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實習時遇到的感人故事
2018年11月13日 21:57
覺得必須記錄下來這段際遇。現在的我是北榮兒童感染科的clerk,說實在的,是個穿著白袍在醫院趴趴走,被來去的人們叫大夫或醫生會感到一點點不踏實的這種實習醫師。
感染科要面對的是來自身體外來的細菌或是病毒的攻擊,或是身體自己倒戈開始攻擊自己的奇怪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體免疫。上帝創造生物很奇妙,每個代謝路徑、每套器官系統都設計得完美無瑕,沒有任何多餘(好啦某種程度盲腸在人類算是種多餘)也沒有任何欠缺。但免疫這種東西,有時候真的很讓人頭痛。在感染科,有些問題常常是因為一種感染刺激了我們某塊制約這種入侵的免疫系統,使得這些免疫細胞開始作用、開始攻擊病原體,但就當感染源消除了之後,這項防禦機制不小心逾越了免疫的界限,使得身體的免疫反應過強,導致其他病變的發生。
背景介紹結束,進入正題。在一天的晚上,急診接到一個6個月的小女生,發燒發到39.8,超級沒活力。急診直接收住院,我們感染team浩浩蕩蕩9個大小醫生就到病床邊看看這個燒燙燙的小朋友。燒燙燙小朋友眼睛有點紅,嘴脣也紅紅的。呼吸看起來沒有很喘,大概沒什麼其他問題,只是很燒而已。
當我們準備要跟他們打招呼時,誰知道,媽媽一看就一臉不爽的樣子,然後病房外的護理師也一臉不爽的樣子…,好像是剛剛上靜脈血管上了兩次吧(要知道小朋友的血管是很難找的,只上了兩次就打進去真的是已經很厲害的技術了==),不過我們的主治醫師是出了名的溫和阿伯,他馬上親切的開始問診。
「您好!我是您的主治醫師,那個,妹妹怎麼…」
「她腺病毒感染,我剛剛上網查過了!她哥哥也得過,我們做完快篩就要回家!」
腺病毒感染的確match小朋友的諸多症狀,不過劈頭對著主治醫師就是沖來這句話…只能說這個媽媽完全相信了Dr. Google。我們主治直接愣住,事實上我們整個團隊都愣住了…
「不過他現在高燒到快要40度,我們認為還是留下來住一天比較好…」
「她腺病毒感染,我剛剛上網查過了!她哥哥也得過,我們做完快篩就要回家!」
就算是病毒感染,但是這樣的高燒,通常只靠小朋友自己的免疫系統是無法很快回復的,通常會因為脫水,而會有其他的一些生理問題。更何況病毒感染有可能造成相伴隨的細菌感染,這樣就更麻煩了…在醫院留觀至少能讓我們掌握病情。
「至少讓我們做一些觀察…」
「她腺病毒感染,我剛剛上網查過了!她哥哥也得過,我們做完快篩就要回家!」
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的觀念嗎?咄咄逼人母親抱著小孩不斷重複這句話。我們也真的傻在原地。
「好吧!那我們先幫他做腺病毒快篩,不過如果陰性,希望你們能留院…」
「不管,就算快篩出來陰性,我們也要回家!」
那做快篩的意義何在…?
離開了病房,團隊在護理站討論,最後還是決定去幫他做快篩。因為快篩是簡單且安全的醫療行為,通常會讓我們這些實習醫師試試看。正當我們這些菜鳥準備好快篩的套組準備過去病房時,帥氣的學長充滿聖光的撂下了一句話:「這個家長,我怕會讓你們惹上麻煩,我去做吧!她的病歷也我來經手,我負責!」
幹!瞬間學長背後長出了一對天使翅膀,我們clerk都想跪下親吻他的腳背了,不過他手上拿的不是十字架,是腺病毒快篩套組就是了。
總之,快篩順利地做完了,不過結果卻是對媽媽不順利的negative
「我覺得是你們醫生技術有問題,應該是沒取到病毒,才會陰性,我們要回家。」
這時候主治醫師去看門診,現場最大尾的只有總醫師,而且總醫師本來下午要年休去美國,現在卻在跟家長對決。
「我相信我們這邊醫師的技術…」
「我不相信,我們要回家」
「但他燒這麼嚴重,至少還是讓她吃退燒藥…」
「我們不吃,我們要回家」
我們注意到病床旁邊有本某名嘴營養師寫的小兒保健的書,印象中曾經被我們主任痛批裡面一堆垃圾觀念,包含小朋友發燒要讓它燒,可以高溫殺菌之類的混蛋理論…
總之,這次的戰爭完全無解,完全無法獲得良好溝通,總醫師最後面帶微笑地走出來,關上門之後馬上開始氣撲撲
「隨便他們啦,要回家就回家啦,給他那個營養師治療啦,隨便隨便。」
其實當天,團隊內的我們都對這個家長很反感,團隊內的人其實都巴不得他們直接回家算了。不過,主治醫師卻說了一句很感人,卻再真實不過的一句話:
「我們現在要負責的不是那個媽媽,而是那個孩子,媽媽或許惡質,但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現在可能在水深火熱之中,或許是很嚴重的病,我們現在要幫助她,所以一定要克服不止是她的母親,還有我們自己的情緒」
「Kawasaki,我覺得」主治丟下這句話。「她的嘴脣實在太紅了,」
我們不禁倒抽一口氣,這個,比起腺病毒感染,嚴重太多了。
我們跟著主治回到病房,媽媽還是一貫的冷漠與針鋒。
主治溫和的欠下身來:「我知道腺病毒快篩陰性,您懷疑是檢測的問題,確實這項檢測有可能呈現偽陰性」
「我就說吧!你看你們這些人,我就說你們這樣的素質…」
火都冒上來了,要不是穿著白袍,還有專業素養壓在身上,真想直接沖上去揮他個幾拳。
「不過我告訴您,在我看來這的確不是腺病毒,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川崎氏症?也就是Kawasaki disease」
Kawasaki disease就是一種全身性血管炎,病程到最後尤其會侵犯冠狀動脈,甚至會引起血管瘤導致生命危險。這個疾病到目前為止機制還未明,雖然在醫界不斷地研究之下有生出一些標準,比如說發燒超過五天啊、唇色異常紅腫啊、眼睛紅但是沒有分泌物啊、四肢脫屑等等,但事實上,也沒什麼確診的方法,都仰賴醫生對於症狀的詮釋與判斷。但這就是困難的點!事實上,很多病毒感染在小孩身上也會有類似川崎氏症的表現,比如說腺病毒感染,但是,血管炎與感染的治療方式又完全不同。如果是病毒感染,我們只要做一些症狀治療,保持輸液就可以,如果是細菌感染,我們都會上一些經驗性的抗生素治療,通常就會好,但川崎氏症你上了抗生素他根本鳥都不鳥你,還是繼續高燒不退,小朋友還是繼續哭到爆。如果這時候醫生還沒想到有可能是kawasaki,小孩子就完了,可能心臟那邊的血管就開始變糟,進而導致病程的惡化。
語畢,媽媽嚇傻了,誰能想到披著腺病毒感染溫和外衣的,竟然是這麼一項恐怖的疾病。但我相信腺病毒感染的診斷,在她心中應該是一種安定感和成就感吧。其實,身為醫師的我們也常常這樣,常常看到一些特徵就堅定地認為一種診斷,其實,診斷的過程是一種排除法,要一步一步的刪除可能的病,才能慢慢接近問題的核心。一旦心中一直抱持著特定的期望或是想法,常常就會帶到不正確的答案,接踵而來的就是失敗的治療。
最後,媽媽軟化了,她仔細的聽完川崎氏症的病程以及治療,終於簽下了住院同意書。妹妹也在為期五天的療程中,順利康復了。最後經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還好冠狀動脈沒有任何的嚴重病變。
「謝謝你們大家!」離開醫院前,媽媽抱著眼睛大大、打量著我們的妹妹,深深對我們一鞠躬。「要不是你們的堅持,她真的要被我害慘了!」
「趕快把你那本書丟掉,拜託」總醫師笑著說,大家也都笑了。
目送他們離去,心中真的是有滿滿的悸動與感動。以前的我總想不通,面對很煩人棘手的病患或是家屬,為什麼醫療人員總要費盡心思留住他們,留下他們不是反而會有糾紛,各種治療他們也不願意配合嗎?這次的故事我懂了,這都是醫者的初衷,希望能夠治癒病患的初衷,我們負責任的是他們的健康,因此,就算眼前有重重的阻礙,我們還是要克服、還是要用我們的一切,幫助他們。
「我們現在要負責的不是那個媽媽,而是那個孩子,媽媽或許惡質,但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現在可能在水深火熱之中,或許是很嚴重的病,我們現在要幫助她,所以一定要克服不止是她的母親,還有我們自己的情緒」這句話,希望我能永遠牢牢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