投入兩億研究替代解決方案】
(6)自由時報
【北市公墓停用小香爐 民眾不習慣】
還有許多散落於文中的參考資料,
恕無法一一列舉於此處。
-------------------
後記:
本文應該是我在飄板以來打得最辛苦的一篇,
連續三天坐在電腦前,埋首查著各種資料,
寢室熄燈後只剩我的桌燈還亮著,
室友呼呼睡著(有嗎)只剩我未入眠,
眼睛不停過濾各種數據或是報告。
說真的,真的很累。
燒金紙是陋習嗎?
我不願意這麼說,
我是從小燒金紙長大的,
拿香拜拜燒金化銀對我而言,
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
我喜歡拜拜,
也熱愛在這些儀軌背後所隱含的文化。
所以我不願看到我所熱愛的文化一再被打壓,
一再被汙名化。
是的,
傳統文化與廟會活動,
在今日看來的確有變調,
但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嘲弄或是掩蓋。
對我而言,
傳統文化就像個進入加護病房的傷患,
如果我們拔走她賴以維生的儀器,
那傳統文化最終就會收錄在博物館的標本,
或是課本中我們朗誦的文章,
成為我們憑弔的對象。
文化之所以美,
那是因為她以「活著」的方式,
在你我身邊呼吸著。
而如今,這個病危的文化,
吐出的氣息已漸漸微弱,
我們要繼續坐視不管嗎?
傳統文化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們應該修正及想解決辦法,
而非直接剜肉補瘡。
傳統文化有值得保存的地方,
我們應該推廣讓更多人知道。
而非如此冷漠以對。
我想,
在變遷如此快速的社會,
不僅只是燒金紙,
還有許多文化是需要我們出聲去援助的,
比如原住民文化等等。
每一種文化都是高貴而平等地存在於這個世界,
沒有必要去區分誰的文化高誰的文化低。
(別給我戰次文化這件事,那是你不是他們族群才會這樣認為)
因此,
希望以後遇見有關文化的議題時,
大家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討論,
而非一味地指責誰的文化低落,
或者是誰的文化又俗不可耐吧。
願文化能彼此包容,
願宗教能彼此尊重,
願階層能彼此溝通,
願人們能彼此理解。
香腸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