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於 UNCOATED 247 有話要說🫸👄

應該有不少人都被演算法推到這間的廣告,甚至在公車亭打廣告,肯定也有不少人被燒到後想看看其他人怎麼說,我個人在留言滿容易看到“內褲很難穿”、“大腿很緊”之類的說法,但我想來平反一下(雖然這很明顯是廠商的疏失)。
megapx
在官網的選單中只能看到一堆令人眼花撩亂的系列名稱
megapx
但每個商品都有置頂的系列名稱LOW-RISE、DRAWERS EXCEL等系列
megapx
看上圖的介紹,應該可以明顯的看出大部分說“大腿很緊”的人們,基本上就是選了褲管較短的LOW-RISE系列。 因為這個品牌打的其中一個點是不捲褲管
megapx
而他們的設計就是在褲管處加一圈鬆緊帶
megapx
不過僅限於過去的初代 沁涼運動平⼝內褲(只有LOW-RISE),但初代已經停售了,至於現在的V2版我沒有試過,是不是一樣“難穿” 到這裡我的結論是,說“大腿很緊”的基本上是買到 初代 沁涼運動平⼝內褲 或是LOW-RISE系列 再者就是挑到不適合的尺寸 至於為什麼我能給出這個結論呢? 因為我第一次就全踩了 挑了小一號的初代 沁涼運動平⼝內褲 那個束縛已經是想把褲管鬆緊帶給剪掉的程度了 和抽血的橡皮筋差不多 是不是真的不捲褲管呢? 我不太確定捲褲管是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 有經驗的在底下留言吧 然而尺寸的部分,顯然也是廠商的疏失
megapx
這倆圖同樣都是DRAWERS EXCEL,但左邊是前置[Renewal]的版本,可以看到褲長又更長了(至少慶幸他們有在看評論)。 不過更大的問題在於這些詳細的標示不可能有人看得懂 尤其是大部分人都是看腰圍在挑內褲,而他們的尺寸表......對
megapx
基本上還是照著他們建議的(每個系列)都挑大一號吧 但還是拿出自己穿過的品牌尺寸表來比較會更好 再來是版型,個人認為“版型不夠,材質來湊”只要材質夠彈性,挑個莫代爾基本上也不太會有太緊的感覺,就根據需要謹慎購買吧。 我個人手邊有 A) LOW RISE 沁涼網眼運動平⼝內褲 B) Slim Fit 空氣感抗菌平⼝內褲V2 C) Slim Fit 空氣感抗菌平⼝內褲 D) BALANCE 3D 彈⼒平⼝內褲 E) [Renewal]Drawers Excel 彈⼒低腰平⼝內褲 F) Drawers Excel 彈⼒低腰平⼝內褲 G) 初代LOW RISE 透氣低腰平口內褲 H) 初代LOW RISE 沁涼運動平⼝內褲 真的只有H有特別強烈的褲管鬆緊帶,其他系列基本上沒有太緊的感覺,但有存在感,只有A、D的褲管圈是平的,其他有做加厚。 尺寸: B、C是寬鬆的,H則是因為第一次買 所以都挑了正常size B、C在穿著上沒問題 而H就如同上文所述,緊到不行 其他款式以尺寸表的臀圍都挑了大一號 體感: A==D但材質、版型不同,各有優劣,D的版型較大眾且更吃重尺寸,D的材質有彈性,存在感若有似無,A的材質更有彈性,幾乎無感,但兩者褲管都會移動。D算A的平替,著感差異細微 A、E雖然E有褲管圈存在感,但E的材質更好,且加厚的褲管圈真的有固定住,A褲管會移動。視個人在意的點挑選 A、F因為A的褲管圈沒有加厚,存在感較F低很多,雖然E、F差不多,但F的褲管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地方,A好一點。 A、G雖然同樣標為LOW-RISE,但實際上A和F版型幾乎是一樣的(真的是廠商的疏失了),G因為褲管最短且褲管圈加厚,存在感最強。 D、E材質、版型不同,D因為材質的關係存在感若有似無,E則是褲管圈加厚有存在感。D算E的平替 D、F和DE一樣卡在褲管圈的原因,但F由於褲管圈有固定住,D褲管會移動,且F存在感比E強。視個人在意的點挑選 E、F確實也有區別,能感受到E褲管較長,F存在感更明顯,舒適度是E>F。(在寫這篇的時候我才知道E、F有差... E、F、G褲管長度E>F>>G,G的存在感很明顯,基本上就是大部分人買一次覺得被雷到的原因。 G、H兩者的褲管都很短,但H因為材質、鬆緊帶的關係,H更緊。 B、C材質不同B更柔軟,且B比C褲長更長,C有開口,B做了個假開口(意義何在?),B比C算是升級,可以放心入手,但介意開口的請直接跳過這間。 體感排名: E>A=D>F>G>H 排名是根據我個人綜合質感、版型給出來的,僅供參考 H如果排除尺寸問題個人認為依然無解 A、D依據個人體感排名可能會更動,但基本上差不多 從頭看到這裡的人,我很感謝你,這個年頭願意聽他人講話的人真的不多,想必也是有被廣告燒到吧? 這裡我就給個推薦: 平常穿貼身平口的,想入手的首選E、A、D (視自己最在意的點無感/褲管移動下去挑選) 穿寬鬆的就先選B,想入坑的話首選D (D的存在感若有似無的,剪裁較大眾。E有褲管圈加厚有存在感) 穿三角的應該不會喜歡大腿卡住的感覺,也不會喜歡寬鬆的吧? 但還是推薦E啦(感受包覆感) 因為價格而猶豫的,我不會強迫,畢竟有些人穿菜市場一件$50的內褲,一輩子也就這麼過了。這篇主要是提供想嘗試其他品牌的人,一個參考,推D。 畢竟我也不是所有系列都穿過,沒辦法給出最精準的指南 想提供自己看法的,底下歡迎留言 有被解惑的,我很感謝你願意看完 認為我在業配的,我可以提供刷卡、交易紀錄 至於這個品牌也不是我首推的,只是想幫忙平反一下(但廠商的問題真的不少),提供給對這品牌有興趣的人,一個快速挑選的文章,有機會再寫一篇我推的品牌吧。
Like
6
Comment
encourage first comment
Do you have something in mind? Let's post it out and share it with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