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 護理師國考讀書計畫
2020年9月7日 14:08
離開護理近10年,又重新拾起護理書本準備國考,這是一篇全職考生的分享!如果是想看非全職考生,可以離開,內文字也很多,看不下去的也可以離開😂😂😂
大學因爲雙主修的關係,大四原本以為會延畢,所以沒有特別準護理師考試,就這樣一直忙錄到期末,沒想到幸運的把學分修完畢業了真的是感動到慟哭流涕⋯(本來我必修第二外語的老師差點想當掉我,還問我外系怎麼來修這堂課,有很需要這學分嗎?真的嚇壞我了🥶🥶🥶🥶)
可想而知,沒準備就去考試的下場就是⋯護理師執照沒考過!但畢業後有錄取上我的理想工作,就這樣離開護理將近10年⋯今年因緣際會下,決定把護理師執照考回來放!!!以下是我的讀書計劃,供參考~還沒上岸的同學們快快上岸!💪💪
首先我是在2020的三月中時,訂護理師捷徑ㄧ整套「11本」+99-109年的護理師歷屆考題,約3月底開始讀(收心準備),四月開始真正進入複習。
在讀之前有訂理想的目標分數
基礎醫學 基護行政 內外 產兒 精公 總平均
50分 70分 60分 70分 70分 60分↑
4-5月是在家唸,真的很容易分心,唸累了就躺床睡⋯不然就被家人請下去玩switch !每天都在混日子被進度追著跑😅😅😅
6-7月進圖書館讀,星期一到星期六早上08:30-晚上08:50回家,中午跟晚上會走回家吃飯,再回圖書館唸。每月休館一天=自己的休假,星期日只開08:30-17:00。平均一天約讀8-9小時(已扣除午睡+午晚餐+休息時間)專注力真的多很多,進度大超前👍👍👍
真正定下心讀是在6月,產科ㄧ週/兒科一週/精神ㄧ週/公衛一週唸完捷徑4本+每章後面的歷屆考題+護理師實力評量。(當中也在思考,總複習要怎麼跑流程,也有問大學同學們當時是怎麼準備的,發現其實要自己做精簡筆記⋯但要考試了來不及了)
後面看到校友分享,學校有護理師執照複習班,有補助,只需付住宿費即可,但在高雄⋯我住桃園,重點是報名日期也過了啦!只好上網看了一下各家考衝班高點/建國/樂學網的總複習,有沒有跟我需求相近⋯我的需求主要是線上課程,懶惰跑來跑去的,比較後大該只有樂學網比較適合我,其實也很猶豫,覺得都把捷徑唸完了!自己唸好像也可以,但是我想要一次就過啊~~~~最後還是報了考衝班!(覺得比較保險)
7月的總複習就主要走樂學網的考衝班課程,但是我是上完老師的課,「同時」也把護理師捷徑拿出來對照複習+練習護理師評量做題。每週都要跑過5科,保持每一科的熟悉度,也要排一天讀護理師國考題,分配如下:7月
最後一週是衝讀書會的課程,我是有把檔案印成紙本,老師們在帶你解題時會有技巧,我是要自己思考過,再此寫過才會印象深刻的人,沒辦法影片看一看就過去了
★ㄧ開始讀書時,遇到不懂的要寫在一個本子內,很重要!!當你越讀越後面時,就可以理解前面爲何想不通,重點是融會貫通啊!!
★護理師捷徑只有基礎醫學沒有完全讀完,其他所有的科目都讀完了,「護理師捷徑之所以是護理師捷徑,就表示他的每一個字都很重要,已不能再精簡了!每一個字都要細讀,特別是粗體字的部分要認真看」
★99-109年的歷屆國考,我只讀了104-109年的考題,99-103年的沒時間唸
★樂學網的考衝班只有解剖跟藥理沒有上完,其他所有科目都有上完課程,徐佩瑜老師上的內外機轉講的很靈活,要理解才能記住。我也滿喜歡王莉老師的複習方式(如果買單科是可以考慮這兩個老師);讀書會的部分只有完整的聽完內外科、基本護理學、解剖、精神,剩下是自己看完紙本病理、微免,其他的就沒看完了!
★到達考場後建議可以拿各家的考前整理手冊,因為我補樂學網在之前就已經拿到手冊了,所以我最後在考場看的是「高點」的考前整理手冊;可以多看看別家的老師是怎麼整理的,其實我覺得高點整理也滿棒的!
PS:我原則上唸書是走系統的方式,比如唸到內外的呼吸系統會再翻到解剖學的快速複習一次時,疾病的藥物也翻到藥物學加深印象;再走兒科的呼吸系統時,也會在翻到解剖學看ㄧ下不熟的部份,讀完兒科後再翻ㄧ次內外的呼吸系統快速的加強不熟的部份,並比較差異處⋯等!能有聯繫的部份,會要求自己再次去看ㄧ眼不熟的地方。產科亦是,解剖的生殖系統快速複習一次,再把產科唸完;精神科唸到疾病有關神經系統,也翻到解剖、藥物ㄧ起多方位複習;公衛唸到三段五級、學者理論,也會去基本護理學再複習,總之遇到什麼就去延申加深自己的印象!每一科都不能放、每一科都不能放、每一科都不能放,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分享到這裡了!祝福明年2月的考生們能金榜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