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有人那麼不愛惜自己?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怎麼會有人那麼不愛惜自己,會去做傷害自己的事情?」最近一位朋友這樣問我。「總之,自殘行為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他在最後義正辭嚴的下了這個結論。乍聽之下覺得耳熟有理,卻又覺得哪裡不太對勁。在我們文化裡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保護愛惜自己的生命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的孝道。那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呢? 自殘行為是刻意的去傷害自己的肉體來獲得身體上的痛苦,但一般沒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圖。常見的行為有割腕、撞牆、槌打等。 「難道不會痛嗎?」朋友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繞著。當然會啊,而這感覺正是那些自殘者追求的。自殘的動機很多種也因人而異,而首先要了解的是自殘這個行為對自殘者所帶來的「幫助」。沒錯,這個看似完全在追求自我毀滅的動作,其實也是自殘者自我調節的行為。有些自殘者也許獲得了在平常生活中遙不可及自我控制感(sense of control)、有些則是在向他人溝通並發送求救訊號、甚至利用自殘來轉移心裡的痛苦、而有些人可能只是想要藉由疼痛去感受活著的感覺。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當我們感覺到痛時,大腦釋放出一種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稱為腦內啡(endorphins)。而腦內啡跟嗎啡(morphine)有類似的功能,可以幫助緩解疼痛感並得到暫時性的紓解。而對於長期處在壓力下卻又沒有適當抒發情緒的管道的人來說,或許自殘是最唾手可及讓自己稍微喘口氣的方式。 不管是什麼原因而去選擇用自殘的方式去舒壓,我只是不敢想像他們是承受的多少的壓力並冒著背負不孝順、自私、甚至太軟弱罪名的風險卻也只能做出這個決定。他們的痛苦竟龐大到要藉由皮肉之苦來減輕、或者是麻痺到需要尋找疼痛感來證明自己還有能力感受。他們的應對方式雖然是不適當的、不健康的,但不能否認的是,他們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去戰鬥也不是另類勇敢的表現嗎?當然我們知道,自殘不是最好的方式,紓解都是短暫的,而痛苦還是會回來。 而身為朋友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多關心幫助他們尋找適當的情緒抒發管道或專業幫助,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上,跟他們的步伐一步步往前走。當與他們一起往前時,或許在他們學習了健康適當的抒發管道後,回頭看看,也會笑著同意當初的方式確實有些「傻」。 ***本篇用意是幫助讀者了解自殘行為,並不鼓勵自殘行為。若有自殘傾向,請向專業機構尋求幫助。以下生命專線也能提供相關協助。*** 美國: 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1-800-273-TALK (8255) Crisis Text Line: Text "HERE" to 741-741 台灣: 張老師專線:1980 台灣生命線:1995 參考資料: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來我們的臉書專頁喔~
Like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