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

Re我數學考77分

我耐心地從第一樓看到最後一樓只有一個結論:小時候曾經被打罵教育或填鴨式教育的孩子大多都進了學店,小時候採開明制度的孩子進五大的不在少數。 再三強調這不是"絕對",不要自己玻璃心想玩鑽牛角尖文字遊戲。還是有很多人認真進了五大,還是有很多人都在玩樂最後連大學都唸不下去。 我主要想表達和探討的是,對於這個現象,身為孩子的我們,我們的童年真的值得嗎?快樂嗎?這點我還蠻感謝我父母的,我以前是桃園人,小二前在桃園就是一個打罵教育下的受害者,每次段考都前幾名。小二暑假我們搬到臺南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父母漸漸不管我們的課業,比較放任地讓我和其他同學開心地在學校玩,當然他們還是把我丟到安親班讓老師監督我們寫完作業,除了在安親班寫作業的時間以外我幾乎都在玩,在學校也不聽課,老是和同學玩鬼抓人、抓昆蟲抓青蛙、翻牆到對面的雜貨店買零嘴玩具,在學校我常常被老師打被叫去罰站,媽媽也常被老師嫌說我是多麼一個調皮的小孩。 我的國小童年都在玩樂,我的國中也在玩樂跟國小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我有去補習班補英文和數學,可是我在補習班也不認真都在和同學交朋友。國二時還曾經被記了一支大過,最後乖乖去愛校把他消掉。 國二下開始認真讀書,短短半年就從Pr50衝到PR85考進臺南的第二志願,媽媽很開心,雖然很多鄰居的小孩都考上一中但媽媽相信只要我有心,不用去壓力那麼大的地方沒關係。 高一高二我都在跟我現在的女朋友談戀愛,我每次段考幾乎都是班上的倒數1/3,我上課都在滑手機跟女朋友聊天,常常蹺課坐火車去約會,早自修因為太累不想考試常常直接交白卷。高二下時我天真地和女朋友說我要養他一輩子所以毛起來讀書,從高二暑假開始讀,後來高三上下學期的段考和學測模擬考我都是全班前幾名,最後因為學測失誤所以只考62級分我連志願卡都沒填,考完學測當天就開始準備指考了,半年後我應屆上了成大,以全班指考第一名的成績。 我想說的是,小時候爸媽打罵我們給我們壓力要我們考高分滿足他們打從宋朝傳過來的讀書為聖的思想,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為何而讀書。我們只是盲從父母的期待為了滿足這個社會給我們的期望。希望各位大學生看到這篇文章能夠好好思考,十年後你有了孩子,是否要改變教育方式,別讓他成為洗腦教育下的受害者。我相信台灣會更進步!寧願玩樂也不要盲目的考高分,要知道自己為何而讀書。 這幾年,教改打著降低學生壓力和多元入學的口號做了一堆改革,越改越糟,家長的思想不改變,調整學生的上課時間只是影響到小孩家教或補習班的時間而已並沒有改變小孩自己運用的時間,小孩還反而希望在學校的時間長一點這樣至少可以跟同學玩。多元入學反而讓有學樂器的孩子佔優勢,有心的家長就像在7-11集點解任務一樣一項一項評分標準在準備,根本不是小孩在求學而是家長。 試著回想一下,國中高中的時候是不是旁邊坐著一個很認真的同學,每堂課都挺胸抄筆記,一字不漏地抄,最後還是進了學店。那個認真卻進學店的同學他的天賦或許不是讀書而是廚藝或是體育或是其他專長,只是他被壓在這個教育體制下動彈不得,但他比我們多一個優勢就是認真。如果他能夠在他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上像現在這樣認真,我相信台灣能出現更多吳寶春王建民甚至是阿妹。我們的教育制度確實埋沒許多人才。 當然讀哪裡也不能代表什麼,畢竟現在社會很多成功人士都不是五大出身。但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知道自己為何而努力,而不是盲從" -成大好牲音
愛心
16
留言 5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