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不知道這篇文要發在哪裡,不過我一直想打台灣建築和市容的文章時就會不忍一直唸說台灣的建築怎麼那麼醜~~ 所以就發心情版好了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台灣的歷史,簡單介紹而已,希望歷史系不要鞭我
台灣有經歷過荷治時期(更正確地說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台開貿易據點)
還有鄭成功時期(因為打不贏清朝,砍了金門的樹造船,打到台南來)
還有清朝時期(管理了台灣221年,更正確地說應該是擺爛200年治理20年)
再來就是日治時期(1895~1945年台灣多出一堆自來水和鐵路還有美麗的建築)
再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中華民國時期啦,沒錯就是在這個戰後的時期,台灣拼命的亂發建築執照,大量的「建設」,蓋一堆沒什麼美感的水泥屋子,還蓋得不好導致一直漏水
所以開始拼命地蓋「鐵皮屋」!
尤其因為戰後是中華民國接手台灣,當年國民黨並沒有打算在台灣久留,當年眷村的結構都蓋的不是很好,甚至還用一堆有毒的石棉瓦,一堆軍人治理台灣的下場,就是造成美感教育不普及得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你跟一些戰後才出生的長輩說某樣東西很好看的時候他們分辨不出美醜的原因,而戰後出生的這些小孩現在正值壯年,是主要消費族群,他們最喜歡的東西就是「便宜」、「快速」,什麼?你說可是這個很醜欸,他們卻說「有嗎?哪裡醜,我覺得顏色很多很亮很好看啊」
於是我們的城市就變成這樣
看到這裡,覺得「這很醜」的人,恭喜你,你是國家未來的棟樑,美感從生活開始改變,等你長大變主要消費族群時台灣也會開始慢慢變美
但如果你不覺得「這有哪裡醜」的人,很抱歉...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多注意一些美的東西,如此一來你的人生會開更多眼界
...
其實,台灣島不是一直以來都是長這樣的...
荷治、鄭成功時期都太久遠,我們來看看比較近代的清朝
這是畫家陳澄波的畫作,他被國民黨在火車站槍斃,雖然繪畫時間不是清朝時期畫的,但圖中主要的紅磚屋主要都是清朝時期的建築
這張是清朝的滬尾港,就是現在的淡水港,跟上張圖一樣是淡水
這張也是淡水,有些建築是日本建築,但淡水主要還是清朝紅磚屋居多,日治時期有位來到淡水的日本人甚至脫口而出說:「哇,這裡是東方的威尼斯」
很抱歉
現在的淡水是長這樣
各種大招牌、各種鐵皮屋隨便搭,隨便蓋
什麼?你說那以前清朝的房子呢?
很抱歉,淡水老街的房子99%都是新的,至於清朝的房子嘛,最近又新拆了一棟
老街已無老街,都進化成鐵皮屋了,各位施主請節哀
....
再來一個轉折,我們來談談鐵皮屋
鐵皮屋是什麼?它是一個施作快速、重量輕、防漏水性佳的建材,缺點就只有容易熱而已,可謂當代建築的奇蹟啊!!
既然這麼好我們就大量使用吧!!
欸等等...可是你有先設計過嗎?
我管不了這麼多了!狂蓋啊啊啊啊!!!
於是就變成這樣了
「哎呀沒關係啦,能住就好,你不覺得它美觀大方嗎?」長輩如此說
美感教育到底對建築的美醜有多重要? 我們來看看京都的鐵皮屋...
側邊為鐵皮,正面也是鐵門,但顏色很沉穩,不會讓人覺得很髒
側邊是鐵皮,一樓是用鋁門窗,立面主要牆面是用仿木鐵皮
小知識:二樓看似陽台的東西,他不叫陽台他叫「月見台」,也就是拿來賞月喝酒的臺子
天啊,這真的是鐵皮屋嗎?
沒錯他就是鐵皮屋...超大鐵皮屋,一般京都的京町家側邊的做法是用碳化的燒杉板來擋雨,但由於還是容易爛掉,所以近代還是常做成鐵皮
一般來說日本用的和瓦其實一片重量也有2.5公斤,整個放在屋頂上重以噸計,除了容易漏水,容易破裂以外,是很好看沒錯啦
不過最近的改建方式除非是屋主極力要求一定要用傳統屋瓦,不然建築師通常都是用鐵皮浪板來代替屋瓦,如下圖
主要工法就是鋪上防水布再施作鐵皮屋頂,如此一來屋頂就不會漏水了,而且從上面看他一樣是日本和瓦的深黑色
此外町屋中間會有一塊小屋簷
就是中間那段屋簷
這段屋簷建築師就不會用鐵皮屋頂了,因為這個地方視線所及,如果用鐵皮屋頂既不好看,也沒有必要發揮它的防水功能,因為實在太小段,所以一樣會用傳統瓦片來施作
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得到一個既有町家風味,屋頂又防水,外表又好看不突兀的鐵皮屋了(雖然大量使用鐵皮,但內部構造許多還是採傳統京壁土牆和小舞壁來做)
鐵皮屋商店
鐵皮屋理髮店
鐵皮屋加鋁門窗(跟台灣的鐵皮屋加鋁門窗比美了十倍吧)
鐵皮屋洋房(外表全鐵皮)
鐵皮屋頂超窄商店
不過鐵皮屋的觀察僅限京都,不代表整個日本立場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京都人到底有多麼保護他們的都市景觀
就算是蓋鐵皮屋,也要蓋的有京都風味
謝謝各位聽我生氣地分享台灣的鐵皮屋還有開心的分享京都的鐵皮屋
反應好的話我改天再分享其他國家的鐵皮屋讓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