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書卷獎的心路歷程分享
國立臺灣大學 資料科學學位學程
(長文慎入)
最近看到版上有很多學弟妹(或是同屆)們在討論書卷獎,雖然我的一芥管見也不能代表甚麼,不過因為自己是過來人,曾經拿過書卷也為著書卷所苦,所以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給大家有個不一樣(也可能一樣?)的觀點與想法。
先介紹自己的背景:
- 現在是法律系大四,未來會讀頭上這個所(為了這篇文把頭換回來發完之後應該就會換回去了)
- 從大一開始連續拿三次書卷獎,後來幾個學期全部墊底 aka 法律傷仲永 aka 殞落書卷(這不是我取的,可以找找看法律人版跟政大版以前的文)
先講結論:對我來說書卷是什麼
我覺得從大四看回來書卷的功用其實是很大的,我也覺得拿書卷比較像是我需要他能帶來的「功能」,書卷給我的好處確實不少,包含了申請雙主修、輔系、實習、研究所甚至是大專生有很大的幫助。但我覺得拿書卷有它的副作用,特別是在精神層面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大二下學期開始放棄(也可能是被動放棄)拿書卷的原因。
故事從這裡開始:
我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是「有計劃」要拿卷的,原因是因為我想雙主修資科系。當時就有查到雙主修資科除了要有卷以外還要修相關課程,所以當時的策略就是排甜涼課。你可能已經在版上看過很多人說拿卷其實比的是排課,我會說是也不是,但如果你有心要拿卷,排課絕對是必要的。我在大一前花了兩個星期研究整個選課機制,而且因為當時是疫情加上指考延後,個申就上的我在選課這個部分拿到了非常大的優勢,但這當中我覺得最幸運的莫過於修到蔡炎龍的微積分甲,給我在大一上下兩個學期兩個 99 分的大補。再來就是學期中,基本上任何可以讓你加分的途徑全部都要做到,如果通識的心得寫至少2次,多的是加分,那麼意思是每次都要寫。我大一的時候基本上是抱持這種想法在拼卷的,最後大一上的平均成績是 94.29,也如願以償拿到卷一。
大一下學期基本上依循的是跟大一上相同的方法,因為誰也不敢保證一定會雙上,所以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我自己是蠻幸運在第一年就雙上資科,但是也因此錯過了很多很扎實的法律基礎課程。
最值得談的是大二上,這個時候的我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想要拿卷了,但是當你已經習慣競爭甚至是內卷的時候,要一時馬上停下是很困難的事情。我反而是在大二上學期的時候嘗試離開拿書卷獎的這個氛圍跟狀態,你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我很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多元,而不是把所有經歷投注在學業上。所以大二上學期應該是我參加系上活動最多的一學期,也認識到一些系上朋友(雖然不確定大家是否把自己當朋友但姑且自己是很真誠想跟大家變好變熟ㄉ)。我覺得拿卷的副作用比較是我在這個時期自我覺察才發現的,首先一旦拿過卷你的名字就會放在教務處榜單上,很多人認識你的第一個標籤就會是卷哥,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社群壓力來源,我不知道大家但對我來說就是我會覺得很多事情被放大檢視,或是卷哥這個標籤很難蜕除。其次就是有的時候會蠻迷惘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拿卷但是還是一直做著那些前幾個學期為了拿卷在做的事情上,你也可以把它解讀是某種害怕失去,但因為這樣的迷惘可能會讓生活變得有點扭曲,可能存在某種認知衝突(比如說,自己理智上覺得這個時間應該不要唸書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但是還是不由自主的走到圖書館,因為某種莫名的焦慮,但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又感到很痛苦的感覺,當然還有一些但也許可能需要有一些問題會比較好繼續分享。)總而言之大二上我還是拿了卷,而且平均是所有學期最高的(好像有超過95)。
讓我脫離書卷框架的是大二下的實習跟非常繁重的課業,當時我就決心要去接觸法律實務工作所以就騰出整整兩天去實習,因為法律系大二下的課比較沒有那麼重,所以我自己也排了很多資科系的課,但因為自己不自量力就直接從卷哥變成黑卷,從此之後一蹶不振,但我的心裡是很開心的,因為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再被這些東西綑綁束縛,有種重獲自由的感覺。
書卷對我的實際用處:
我真正想拿書卷的目標就真的只有雙主修,但回頭來看書卷在一些地方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實習:去律師事務所的實習雖然有一點點關係成分,但是說真的律師願意讓我做什麼(行政庶務 or 法務工讀)還是由律師決定,事後才知道律師讓我作法務工讀,其實是因為我之前拿過兩次書卷,他才願意將案件交給我,這是我拿書卷以前沒有想到,但我覺得很重要的。
- 輔金融系:我輔金融系的原因是因為去事務所發現財報看不懂沒有辦法作公司法相關的研究,然後又加上自己對 AI Trading 也有一點點興趣,所以大二下才有投,這完全不是在我原先的大學計劃範圍內的。但是,在完全沒有修過相關課程的前提下,我還是在大二下輔上了金融系,我覺得這次經驗還是意識到書卷獎還是一個雙輔上很強的籌碼,即使自己沒有修過相關科系還是可以說服老師願意讓自己雙輔這個系。
- 大專生:因為大專生要看成績單,雖然不知道具體有什麼區別,但應該有些微的差距。
- 研究所:其實以我最後的成績(16%)要考上臺大電資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最後網媒(備取放棄)跟資科(正取)都有錄取,其實多半還是靠著連續三次書卷跟之前的成績拉抬才有這種機會,也就是可以把書卷拿起來放,後面就算爛掉或想專心做別的事情,也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成績水準。
我想拿書卷,有什麼建議嗎:
實際的技巧在上面有提及一些,如果有想了解也可以透過下面回覆,但是我覺得現在要我回頭來看,找到「不在乎自己有什麼標籤」的知心好友在拿卷的過程當中是很重要的。你會說這很自私憑什麼別人要當你拿卷的墊腳石,但我認為友情本來就不是立基在利益關係之上,而是自然而然就走近維持的。拿卷的壓力真的比想像中的大,如果有一群人可以一起跑,但是不要陷入內卷,我會覺得是很重要的支撐。這些人可能是家人、社團或是高中同學,甚至少數的大學同儕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我覺得大家或許都有各自拿卷的目標,但是我覺得身體跟心靈的健康還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把書卷擺在這兩者的前面,那是跟地獄的使者借貸,我親身經歷過,我的看法是真的划不來。
總結:
希望大家在追求目標的同時,還是希望能關注這個世界周邊的愛與美好,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不只是在學業上,包括人際、家庭以及整個全人的發展跟人生規劃,都能好好的。
而且你絕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