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管治療的適應症與必要性
「蛀洞不能補起來就好了嗎?為什麼要抽神經?」
常見的根管治療原因有:蛀到神經的蛀牙、不可逆性牙髓炎、牙髓壞死、根尖周圍病灶、外傷導致之神經暴露或受損、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囊腫,及其他。若神經已經收到細菌感染,甚至導致神經壞死,光是把蛀洞補起來是沒有用的。補牙沒辦法移除跑到牙髓腔的細菌,只是把它包起來,讓細菌在裡面繼續滋生,造成未來的更多症狀。直接補起來也許短期內症狀會改善,但長期來說通常會失敗。
2.不是一定要有症狀才要做根管治療
「我牙齒都不會痛,幹嘛要抽神經?是不是想賺我牙套錢?」
醫師會根據檢查診斷結果判斷需不需要做根管治療,有些牙齒即時沒有症狀,還是需要介入治療的,常見的是牙髓壞死。神經壞死後牙齒本身是不會有感覺的,結果牙齒再怎麼蛀牙、細菌再怎麼侵犯進入牙髓腔或根管裡都沒有感覺。初期牙髓壞死也許不會有症狀,但是久了可能會生成根尖病灶、牙肉長出瘻管、膿包,或是牙齦腫痛。
3.根管治療是個療程,請務必做完
「為什麼抽個神經要來那麼多次?阿就一次幫我抽掉,讓他不會痛就好了」
根管治療從頭到尾步驟很多,要全部做完才能把病灶根除,不是只是不會痛就好了。其中影響療程時長的主要是根管數量、根管系統複雜程度、及治療難度。後牙的根管數量通常多於前牙,所需時長就會比較長,甚至到前牙的三倍以上。考慮到台灣患者量多,以及張口時間限制(嘴巴張久會痠),通常不會一次做完,尤其是後牙。遇到其他狀況,例如副根管、鈣化根管、視野不佳、操作空間限制等等,都會延長整個療程。
題外話,礙於健保審查機制,我們通常都會在根管療程結束時才會申報根管治療的全部健保點數,所以只要患者沒有來把療程做完,醫師前面幾次都會變成做白工...
4.根管治療過程盡量不要換醫師
「這個醫生下次要約到兩三個禮拜以後,我想要趕快把它做完,下次能不能幫我改掛其他比較快可以排到的醫生?」
「我上次在XX診所做根管治療,後來不會痛我就沒回診繼續抽神經了,結果幾天前又痛了,想說來這邊繼續把神經抽完」
除非醫師把你轉診、覺得醫師技術不夠好,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外,根管療程建議給同一位醫師從頭到底做完。原醫師比較清楚患者術前、術中狀況,根管長度等。相對之下接手醫師需要重新了解狀況、不清楚根管長度,也不知道前手醫師做了哪些事,從而影響治療效率和效果。
另外由於前項提到的台灣醫師申報習慣,在療程完成前擅自換醫師也會導致原醫師前面都在做白工。
5.沒有橡皮帳,就沒有根管治療
「為什麼牙齒上面要夾夾子啊」
在標準的根管治療過程中,牙醫會在牙齒上夾一個夾子,上面有一片有顏色的橡皮(常見是藍綠黑色)。它的功能是隔絕口水、細菌的污染,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保護舌頭及其他軟組織、確保牙醫有良好的視野,以及避免治療過程的沖洗液及任何工具掉進患者的喉嚨裡。
6.根管疼痛與麻醉
「過程會不會痛?」
如果牙髓(神經)有活性,通常在治療的前一兩次會打麻醉藥,若牙髓完全壞死了則不一定要打。但在神經急性發炎的時候,麻醉藥的效果會比較差。看診結束後的幾天有時牙齒還是會疼痛,之後會慢慢好轉。後面會提到的活髓保存術則是術後一個月內可能偶有不適感,之後慢慢好轉。
7.根管重新治療
「這顆牙齒神經不是已經抽掉了嗎?為什麼還要再抽一次?」
根管治療成功率不是百分之百,若遇到以下情況可能需要重做一次:根管治療後症狀無改善、治療後牙齒出現新的症狀(如瘻管、膿包、根尖病灶)、治療後沒有在短期內做假牙或樹酯填補,導致冠部滲漏等等。若是根管系統本身較複雜導致前次治療失敗的話,可能會建議做顯微根管治療。萬一再治療還是失敗,或是根管治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能要考慮根尖切除術甚至拔除。
8.顯微根管
在小小的牙根管裡,挖呀挖呀挖
我們在寬度一公分左右的牙齒上操作,牙髓腔甚至只有0.5公分。0.5公分內也許有三四條神經管分佈其中,這時候牙醫師需要有足夠的放大設備,才能有良好的視野、做精密的操作,治療品質及效果也會提高。尤其是遇到複雜的根管系統時,沒有足夠的放大設備,我們無疑是瞎子摸象。放大設備有頭戴式放大鏡及放大倍數更高的顯微鏡,後者由於機器本身要價高昂,會收自費。
9.斷針不可怕
「夭壽喔,有金屬針在我身體裡面」
所謂斷針,就是指泛根管治療用到的細小針具因金屬疲勞,斷裂在根管當中,屬根管治療的風險。有在做根管治療的醫師一定會遇到斷針,如果沒遇過,那就是他做的根管治療數量不夠多。斷裂原因除了金屬疲勞以外、還有根管過於狹窄或彎曲等其他原因導致。斷針發生後我們會先試著在放大設備下取出,但如果斷針所在位置太深導致無法取出,評估後可能會選擇讓它留在根管裡,然後繼續把根管治療做完。只要斷針位置在根管內,沒有部分或全部位在牙根外面,留在裡面大多不會造成後遺症,不用過度擔心。
10.根管治療後的牙齒怎麼處理
「假牙好貴喔,幫我補起來就好了啦」
(之後的篇章會說明)
11.活髓保存術是什麼,能吃嗎?
「幹麻不把神經抽掉就好了」
蛀牙蛀到神經,但沒有壞死或是只有小部份局部壞死時,現在有一個新的選項,叫做活髓保存術,或稱活髓治療(自費)。活髓保存術就是保存牙髓(神經)活性的治療方式,與之相對的就是移除牙齒內所有神經的根管治療。不過為什麼要保留神經呢?留著神經活性自然有他的好處。首先,牙齒的冷熱感或痛覺讓我們可以察覺到蛀牙或其他牙齒的問題。再來,相對於侵入性程度較高的根管治療,活髓保存術是比較保守的治療方式,將來這顆牙齒的壽命會比較長久。
活髓保存術是在架設橡皮帳後,在放大設備的幫助下移除受感染的局部神經組織,保留底下健康的神經,再用生活物活性材料(自費材料)覆蓋在健康神經上形成保護層。它的成功率相對於根管治療低一點(若失敗,會進行根管治療),其中影響成功率很重要的一點是窩洞封填的密合度(後續處理會在後面的篇章提到)。除了蛀到神經以外,外傷造成的牙髓暴露、蛀牙接近神經、小朋友或青少年牙根未發育完全時的牙髓損傷也都是活髓治療的適應症。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牙醫都會做,也不是每間診所都有自費的生物活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