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買你知道的股票 真正的價值投資?!
2020年9月21日 14:50
下文的圖片取自書本
身為紀律嚴明的股民,各位必須在股海找一條航道,用最短時間,取得最大財富。唯有當足夠條件𢑥整為最佳架構而價格漲勢即將爆發時,才應該買進股票。
進場架構的關鍵條件之一是年輕~某些最好的機會,往往是發生在新上市公司,也就是在最近幾個月,一兩年內上市的企業。歷史資料顯示,多數超級強勢股爆發走勢的時間,多半是在上市的八到十年內,可是,單是年輕仍然不夠,還要具有特質。除了基本面之外,所謂特質是其價格結構必須處於primarybace。
市場都有一些才剛上市的領導股,剛掛牌價格會大漲,有些甚至連漲幾星期幾個月。然後,獲利回吐賣壓就會出現,股價開始修正。新上市股票若要引我注意,至少必須有幾個月的交易紀錄來證明,就是primarybace-上市後出現的第一個買點。股票經過三個星期或更久的修正而完成primarybace之後,緊跟着
股價可能會創新高,或在新高價進行健全的整理。
股票處於回升階段,經常可以修復先前的失地甚至創出新高價。在整個股價上漲的過程中,領導股會形成多個整理底部,藉以消化獲利回吐的賣壓,儲蓄力量然後繼續上升。primarybace只不過是股票上市以來形成的第一個底部。雅虎 eBay Google 星巴克 微軟 英特爾 亞馬遜都是曾經從primarybace發動強勁漲勢的股票。
Primarybace是根據價格與成交量的歷史,指出股價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但primarybace的基礎乃是源自於所謂企業基本面與股票市場行為。企業最強勁的成長,通常發生在發行普通股或掛牌上市的最初五至10年內。這正是企業透過上市籌集資金而得以大力擴充其產品或服務的階段。在這段關鍵期間內,公司管理層通常最具有創業精神與動力。除了銷貨成長與經濟規模擴張營運利潤也會加速成長。
企業剛上市,並不代表這就是一間新公司。當然也有新成立的公司(我在說廢話),某些公司可能在經營多年後才決定公開上市。1990年代科技泡沫期間,股票市場贏家有80%是成立在八年內掛牌的公司。亞馬遜在1997年5月上市,形成primarybace然後在1997年9月創新高價。16個月之後股價相對於primarybace的新高價,上漲了2500%
公司掛牌上市的第一天也可能大跌,2012年Facebook就是如此,當時Facebook曾經創下45美元高價當天收盤則為38.23美元,12個交易日之後股價更跌到了25.52美元,距離先前高價跌幅為43%,Facebook在那時從來沒有發展出適當的價格形態修正幅度太大不適合買進。
如果要買新掛牌的股票,一定要讓股票有一段交易歷史,形成primarybace之後再說。有些甚至要花一年或更久的時間才能建構出適當的primarybace。多數情況下,股票至少要花三至五星期才能形成健全primarybace,股價修正幅度不超過25%至35才可靠。修正其間如果長時間,(通常一年以上)拉回程度即使高達50%仍然可以視為健全結構,但對於短期整理,例如三個星期價格拉回程度就不應超過25%。
假定我們看到一隻可謂據潛力的新上市股票,銷貨與盈餘成長都處於加速狀態,我們必須等待好讓基本面信念能獲得市場行為的確認。除非獲得股票價格的確認,否則我們對相關股票的基本面看法完全不重要。(股票價格才是一切~)所謂確認是指股價完成第一個可供買進的形態而創新高價。
這些股票通常很陌生而且本益比(市盈率)很高。
形態大致上如下:
1997年新出現的網際網絡股中雅虎成為市場領導股。
Rambus股價在九個星期內上漲150%並出現買入點,其後在37個月後上漲1450%
Body Central在2011年完成primarybace,價格在15個月內上漲105%
Juniper Networks在1999年7月完成primarybace,價格在八個月內上漲500%
有些青蛙不會變成王子
完成primarybace並創出新高價的股票,並非每一隻都是贏家。雖然結構恰當的往往能夠幫超級強勢股提供最佳勝算,但絕不能保證每一隻股票都成功。所以投資人永遠要準備離場方案,一旦發現情況不對勁就必須認賠(關於如何止損在上一篇文章有教學~)
iRobot的primarybace失敗,價格在最高峰下跌65%
領導會有更替,Circuit City2008年申請破產,這間公司曾經是美國最大型的零售商,股價在1981年至1990年10年升超過6000%,事實上1981年到2000累計漲幅高達63,000%,幾十年間公司規模過大開始出現一些營業問題,2008年宣布關閉155間店面並一直裁員,市場氣氛認為這間公司還一直被看好甚至有要擴張的階段。結果2008年這間公司的投資人會含着淚看到股價一直跌到零。🥺
對於一些名聲響亮和經過專業分析師(我從來不相信他們)認證的成長股票,千萬要小心就如同Circuit City一樣,這些股票曾經是機構的最愛,而且已經度過盈餘加速成長的風光時期,等到正式貼上成長形股票的標籤,一切都變得太明顯,這些股票的流通籌碼太過氾濫,等到發生問題是股價的跌幅將一發不可收拾。(請嚴格執行止損就不會有問題,有興趣可以看上一篇文章)
最後建議大家不要害怕買進那些名稱陌生的潛力股,做一些調查工作,認識一些形成primarybace的股票。這才是各位挖掘價值股票的做法。
有幾個朋友都說我發錯版,他說這個是[低能卡],所以我在糾結要不要再繼續發這種文章🙇🏻♂️
覺得有用的可以點讚分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