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最近發文不斷的學妹(文超長)
國立臺灣大學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吃瓜仔可以滑到最後一段閱讀我看整件事的想法,想了解這堂課評分的可以閱讀內文
整篇文章的懶人包放在留言 B9 ,用ChatGPT生成的。我自己人腦生成的在 B15-3
露個系所這樣就不會被誤認成是助教團了吧(好好笑借用之前某法律系的留言者起手式
原本沒想出來發文的,在看到下面這句話後覺得這已經到達不可理喻的程度了
開頭我想先說的是,大學以後是一個要為自己所有行為的後果負責的階段,因為我自己也有擔任助教的經驗(百人大班或五六十人的都有),瞭解「評分」這件事往往不是有好的內容就可以通融給分,在成果一樣優秀的情況下,遲交的學生成績天花板就是會低於期限內交出作業的學生,更遑論助教有給寬限期,但仍然沒有繳交的情況。
在這個階段甚至是往後的人生中,時間會過得越來越快,快到你會覺得無法盡善盡美,這時候除了捨棄掉一些事物外,更重要的是放下對於完美的執著,先完成作業,若有時間再進行細修,把基本分先握在手裡,再向更高的層次進發。
雖然已經有人整理過原文的扣分項目,我想再獨立一篇出來,加上個人觀點
我修的不是鄧班,可能有些課堂經驗不同,但大方向應該是一樣的
---
※ 評分方式

這是該課程學期初就發在課程頁面的「課程簡介與注意事項」,在學期初抽籤的導論課上也有完整說明過評分標準,基本上只要作業有準時交出來,寫的多短都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體驗本來就會有差異,對待同一件事或許有些人有想法,有些人沒什麼想法。
當初老師和助教也有跟大家宣導,這堂課需要大家每週撥出時間實作,若是做不到的話加簽得再想想,不算是一堂涼課
原文主提到她以想要拿到A+的心態修這堂課,那她在第二次遲到時就應該知道自己跟A+無緣了
接近期末大助教有發信再次給大家,比例變動的部份我不清楚,但好好做到拿高還是沒問題
根據之前的貼文,該生被扣分的項目如下
- 遲到:五次 扣七分
- 作業:四次繳交不完整 扣七分
- 口頭報告:扣十分
- 期末報告:接近全扣
---
※ 遲到
「遲到」這件事在導論課和我所上的班級第一堂課都有提醒,學期間我上的班級也講過從一些小細節(例如遲到)體現處事態度等等
我不知道其他班的運作方式,但我這學期所上的班級助教會站在門口登記到了的同學
此外上課時間甚至是在選課階段就公告在課程網上,加簽時時間段也是自己選擇的,助教會跟再三確認,應該不存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上課的問題(截自上學期的台大課程網,週二晚上的上課時間在導論課都有說明)
---
※ 作業
這邊先說明一下這堂課的作業長哪樣,主要分成每週都固定會有的部份,以及因應課程進度不同的部份
這是固定會有的部份,要寫平日裡練習時的感受與反思,寫很短也可以,寫這週沒有感受也可以,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心
每週都會不同的部份如以下,叫做「日常體驗活動心得」,都是很簡單的小活動,像是吃飯不滑手機、去看看大自然這種
據我所知,繳交不完整很可能是日常體驗被扣分。雖然固定會有的部份可以寫這週沒有感受,但日常體驗還是得寫出做了什麼以及做完之後的感想。
12/08大助教有發信跟大家說明可以補做生活體驗,並不是之前沒做就沒有可以拿回部份分數的機會。
還有一點就是,講師會在作業文件檔裡面給予回饋,學期初大家對作業寫法不太熟悉時,我上的班級課堂講師有跟大家說明作業紀錄方向。
若是有每週閱讀講師的作業回饋以及聽講,對於作業的掌握是沒問題的。
---
※ 口頭報告
這個東西看起來是因為原文主沒有出席該班級的期末分享會而給予的補救措施。
最後一堂課助教會舉辦一些小活動,以及帶些茶水點心,讓大家圍著桌子一邊吃吃喝喝,一邊分享自己這學期的修課心得。
不清楚其中問題,不予置評。
---
※ 期末報告
首先,繳交期限是在12/27,這件事蠻早以前就有講過了,接近期末的前幾個禮拜助教也都有在課堂上提醒。此外大助教12/08的信裡也有提及,早在期限前三個禮拜左右就開始叮嚀了
作業格式、內容也老早發在NTU Cool上
老實說乍看之下會覺得要寫的很多,實際上還好,就是A項要打挺多字的,但我認為這是兩三天內就能完成的事
- 封面
A:期末學習總回顧與心得 → 整份報告弄最久的部份,要寫三到四頁,跟期初說的兩千字其實換算下來差不多。
B:各面向具體變化與成長描述 → 在說明文檔有列出要描述的十一項內容,請大家複製列點到檔案中填寫,大致像下面這樣,沒有改變我就寫沒有什麼特殊變化
C:自己的努力--練習時間與品質記錄表 → 這個直接把每週作業紀錄的數字加加總總除一下而已
D:每週講義 → 因為每週都會發上課講義,把那些講義裝訂進去即可
E:反思紀錄精華整理 → 這部份直接複製每週作業當中覺得值得紀錄的片段
當時講師和助教都提醒到,這份作業希望是以往後自己拿出來讀的時候都可以有所收穫的角度去寫(像是給未來自己的禮物)
這個部份我是認為,固然老師和助教之間溝通有落差,但發生這件事的前提都是基於學生沒有提早動工,明明還有幾週實體課卻不抓緊機會在課堂上問清楚,拖到繳交前才在詢問
---
簡單來說,在我看來大部分問題都是原文主自己搞出來的,身為成年人了在下任何決定前就應該要想清楚後果是不是自己能夠接受的,無論是遲到的時候、作業遲交的時候。
這世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以為」就能將不足一笑置之,同時為了保持公平性很多規則的運作方式都會令人覺得不近人情。
但既然給分的規範在最後打成績前就訂好,因為「我覺得我不應該拿C-」就要求調分,是對過去沒完成要求的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對所有修課同學的蔑視。
上了大學不是只有妳一個人有身心狀況、期末生病、被報告轟炸。每個人都在與自己的問題對抗與掙扎,也同樣被弄的昏天暗地、焦頭爛額。這時候無論是心輔中心或隸屬學院的學輔中心,乃至於專責導師,都是可以去尋求幫助的對象。
利用輿論將自己的不負責任縮小,將他人的過錯放大,在妳沒有交出紙本作業就選擇搭車返鄉時就不應該將「自己錯誤的選擇」輕輕放下,看到成績後任由負面情緒主導本應該是休息時間的珍貴寒假。
看到妳的經歷,一方面覺得氣憤,另一方面好似看到曾經覺得世界都該繞著自己轉那個任性的我。我不會說人應該放下對成績的得失心,畢竟我知道成績有多重要,但人無法正視自己的不足,在往後的人生中加以修正心態與處事方式,那才是最可怕的。
---
更:多嘴唸叨個態度問題(然後就打更長了)
長那麼大了,自己決定修一堂實作課(這堂課是學習放鬆肢體與身心,類似正念冥想版體育課)
開學就講遲到會累進扣分
作業也是有按要求寫就給分,不會因為內容多寡詞藻華美有分數差異,只有「完成」跟「沒完成」
甚至給很多補救措施
12/08大助教發布期末報告注意事項,12/22開始放寒假,12/27繳交期限,拖到01/02已經超過繳交學校規範的成績送出期限(12/29)還奢求期末報告拿更高
我跟課的教授遇到這種學生都叫我們助教不用改,缺交太多天了
看之前的文助教也回覆各項被扣分的原因及次數,只是原文主自己無法接受
不斷發文尋求認同、希望全世界都站在自己這邊,連自己父母同學都搬出來撐腰
去教務處申訴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也很期待結果
先把只提到有「累進扣分不明」這件事放一邊
難道每門課都需要知道作業缺交扣多少、遲到一節扣多少才能驅動一個人去完成他應做事項的最低底限(期限內交作業、不遲到)嗎?
一學期只有十六週,第一週導論課在處理加簽和課程說明,因為颱風和校慶每個班都停課過一次
剩下的十四週裡遲到五次、作業繳交不完整四次,這會是想拿A+的態度嗎?
自己不好好規劃時間,還沒交出期末報告就跑回南部,這會是想不拿C-的態度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