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凱凱,我們怎麼做?亡羊補牢是過水?
關於凱凱案大家都是很遺憾,但其實增加訪查次數與頻率、居家保姆的把關,很多事情及方式可以中央及地方一起做,不要再漏接下一位凱凱。
目前有的方向:加重凌虐刑期
對於未滿7歲之人,施以凌虐或以他法足以妨害其身心的健全或發育者,或是因而致人於死、致重傷者等,依各項規定加重其刑至1/2。(2024年7月)
目前的風向:連署加重
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要求虐童致死者應處無期徒刑、死刑,已有超過11萬民眾參與。法務部次長黃謀信回應表示,去年已修法加重虐童刑責,至於是否要再修法,會廣納各界意見再做研議。
死刑可行性
檢方舉證被告是殺人(殺意)而非凌虐,才能無期或死刑。目前判決相當15年刑期(刑271)
(苗博雅直播投影片)
亡羊補牢?
彭婉如基金會居家托育部研發組組長李庭欣舉例,地方政府委由民間團體的居托中心執行許多「縣市社會局覺得重要的業務,」包括辦理保母的服務登記和家長的居家托育補助,甚至要提供定點的臨時托育。
完成地方政府的行政業務,反而成為居托中心的「主業」,大幅壓縮訪視、輔導保母的時間,也讓訪員更難看見居家托育的實況。
一位訪員至多督導60位保母;若一位保母帶兩個孩子,則要追蹤120個孩子的照顧情況,「實在應接不暇。」
剴剴案發生後,台北市政府再命居托中心提高訪視頻率,從一年2到4訪,增加到一年6訪。
李庭欣難以認同,因綜合各國文獻、實務經驗,訪視時間多長才是關鍵,「至少要觀察60到90分鐘,才能蒐集到比較完整的資訊。」依目前案量,李庭欣擔心增加頻率的結果,是訪員到案家「過個水就離開」
怎麼有效監督保姆、建立全面制度,還是需要時間、人力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