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能不能不流淚
Anonymous
今天(10/6)是四位殉職消防員聯合公祭的日子,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
「生命會死去三次,
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葬禮當日、被社會宣告死亡;
第三次是被最後一位銘記的人忘卻、從此再與這世間無關。」
希望我們能一直記得那些為了人民而無私犧牲奉獻的英雄們。
但「今天公祭,明天忘記」是台灣的常態
每一次都是消防員殉職➡️社會大眾關注➡️政府下令全力救治、從優撫卹、說會檢討、會升級裝備,每次講的都差不多➡️幾天後案件熱度消失➡️又剩下每天忙碌的消防員🧑🚒然後一直循環…殉職與負傷,其實最怕什麼都沒有改變。
只有大家持續關注,政府才會做事,我想,這就是台灣為什麼一直以來都在用殉職換改革的原因。
真的很少人會關注火災案件直到火場調查報告出來,然後去看完,因為火場調查報告需要時間,而我們通常還沒等到報告出來,就已經漸漸忘了,甚至報告出來,媒體也不會報導,因為過了。在我們這裡是過了,但在殉職消防員的家屬心中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過。
歷史會重演,工廠管理上明顯的缺失讓明揚又走了一遍敬鵬的路。
「消防員的應變是災害搶救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是現在我們往往把最後一道防線當作第一道防線,也是唯一的防線。」
🚨企業要更重視消防安全
企業重不重視消防安全真的很重要,全台灣有那麼多公司,舉例離我們最近的餐飲業,幾乎真的沒有公司會在員工入職(不論正職或是工讀)的時候介紹講解一下公司的滅火器放在哪裡,也不會帶著新入職的員工跑一次逃生入線,甚至也沒有定期的消防演練,這將導致餐飲業發生火災時員工跟顧客一樣慌,沒辦法理性、即時的指引疏散與逃生。
🚨消防三權 退避權、資訊權、調查權
退避權,下方圖片的退避原則提到「現場各級搶救人員應於救災安全之前提下,衡酌搶救目的與救災風險後,採取適當之搶救作為。」但實務上很難執行。當現場有人員受困、有心急如焚的家屬,此時消防員行使退避權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要家屬眼睜睜的看著消防員到場後不入室搶救,家屬很痛苦。要消防弟兄冒險入室搶救,背後又有多少家庭在擔心著他們?
🚨資料統合
2018年敬鵬大火後,消權會秘書長朱智宇受訪表示,以化學災害來說,現場資訊之所以一團亂,是因為「危害性化學品」一直沒有統一的管理機關,資訊散落各處,比如「消防署管柴油、經濟部管工業性化學品、農委會管農藥等」,然而如果發生災害,通通是消防員的責任。就算有了統一的管理機關,如果管理機關的資料沒有即時跟各地區消防隊的資訊串接,救災當下還是無法即時取得資料。朱智宇表示,雖然行政院環保署早就建置了「化學物品雲端資料庫」(稱作「化學雲」),但這些化學物質沒有和災防資訊做連結,要救災時消防人員根本拿不到資料。
此外,化學災害牽涉到複雜的化學知識,朱智宇説,就算是環保署「化學局毒災應變隊」,都必須是化學相關科系畢業、受訓數百小時才能出勤。因此,消權會希望修改《消防法》20-1條,規定災區屬於「複合式災害」(比如敬鵬大火可能就需要化學知識)但專業人員沒到場,或是人力裝備水源不符合安全原則,那麼現場消防揮官可以選擇不讓消防員進入火場。(後來有退避權,但在有沒有資料統合和複合式災害這部分我沒有找到相關法令資料,如果大家知道可以留言告訴我)
🚨加班、超時、外勤人員被濫用成行政人員,壓縮到訓練與休息時間、裝備問題
🧑🚒消防員的工作:
救災、救護(佔每日勤務80%)、預防火災
對於外勤人員被濫用成行政人員這個部分,我想,消防局可以招募行政人員或者找志工幫忙發宣傳單、宣導、住宅警報器、處理文書等,他們只要了解並熟知消防文書工作處理的相關知識,不用考特考之類消防考試,只要有行政人員或者志工,應該可以減少一些消防人員的行政工作,讓他們專注於訓練與救災、救護工作。
🚒一些我的想法
🚨從新聞看來,消防人員都是要到現場才能拿到工廠平面圖與相關配置圖,並盡快思考要用什麼方法救災、從哪裡進入火場救援。
台灣是高科技的國家,我認為應該可以整合地圖資訊和工廠資訊,現在我們都可以用Google看到建物的樣貌,那能不能開發一個消防員專用的系統,結合各種消防員應該知道的資訊,例如:建物樣貌、3D建物圖、附近消防栓、甚至可以顯示工廠存放什麼化學物質、存放了多少,碰到水或乾粉等滅火工具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讓消防員在接獲通報在前往救災的途中,可以先利用平板獲得相關的基本資訊,且必須規定工廠資料要與系統聯動,當工廠內部進行改造,必須重新上傳位置圖更新,工廠的化學物質數量也須聯動更新。
查找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有看到台北市有「119高效能勤務派遣系統」,我覺得這裡面的功能就很實用(後面有介紹影片),但可以在更精準顯示內部3D位置圖和工廠資訊感覺會更好,另外,不確定這一套系統是不是只有台北市有,如果是,希望能盡快普及到各消防隊,不要連人命關天的事都有縣市差距(包含熱顯像儀、無線電、消防機器人、空拍機、個人安全警報系統)。
熱顯像儀:桃園市新屋大火後,每個分隊都有配置。
無線電:桃園市新屋大火後,由類比訊號換為數位訊號。
2018年敬鵬大火促成《消防法》的修正
真的不能再用殉職換改革…
🚨高危險性上市上櫃公司自主成立消防隊
雖然實務上可能真的很難,因為這需要的成本很多,但聯電做到了,聯電因為半導體廠氣體、化學品多樣複雜,且無塵室為一個大型的密閉空間,消防救災與傳統方式不同,且救災風險相當大。聯電於1997年發生聯瑞廠大火後,在創辦人曹興誠推動下,自組消防隊,每年至少投入3000萬維持營運與訓練,是國內唯一設有消防隊的電子業,目前有12名全職隊員、100名任務編組隊員,平時支援竹科園區的火警救援,更設有南科分隊。
一名在聯電20餘年的資深員工告訴《天下》,每次參與消防訓練,面前會有一個點燃汽油的鐵盤,必須拿著滅火器撲滅火焰才算通過。便是要讓員工體驗,當實際面對火焰散發的熱能時,如何緊急滅火。
員工面對災害的應變機制才是關鍵。多數企業只在意通過消防設備檢查,卻不願編列經費投入員工的安全教育訓練,「這才是現在企業防災最大的缺口,」林金宏強調。
🚨偵煙、偵熱警報器能不能改良
假設我們今天有安裝偵煙警報器(不只一個),那能不能在發生火警的時候依據煙霧量(濃度)、火場溫度,警報器發出不同聲音或投射出不同燈光?
明揚大火殉職消防員進入火場約10公尺就發生爆炸,假設我們可以透過偵煙、偵熱警報器知道哪裡的溫度較高、濃煙較多,是否就可以改從其他地方進入救災,減少消防人員的危險?
🚒
大家也可以去看消防好吃鯨的影片大部分我都是看到笑的,但笑著看完之後又是深深的敬佩。
其中有一部「所有英雄」| 向所有以自己的方式投入這場戰役的人致敬!謝謝你們守護我!
這部影片搭配五月天的勇敢,我真的看到鼻酸
還有
禮讓消防車!!路口禮讓救災救護車輛應該知道的事!!
這部影片,大家應該都要看一下!
片長都不會很長,可以看出每個分隊的好感情🧑🚒
消防好吃鯨的頻道⬇️
最後分享一篇文章和一段話



取自《我們不想當英雄-消防員生死前線的心碎告白》
119高效能勤務派遣系統(詳細)
高效能派遣系統救災 火神當前不流淚(精簡重點)
【屏東工廠爆炸】明揚國際為何釀災?消防安全專家林金宏:業界普遍做足E,卻在S和G獨漏「消防安全」
聯電消防隊
十年失去40名消防員 明揚大火燒出企業防災荒唐:錯把最後防線當唯一防線
加班的消防員:火神沒有眼淚,只剩疲累。給我再多出勤嘉獎,不如還我一個殉職學長。
屏東工廠大火14名消防員傷亡名單!4人殉職 10人輕重傷
明揚國際科技大火傷亡慘重 縣府公布最新傷患名單
消防法立院三讀 內政部:生命3權入法 確保救災安全
不能遺忘的新聞:6名消防員在敬鵬大火「送死」之後
敬鵬大火監察委員新聞稿
生死一線 消防員之死|別再殉職換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