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學餐吃的是無奈,不是飯。

自從自助餐換廠商後直接變盤子餐,價格變動幅度大甚至偏高。既然標榜「學餐」那不是應該相對符合學生價格嗎?結果是這樣照顧荷包? 價格根據各種非菜色上的情況在調整,這到底是什麼操作?叫什麼學餐,乾脆改叫市場機制餐好了。 人流的變化大家也很明顯能感受到,以前用餐時間要排隊,現在冷清到像還沒開始。 最常聽到的不是哪道菜好吃,而是誰被收比較多、在比誰被盤得比較狠,這樣合理嗎?不奢求能夠達到其他校區的那種「好」但至少不要「差」吧! 也許會說在高額租金、原物料上漲、人力不足等問題種種的壓力下,價格被迫上調 但問題來了——學校的角色在哪裡?
sticker
Like
1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