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遠離IG後的生活

還記得我的IG辦了3年半,剛開始真的很喜歡IG這個頁面的設計,當時的IG對我而言既新鮮又有趣;但久了之後,我逐漸發現社交媒體在我的生活之中,無形地形成了一種競相比較的壓力,好像不會修圖、發自拍、摘錄有意義的名人語錄,配合網美咖啡廳打卡,或是經常與朋友相聚,我的生活就是既空洞、又乏善可陳。 不過也因為前一陣子是我人生的低潮期,我的憂鬱傾向越來越明顯,也患了人群恐懼症,當我發現如果再像以前一樣不斷開啟個人的IG頁面、等待刷新限時動態的話,我絕對又會再度陷入無盡憂鬱的循環之中,於是我刪除了個人的IG帳號,只保留了我仍然努力經營的興趣專頁,裡面都是放以興趣為主的貼文、動態,跟與我有共同興趣的人分享,反而我發現當真正抽離生活層面,和一群素未謀面、卻反而有共同興趣的人交流,能真正融入到互相鼓勵、扶持的正向能量之中,很多消息也可以互相討論、分享,給我的感覺反而比起焦慮地滑以「朋友圈」為中心的個人IG號輕鬆多了。 我想社群媒體的出現真的是兩面刃,對我而言,由於先後經歷了一些心理上的傷害,必需暫時脫離身邊的人事物,以免再度受傷,趁這個時候我直接關閉了IG帳號,卻意外地感覺到豁然開朗,甚至在興趣上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因此,想藉這個經驗鼓勵對社交媒體不適應的人:別害怕,把帳號關閉吧!也許一開始你會很擔心失去了朋友,但這也是你尋獲自我的開始。也因為遠離,我能花更多時間和自己相處,不必在乎別人在社交網站上發的內容是否牽涉到自己,或是羨慕別人在網路上精心打造的人生;我能有更多時間調整自己,努力減緩內心的恐懼與壓迫,試著接納真實的情緒,即使脆弱又敏感。 遠離社交網站之後的生活,教會了我,只要願意察覺自我、選擇忽視那些隱形的壓力,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更好的身心狀態,邁向更充實、更快樂的自己。
愛心
166
留言 8
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