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嘗試在不帶個人立場簡述事情經過好了
於2024年12月8日下午高鐵北上826次列車自由座車廂一對父母帶者2位兒子在車廂內,此時1位兒子看到9C位置空位直接落座母親看到10B位置無人,但10C位置已有一位男子母親向前男子詢問是否可交換位置,並得到許可在達成協議後於9C位置的男孩起立準備交換位置,同時一名穿著藍色衣服的女子直接坐落於9C位置,母親上前與女子溝通此位置狀況事前的發生經過女子聽完後放棄了位置,但在離開前說了一句「沒水準」
(有其他乘客於網路補述,當下孩子有情緒化踢女生並出言不遜趕人離開等行為,但未有當事人承認有次情形)
在女子離開一陣子後返回原車廂,手中拿有杯子,並已於開蓋的狀態,在經過孩子途中,杯子內水因不明原因潑灑於孩子身上,孩子因此開始口不擇言情緒激烈母親看到後質問女子,女子回話,僅是因喝水不慎將水潑灑於孩子身上並蹲下情緒激動大哭,此時母親將水反淋至女子身上並於後續報警請警察處置
這件事情的發生,雖然屬於事後諸葛,但還是可以使人思考,有哪些作為,可以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或者可以讓它比較和緩的落幕(已時間發生節點檢討):
補述:
本文是在討論在這件事情,本身可以借鏡的事情,不是要批判當事人哪裡有問題喔。
1.非不得已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還是盡量買對號座為佳
2.需要換座位,離座時立即使用個人稍大型物品(包包之類的)先佔座,已提醒他人這座位的人還在現場,例如站著要放行李道上放置物檯時。
3.行動時多注意周遭環境變化,當下女子要坐下前,就應阻止並做溝通,以自由座規則,人員已坐下,的確無請人離開的說法,已經落座卻被驅趕的感覺,不論原由,都使人感受不好。
4.事發當下孩子發現自己(自認為)權益受侵犯,需特別注意孩子行為,雖然母親有現身說法,但未敘述孩子被搶座位當下行為,以後面的發展脈絡,個人覺得孩子在被搶座位時,有些偏激行為是有可能的。
5.女子雖然離開,但離開前有說「沒水準」,個人會請她先說明哪裡沒水準,如因為孩子舉動造成對方不滿,我會簡單告訴孩子的問題所在,如果孩子不願意道歉,會先表歉意,後續再跟孩子溝通,如果是針對車位,那會請車掌來一趟,現場溝通,當面處理和解。
6.鑒於女子離開前情緒不佳,當她再返回時,會特別注意對方,以避免對方有過激舉動,護雛心態是如此,當有陌生人不論帶著何原因需與孩子近距離時,都最好保持緊覺。
7.懷疑惡意潑水當下不論原因都直接報警處理,我應該會先請父親留下當事人,我在簡單的安撫孩子後報警處理。
8.但我同理案內母親行為,當事人並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可能發生在自家身上,以牙還牙多數人的反射行為,當女子在走道上拿著”未在上蓋子的水杯”喝水時,不論潑到誰,被反潑的可能性都是在的,再被攻擊當下還可以理性處理事情的不多吧。
總結,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很好拿來做家庭討論的課題,因有實際案例,可以跟孩子討論如果是當事人,孩子會想怎處理,會希望父母有什麼實際舉動保護自己,也可以讓孩子更增加對周遭事物的警覺性,也可以更深入的聊各種社會規則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