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100VI 開箱實拍!非富士相機使用者的真實心得-底片模擬濾鏡真的強,「但是」⋯⋯
以第一次玩富士相機的角度,來說說我密集使用了幾天 Fujifilm X100VI 的使用心得和購買建議。
以下大部分只要是沒出現富士 X100VI 出現的照片,就都是這台相機拍的,文末會放上 flickr 相簿連結,想看細節和 EXIF 的話可以再點過去喔!
內容由開箱影片重新排版而成,如果喜歡直接看影片也歡迎,錄影測試也有包含在裡面!
首先提一下第一個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重量。
上面出現的照片還有更多樣片,我都放在我的 flickr 相簿,歡迎點過去看看。
突然想到 Picture Control 的教學我還沒做,最後再來處理一下。
我很好奇如果是你會覺得願意花多少錢入手 X100VI 這台相機?
再次感謝何紫妍不但才剛買的新相機就很放心借我玩了幾天,連人也借我拍了一整天,還沒 follow 他的話記得去 follow 一下喔!
這台相機真的是很輕,而且因為鏡頭並不算大,所以不單只是重量輕而已,由於很「不凸」,所以可以很大膽的無時無刻都背在身上,不用太小心翼翼怕一個轉身之類的就尻到鏡頭,畢竟是不能換鏡頭的相機嘛,這點真的是讓便攜性大幅提升。
還有這個淺淺的握把雖然看起來存在感不強,但是對於握持的手感加分不少。
不過小小補充一下,我不確定重量這點是不是我的其他相機都更重,可能對平常沒在背相機的人來說還是有點負擔的,不過體積真的不大,所以女生的包包只要不是真的太小,應該都還算可以塞進包包裡。
幾天用下來,對我來說這台相機最大的優點,或是說最讓我覺得驚艷的地方當然是色彩。
總共 20 種底片模擬模式確實是很有樂趣的,而且我指的不是純粹的套一個濾鏡的調色,而是可能因為富士從 X-Trans 感光元件層面就做了什麼調整,導致了最後的成像有一種真正更接近底片的感覺,特別純淨、特別立體,特別沒有數位加工過的痕跡,這點和我用感光元件是 CCD 的 M9-P 是有那麼點接近的。
但是,前面這段是有個前提的,這個後面我會再提到。
除了內建在相機本身的 20 種底片模擬以外,我覺得最讓我感到這台相機還有很高可玩性的,是原來還可以調整動態範圍、高光、暗部、色彩、銳化程度、顆粒感、白平衡的色調⋯⋯等等,不只是可以調整出自己喜歡用來直出的設定,網路上也有很多人分享出自己的數值,可以去找自己順眼的來試試看,這種社群建立起來的氛圍,可能是我覺得富士的相機用起來體驗最特別的一點,也很推薦有入手或未來想入手這系列相機的話可以多看、多玩,真的非常有趣。
譬如下圖是純粹開啟黑白的底片模擬。
下圖是打開了最弱的小顆粒效果。
下圖是強的小顆粒效果。
下圖是最強的大顆粒效果。
再看下圖這張彩色的,沒有開啟任何顆粒效果。
而下方是打開了最強的大顆粒效果。
看起來感覺就有那麼點不太一樣了對吧!這還只是顆粒效果而已,相機能調整的參數還非常、非常多。
鏡頭焦段 35mm 對於喜愛使用 50mm 的我來說是有那麼一點點不習慣的,有點太廣了,我就連日常用 iPhone 都 90% 以上是使用主鏡頭的兩倍來拍照,就差不多是 50mm 的焦段,35mm 特別是在拍人的時候,如果想拍出比較特寫、比較大頭、比較針對臉部表情的照片,其實是要貼蠻近的。
不過這個焦段比起 iPhone 的主鏡頭 24mm 來說,相對視角是「窄」了不少,如果平常很習慣用 iPhone 主鏡頭的一倍來拍照的話,或許體驗上會跟我上面的描述相反,可能會覺得太近了,取景的範圍太狹窄了,那如果你手上的是 iPhone 15 或 15 Pro,可以打開原生相機,點兩下一倍的選項,也就可以藉由數位裁切模擬得到類似 35mm 的焦段來玩玩看。
這個使用邏輯富士也做進 X100VI 了,可以用數位裁切的方式來模擬 1.5 倍的 50mm 和兩倍的 70mm。
1 倍 35mm。
1.5 倍 50mm。
2 倍 70mm。
由於這代升級成 4,020 萬像素,切出來的畫面,其實對於大部分時候上傳到社群媒體上,也都非常夠用了。
所以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當作有三顆鏡頭供切換來玩玩看的,不過還是提醒一下,畢竟就只是數位裁切,跟真正光學比較長的焦段成像出來的還是會有差距。
除了像素大提升,新增的一點最大不同還有 6 檔的防手震,這個我自己測試起來,大約到 1/15 秒左右甚至再低一點都還可以拍成功、不手晃,不過這比較因人而異啦,每個人的手抖程度不一樣,如果拍攝當下能找到東西靠,或許再慢一點點也還是能成功。
還有一點是我拿到相機才發現有的功能,就是內建了四檔 ND 濾鏡,也就是減光鏡,這個東西的存在可以讓你在大太陽下依舊打開大光圈進行拍攝,讓主體可以跟背景保持分離,看起來會更立體,主體更突出。
或是大白天、大太陽也能放慢快門速度。
這功能好像反而是很多比較高階的相機也都未必有的,至少我是第一次玩到相機有內建,出乎意料覺得很棒!
讓我覺得非常驚艷的還有一點是取景的方式,這台相機有螢幕、電子觀景窗和光學觀景窗三種方式。
螢幕應該大家最熟悉,就是螢幕上看到什麼、按下去就是拍到什麼。
電子觀景窗也是差不多,畢竟用容易理解一點的描述來講的話,就是一個塞在機身內的小螢幕。
我主要是大太陽下看不太清楚螢幕的時候會用,喔對,這台相機的螢幕亮度真的不算高,所以基本上有太陽很可能會用到電子觀景窗。
我主要想說的是從電子觀景窗切換到光學觀景窗的時候,第一次切換過去真的會「Wow」一下,這樣使用的話就等於是用你的肉眼隔著一片小窗戶看到的世界,但旁邊會顯示目前相機的參數,然後畫出了一個框框,告訴你哪些範圍才「大概」是真正拍攝下去的畫面,所以你可以看著想拍的主體從框框外走進拍攝範圍,到了你想要的位置才按下快門,這就是所謂的「旁軸相機」的魅力。
如果你比較不熟旁軸相機的話,這個光學觀景窗有一點需要小小的注意一下,由於你的肉眼是從觀景窗看出去的,而實際拍攝是從鏡頭把光線或是說畫面寫進感光元件,所以是會有一點點落差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剛剛要強調這只是「大概」的範圍,但這種獨特的拍攝體驗,我個人非常推薦可以多嘗試一下,是非常有樂趣的!
喔對,而且打開光學觀景窗的時候,這個小窗戶會降下來,看起來真的很可愛。
另外,除了人眼偵測自動對焦以外,這一代還新增了動物、鳥類、汽車、機車、火車、飛機、昆蟲⋯⋯等物件。
但就是⋯⋯聽用上一代的朋友說,六代對焦似乎是有進步,但我用下來感覺還不是到非常聰明,陽光下還可以,成功率大概有個 80-90%,幾乎都是可以安心使用的狀態,但如果拍攝的人物一邊動來動去,或只要不是正臉面對鏡頭,那對焦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有感上升,這點到了光線比較不充足的地方更為明顯,像我拿到相機第一天從白天拍到晚上就很有感,到了夜晚的室內用餐環境,只有不算非常明亮的人造光,對焦成功率大概只有 30% 左右。
你可能有注意到,這篇有些照片就沒有真正對到焦,因為其實螢幕不算好,光在相機上乍看都沒什麼問題,除非當下放大檢查,否則可能就丟到電腦或手機才會發現。
而且前面我說調得很棒的底片模擬的氛圍,也會因為 ISO 拉高就變得相對沒這麼有優勢,我用起來的感覺,可用 ISO 大約 3200。
如果再拉高到 6400 塗抹感就有點明顯了。
不過幸好這台相機是有內建閃燈的,好像比較少人特別提到這一點,雖然是在鏡頭上方非常直的那種很基本的閃燈。
但配上這台相機最強的底片模擬,倒是讓我覺得拍起來非常有那種古時候出去玩,臨時買的拋棄式即可拍傻瓜相機的氛圍,畢竟就是很直的硬光嘛,很建議可以打開來試試看。
不過不知道這翻譯到底是哪個天才翻的,居然把內建閃光燈「flash」翻譯成了「快閃記憶體」⋯⋯。
拜託各家廠商能不能多注意一下翻譯,這點我手邊有的 Nikon、Leica 雖然也都爛到不行,但富士這次把 flash 翻成快閃記憶體真是爛出新高度了,這些廠商到底在幹嘛?真的是連我都有十足把握可以翻得更好耶,用心點很難嗎?
錄製影片,最高可以拍到 4:2:2 10-bit 6.2K 30 幀,如果是 4K 可以 60 幀、1080p 甚至可以 240 幀,而且拍攝高品質 4K 的話是用 6.2K 去過採樣的,又加上可以和前面提到的拍攝照片時一樣,開啟各種底片模擬,在陽光下真的是可以很容易拍出看起來不錯的畫面,不過就是提醒一下,關鍵字是「陽光下」,除了光線很充足的條件之外,就要做好可能得使用手動對焦的心理準備,實拍樣片就請參考影片囉!
說到影片拍攝,順便提一下,由於 X100VI 只有一個耳機孔,所以如果外接了麥克風,那就無法同時插耳機監聽了。
這幾天背在身上跑來跑去,幾乎看到這台相機的朋友第一個反應,都是覺得很好看、很有質感⋯⋯之類的,大部分開箱這系列相機也都會提到這件事。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到現在都沒提到這點,因為我覺得就⋯⋯對,是還不錯,但就⋯⋯沒了,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摸很習慣用了差不多十年的 M9-P,主要手會摸到的是黃銅的外殼,雖然相對來說比較重,但摸起來我覺得更舒服一些,邊緣尻到的傷痕露出黃銅的原色也非常有感覺,更有真正接近古代相機的氛圍。
X100VI 的鋁合金就比較讓我覺得是現代電子產品常用的材質而已,相對比較冰冷一點,如果尻到就真的是純粹的貓掉,就像 iPad 尻到差不多感覺,當然我知道這兩台相機的定位和價格都不能比,但畢竟就都是旁軸,對我來說也都是屬於方便隨身攜帶的相機,請原諒我難免做出這樣的比較,如果沒玩習慣比較老的相機,以上這點請忽略。
至於機頂機械式的操作轉盤,這點對我來說就是蠻可愛的,沒有比較好用,但也不會覺得難用,就純粹是還算療癒,但老實說轉起來手感沒有我想像好,似乎不太夠紮實。
我個人感覺這台相機最吸引我的就是真的很輕、很小台,而且直出就很夠看,光線充足的時候拍出來的顏色實在是漂亮,沒話講,是我最近玩過非常適合當作隨身機的相機。
原本我拍照其實都是拍 RAW + HEIF,但後來發現 RAW 丟到 Lightroom 之後顏色會先整個歪掉,光是要調回接近原本富士在機身內做的調整,就得先花掉大量時間,所以後來就是直接都拍攝 HEIF 或 JPG 了,這點我倒是覺得很棒,就徹底逼迫自己拍攝當下就拍好,然後也就不用再花時間去開 Lightroom 做調整了,這點對我來說絕對是優點。
但有幾個我覺得可以更好的地方,第一是選單設計有點奇耙。
我玩過的相機應該算是比大部分人多那麼一點點,但還是常常都明明知道自己要調整什麼,卻得先花一堆時間找到底藏在哪,像是拿到第一天,我們就怎樣都找不到如何切換到錄影模式,後來在大太陽下 Google 了十分鐘、翻說明書才找到,居然是要按 Delete 鍵,這點不只是切換錄影而已,很多時候都有這種感覺,然後拍完了要回看居然也找不到如何播放,又翻了一下才發現居然是撥桿往下,有些是可以依照自己常用的功能設定快捷鍵,會順手很多,但有些就無法更改,只能習慣了。
第二是光線不足的時候用起來的體驗就會差一點,很多時候手動對焦會是比較可靠的選擇,但我覺得這也是有那麼點一體兩面,偶爾拍出來的失焦也某種程度更有一種古時候讓不太會用相機的親戚來幫大家拍照的感覺。
畢竟這是一台我覺得更注重風格啊、感覺啊、氛圍啊這種方面的相機,富士找到了這麼一個不一樣定位的市場,而且很精準地打到了這群受眾,整個系列真的是越賣越成功,再加上前面提到使用者社群有經營起來,這點真的是讓我非常佩服。
第三是螢幕並無法像 Nikon Z fc 這樣完全翻過來。
加上對焦也不算非常可靠,或許不算是一台方便自拍 Vlog 的機器。
而且我感覺整台相機的操作邏輯還是更偏向專注在拍照,能夠錄影這件事就當作是多送的,可能心理上會比較平衡一點。
第四是電池和記憶卡的蓋子設計有點笨,當你鎖上腳架的快拆板的時候是無法打開的。
這平常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真正遇到的時候就會很生氣,換電池這個原本三秒可以解決的事情,變成要花三十秒。
不過這也就算了,我第一次把相機裝上腳架的時候覺得怎麼看、怎麼不對勁,想了一下才驚覺原來是因為螺絲孔居然歪一邊,這是要逼死強迫症嗎?
然後記憶卡莫名其妙彈力十足,很容易激射而出一個就不見了,這有點好笑但也要有點小心。
第五對大部分人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我是覺得缺這個有點可惜,就是鏡頭上沒有刻上距離的標示。
也就無法用估焦的方式來盲拍,因為這台相機自動對焦不是那麼可靠,我會希望能夠有辦法自己估焦盲拍。
最後是應該很快會被解決的小問題,X100VI 雖然有提供可以拍攝 HEIF 照片格式,也就是相同條件下,會比拍攝 JPG 的檔案更小一點,節省記憶卡和硬碟容量。
但不知道是不是還存在什麼小 bug,照片丟到 iPhone 時顯示方向會不太正常,要上傳到 Instagram 的時候預覽也會怪怪的,不過實際上傳卻又沒問題,後者應該是只能等 Instagram 自己修掉 bug 了,其他軟體都沒遇到這個問題,所以在富士和 Instagram 修好之前,或許拍攝 JPG 會比較方便一些。
總之如果是像我一樣有其他更偏專業用途的相機,想找一台大部分時候都可以直出 JPG 就拿來使用的隨身小相機,買!
如果是像這台的主人一樣是真正的 100% 沒用過相機的新手,那或許要做好心理準備,可能得認真學一下如何駕馭這台相機,當然也是可以全部自動開下去,純粹套好看的底片模擬來用,但我自己是覺得值得花時間研究一下這台相機的各種功能,過程是非常有樂趣的,買!
⋯⋯等等!
以上的「買」都是指可以找到正常定價的情況,在我做這個影片的當下,台灣市場差不多溢價到八萬台幣的這種價錢的話,如果一樣要找相機本身的外觀夠好看的相機,那(以我真正玩過的相機當中)我唯一推薦 Nikon Zf,並不是因為 Nikon 有贊助我啊,是這台相機真的很強,都要花到這個錢了我也更推薦買可以更換鏡頭的相機,這個我還欠台灣 Nikon 一個完整的影片,之後再來分享。
此外,會這樣推薦 Nikon Zf 還有個額外原因,就是我用了平常最常使用且規格和 Zf 接近的 Nikon Z8,下載了別人調好的模擬富士 Provia 底片的 Picture Control(可以到這裡下載),也就是 Nikon 家類似底片模擬的影像調控檔丟進去。
你可以猜猜看下面哪一張是 X100VI 拍攝的,哪一張是 Z8 拍攝的?
說真的要不是打開 EXIF 看,一瞬間我是真分不出來,但非常非常仔細看的話是可以看出,第一張還是稍微討喜一點點,第二張 Z8 拍攝的紅色的飽和度略低了一些,但我的肉眼看起來,感覺 Nikon 套用調控檔拍攝的有 95% 接近富士自己調的 Provia 了。
所以我是覺得,如果是溢價的 X100VI,那真的是遠不如選擇 Zf,機器本身性能更強又可以換鏡頭,套上調控檔也就能拍出這麼接近的色彩的話,我個人是不會為了這 5% 差異的色彩濾鏡買這台相機,但當然重量和各種考量還是依照自己的需求為主啦,畢竟有時候買東西就是買個浪漫、買個爽嘛,或是縮小的 Zf,也就是 Zfc,和 X100VI 一樣,都是 APS-C 片幅也可以列入考慮。
這台相機我有寫過、拍過完整開箱,就不在這邊贅述了。