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一樣,曾經覺得諮商根本沒用

國立成功大學
如果有人覺得諮商是在浪費時間浪費錢,一點鳥用都沒有,之類的話。 我想,這篇文會有點適合你 我的個人經驗分享給大家看看 🍎以下正文🍎 201X年的第一次諮商,我遇到的心理師是一位生理女性,短髮。當時第一眼覺得這位心理師跟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歌手長得好像,因此在與他的八次諮商中,整體來說我認為還算順利。 每每走進諮商室,他會帶著不同的媒材,有時是牌卡,有時是畫畫、剪報,當時的我不知道自己做這些東西幹嘛,也不知道心理師要我做這些東西幹嘛,甚至那些在諮商室裡完成的所謂「作品」,應該是我帶回家以後就馬上丟掉了吧,總之是不見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或許是藝術治療。可能是因為我當時不太說話,所以心理師選擇讓我用牌卡、畫畫、簡報,試著與我建立關係與工作。 那八次裡我總在離開諮商室後,一邊騎腳踏車,一邊崩潰大哭,直到抵達下一堂課的上課地點,躲躲藏藏的不想被同學發現自己在哭,因此得在下課十分鐘內速速的收拾情緒後走進諾大的講堂,我的身體在那裡,但心思其實還沒抵達。 雖然那個過程非常痛苦,但或許是因為他長得像我的偶像,我每週都還是會過去😂 (現在讓我們將時間快轉至202X年) 無論校內或校外,斷斷續續諮商至今,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是,面對心理師反覆且類似的提問時,我心中不斷冒出「他是不是不想跟我談了」的焦慮與害怕。直到某一次的諮商時,我告訴他: 「為什麼你要一直問我一樣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了」 「因為我沒有聽懂你想說的是什麼,所以我才會用不同的問句,想要聽你說」 「有啊,我很努力的在回答你問的每一個問題」 「我還是沒有聽懂,所以才會問」 「其實你那樣一直問我同樣的問題時,我心裡想著,你是不是覺得不耐煩,是不是不想繼續跟我談下去了」 這時他表現出我認為誇張至極了的開心,像是一個火箭就要起飛,也像是煙火綻放的那一剎那。 「沒有,我完全沒有那個意思」 他很開心的對我說「我終於等到了」。他的開心在我看來非常真實又真誠,真心的替我感到開心。 我理解到,當我有所期待,卻害怕說出自己的期待與需求,而用各種委婉與包裝來隱藏,但又希望能夠被找到的時候,對方很難「猜」到我的期待與需求,進而用我希望被對待的方式靠近、陪伴我。在我感到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而沮喪、生氣、失望時,事實上,我沒有給過讓別人理解我的機會。 經過這段歷程,我覺察到自己會因為對方的任何反應或是變化,而感到焦慮與害怕,我總會聯想到,對方是不是不要我了,對方是不是要離開了。而過去的我,出現這些情緒與想法時,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委婉、包裝,並在被拋棄以前,早一步自己逃跑。因為害怕自己受傷,害怕對方會離開,所以決定自己先離開。 我在不同地方談過許多位心理師。有生氣決定再也不去的,有覺得靠北啊根本沒用,有覺得我幹嘛沒事找事做,給自己找麻煩,花錢花時間又痛苦的要死。 而與這位心裡師的工作,也是一樣😆但這一次我試著給自己一些時間跟機會,持續談了超過年的時間單位。 在那樣的對話中,我無數次的焦慮與恐懼,想著要不要自己終止諮商,但因為我與諮商師的關係建立的似乎不錯。所以我在相對安全的諮商室內做出了嘗試並冒險,作出了與過去不同的行為模式。 能有後續的對自己的覺察與收穫,我認為重要的關鍵是「時間」。 good things take time. 而我能夠take time並且收穫good things,依靠的是我在極度痛苦中,願意一次又一次的給自己機會。 經過那些痛苦到覺得要🐭掉的日子,如今,我更願意與這位心理師繼續談,因為他對我收集資料收級了頗久。跟同一位諮商師穩定的晤談,我不用重複的敘述那些故事情節,我能因著他對我的理解,以及我對他的信任,讓自己有更多正向且長遠的變化。 而那些行動與轉變,都是由我自己決定的,答案就在自己身上。 Good things take time. 祝大家新年快樂。 不快樂也沒關係。 陽光、空氣、水,不快樂的時候我就把自己當成一顆植物來照料。
Like
Haha
6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